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富饶的西沙群岛 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富饶的西沙群岛 部编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4 20:3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的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2.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3.情感目标:了解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连成自然段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什么说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教学难点:围绕重点句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懂得作者是如何围绕重点句把文章写具体的。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是分几个部分介绍西沙群岛的
(2)默读全文,思考:全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二)学习重点内容(第二至第六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分别介绍了什么。作者是从海面、海底、海滩、岛上这四个方面介绍的。分别介绍了海面的颜色,海底的珊瑚、海参、龙虾、鱼,海滩上的贝壳,岛上的鸟。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放录像或多媒体课件,理解词语“五光十色”“瑰丽”。
(3)用一句话把这一原因表达出来。因为海底地形高低不平,所以海水就有了各种颜色。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段讲了西沙群岛海底的物产,请你从文中各找一个能准确描写出它们样子的词,在书上画出来。珊瑚——各种各样;海参——蠕动;大龙虾——威武。
(2)体会词句。出示投影片,指名读句子。  海底的珊瑚各种各样,海参蠕动,大龙虾挺威武。  齐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比较,看看哪种表达效果好,好在哪儿,从而知道课文是怎样把句子写具体的。(抓住“有的......有的......”,体会珊瑚的多、美;抓住“到处”“懒洋洋”,体会海参的多和它的样子;抓住“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体会大龙虾的威武。)
(3)朗读第三自然段。
4.自学第四自然段。
(1)第四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各写了什么
(2)用“”画出写主要意思的句子。(学生画的句子有两种可能:第一句或第三句。教师此时应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让学生自己判断正误,最后选择出正确的答案是第一句:“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3)出示投影片,读句子,说说加点部分的意思。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这是讲西沙群岛的海里鱼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
5.小组合作学习第五、六自然段。作者是怎样把海滩、岛上的鸟多写具体的。可联系生活经验,把自己看到的或知道的讲给同学听。提示: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有多大),小的(有多小),颜色不一(都有什么颜色的),形状千奇百怪(都有什么形状的)。联系上下文理解:从哪儿看出是鸟的天下 (树多,鸟多,鸟蛋多,鸟粪也多。)
6.教师小结。
(1)请你用“西沙群岛”练习说话。
(2)你喜欢哪段就有感情地朗读哪段。
(3)西沙群岛为什么这么美丽、富饶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你想对岛上的儿女说些什么 理解词语“必将”。
(5)读出对人的赞美。
教学反思:
1.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西沙群岛的距离,教师可以在整堂课上创设去西沙群岛旅游观光的情境,以生动的导语贯穿整堂课。这样的情境创设很能吸引三年级的小学生,课堂上他们会对西沙群岛始终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学习积极性很高。
2.课文中所描写的海龟、贝壳、鱼类、海鸟等生物,对远离海洋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但他们又对这些充满了好奇,多媒体的运用帮助学生对这些生物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使得他们对课文抓住生物特点写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在课堂中多次根据教材的特点安排了语言实践,如在学习“海底”一段时,让学生发挥想象,用打比方的方法说说其他鱼的样子。学生情绪高涨,在不知不觉中习得了语文知识,培养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