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19 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19 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4 21:3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9 古诗二首—《敕勒歌》
【教材分析】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敕勒,当时的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发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全诗风格豪爽,语言明白如话,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开头交代敕勒川位于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圆顶的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学习本诗,可引导学生一边诵读古诗,一边识记生字。学生在朗读和背诵古诗的同时,联系生活实际和插图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的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壮丽富饶的景象,体会牧民的自豪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似、庐”等生字。借助编小口诀书写“似” 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借助偏旁部首理解“穹庐、笼盖”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通过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学习,从中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色,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重点】
1.读准读顺,有感情地诵读,体会诗歌韵律美,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能力。
2.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草原风光的壮美。
【教学难点】能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渗透民族优秀文化
1.简介《乐府诗集》,了解我国古代优秀民歌文化。
2.解析题目中的“敕勒”的意思,了解祖国疆域的辽阔。
【设计意图:捡拾祖国灿烂文学史中的耀眼明珠,初步了解诗歌背景,为下文的学习做铺垫。】
二、识字教学,借助部首领会词义
1.借助拼音读通诗句,指生读诗,纠正读音。
2.借助偏旁部首、图文对照的方法读会、读懂诗中难读的词语 “穹庐”,提炼识字方法“借助部首,领会词义”。
3.借助部首,领会“笼盖”的意思。 笼罩,覆盖
4.认识通假字“见”,借助注释了解字义。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通过两个角度来达成目标,角度1.借助偏旁部首、图文对照的方法识记难读难懂的词语,并学会迁移运用。角度2.借助注释了解通假字“见”的字义。角度3.流利地朗读整首诗,为品读体验诗歌内容做好铺垫。】
三 、了解牧歌,读出味道
1.了解什么是牧歌,并欣赏草原牧歌。
2.学生谈谈草原歌声的特点。
3.师总结草原歌声的特点,提炼读好这首诗的秘诀:嘹亮、舒缓、豪迈。
4.学生试读,读出牧歌的味道。
5.提炼出学好古诗的方法:首先要读好诗句。
6.默读诗句,你从诗句看到了哪些景物?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通过两个角度来达成目标 ,角度1.播放音乐,角色体验使小读者与草原小牧民内心产生共鸣,感受草原歌声的特点,体会读好诗的秘诀。角度2.把学生带入茫茫大草原的情境中,学生边欣赏、边想象,将诗词的美不断呈现出来,不断产生模仿的意愿,不断将自身融入诗词之中,用自己的诠释再次读出诗词的美。】
四、三个层次打开思维,想象画面
1.板画引领想象:“敕勒川,阴山下。”
(1)借助字典、图画,理解“川”的意思。
(2)对比读读,将“川”字换成“野”字可以吗?感受诗句用词的精妙
(3)敕勒川在哪儿?引读诗句。边板画边讲解:这高大雄伟的山脉就是阴山,它连绵起伏,有一千二百多公里呢,阴山脚下的敕勒大草原也绵延了一千二百多公里,你有什么感受
(4)感受阴山和敕勒川的辽阔壮美,指导朗读。
2.词语激发想象:“穹庐、四野、苍苍,茫茫”
(1)“穹庐”是作者描写的景物吗?从哪个字看出来的。
(2)理解“似”、“天似穹庐”的意思。
(3)让学生做比喻,练习说话“天似”。
(4)为什么敕勒族人把天比作穹庐呢?交流。指导朗读。
(5)理解“四野”,展开想象,理解天空和草原的辽阔。
(6)用朗读把我们带入画面中。
(7)师总结:诗要学好,丰富的想象离不了,贴:想象画面。
(8)指导读好“天苍苍,野茫茫”,感受天和野的广阔。
3.诗句丰富想象:“风吹草低见牛羊。”
(1)从这句诗里,你又会看到怎样的画面?学生展开想象交流。
(2)这么多的画面,诗中就用一个字表现出来了:“见”。
(3)指导读,读出画面的动态美。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通过三个角度来达成目标 ,角度1.板画引领想象,先扶一把,让学生通过直观画面进行想象;角度2.词语激发想象。通过意涵丰富的词语,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空间,进行想象。角度3.诗句丰富想象。引领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谈出自己的感受,想象画面,形成自身独特的情感体验。】
五、落实语言运用,进行诗歌创编
1.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示,表达你对家乡的赞美,练习填空。()的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敕勒川的天空啊,像()一般。天空()啊,草原(),风吹草低处,()的牛羊时隐时现。
2.进行领读,迭读,诵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进一步提升对诗句的感悟。
3.齐诵。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通过两个角度来达成目标 ,角度1.充分考虑学情,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说说古诗的画面,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同时尝试古诗改编,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角度2.教师通过音乐的渲染、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朗读愿望,然后通过领读、分组读、展示读等形式多样的诵读,把学生带到诗词的意境中,学生读得多了,自然成诵。】六、学写“似”字,体会汉字的结构美
(1)观察“人”字变成部首之后发生的变化,知道汉字笔画穿插要注意谦让。
(2)渗透做人也要懂得“谦让”。
(3)教师编小口诀进行汉字范写:“似字要写好,左窄右宽要记牢,笔画穿插懂谦让,小点大点要记牢。”
(4)学生描红仿写“似”字。
(5)展评交流,并对照范字修正。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通过三个角度来达成目标 ,角度1.识记生字,读准生字新词;角度2.抓住“人”做部件之后发生的变化,渗透汉字笔画穿插要谦让的道理,感受汉字形体美,加深对生字的识记;角度3.让学生掌握借助编小口诀书写汉字的好方法。】
七、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传唱千年的民歌,这可不是一首普通的歌,它曾经鼓舞敕勒族人民为保卫家乡而英勇作战。既然是歌,那就不仅能诵,还能谱曲演唱,想听么?那就让我们跟着一起唱起来吧!
【设计意图:回扣主题,升华情感,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