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山水画的意境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山水画的意境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3 16:0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14课
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
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的一种。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作者纷起,如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宽、许道宁、燕文贵、宋迪、王诜、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达到高峰。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带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清及近代,续有发展,亦出新貌。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传统分法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淡彩等形式。
新课导入
1.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识记文中的重点字词,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2.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明确什么是意境及怎样获得意境。
3.体会作者对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提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学习目标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画家,以山水画成就最高。曾师从齐白石,得“墨 块”“墨线”之诀。1954年起游历雁荡、黄山、桂林等地,观察写生,借鉴西画的明暗处理,创山水画黑、满、重、亮的新画风。有《李可染画集》等。
作者简介
惆怅(chóu chàng) 气概(gài)
真挚(zhì) 暮霭(mù ǎi )
渲染( xuàn) 夔门( kuí )
重点字注音
【意境】 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情趣】 情调趣味。
【惆怅】 伤感,失意。
【真挚】 真诚恳切(多指感情)。
【身临其境】 亲身面临那样的境地。
【“全马在胸”“胸有成竹”】 “全马在胸”语出罗大经《鹤林玉露》“大概画马者,必先有全马在胸中”,“胸有成竹”语出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都是强调画家作画前,要对所画的对象有整体的把握,非常熟悉。【朝朝暮暮】 日日夜夜。也指短暂的时间。
【浮光掠影】 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重点词语解释
【渲染】 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木然】 形容一动不动或面无表情、反应迟缓的样子。
【富丽堂皇】 多形容建筑物宏伟华丽或气势盛大。
【金碧辉煌】 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千方百计】 形容想尽或用尽种种方法。
【意匠惨淡经营中】 语出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意思是下笔之前竭力构思。形容艺术创作的艰苦。
【语不惊人死不休】 语出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意思是作诗或写文章不搜寻到惊人的妙语不肯罢休。形容写作时在语言上下苦功夫。
第一部分(第1段)
点明“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第2~4段)
写什么是意境,指出“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第三部分(第5~8段)
写怎样获得意境。
第四部分(第9、10段)
写诗人、画家要苦心经营意匠。
整体感知
1.试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文章开门见山,首先提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的观点,总领全文。然后具体说明什么是意境,通过对诗歌意境的分析说明山水画的意境。接着说明怎样获得意境,强调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这就需要画家身临其境,长期观察,深入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最后说明意境和意匠的关系,强调要苦心经营意匠。全文层层推进,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问题探究
2.山水画的意境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话题,然而阅读本文,我们却感觉浅显易懂,试简要分析原因。
山水画的意境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话题,然而作者巧用与山水画相通的诗歌的意境来说明,化深奥为浅显,使说理浅显易懂。同时,作者还列举了很多具体事例,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另外,作者阐述山水画的意境时没有运用专业术语,而是运用了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使文章浅显易懂。
1.“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请简要赏析这句话。
这句话运用双重否定表达肯定的意思,突出强调想画出好画,就一定要熟悉客观对象,语气强烈,不容置疑。
品味语言
2. “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此处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
对比。列举朝朝暮暮长期观察松树的画家荆浩和两个礼拜画一百多张写生画的作者,将二人的事例进行对比,说明中国画重在表现精神实质,而准确把握这种精神实质需要经过长期观察。
1.语言通俗易懂。
作者要阐述山水画的意境,涉及中国山水画这一专业领域,但作者没有运用专业术语来阐述,而是运用了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来阐述,便于读者理解和把握。
2.巧用诗歌意境。
诗画同源,作者巧用人们比较熟悉的诗歌的意境来说明山水画的意境,化深奥为浅显,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把握山水画的意境。
写作特色
这篇文章是著名画家李可染对山水画的意境的阐述。作者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中国画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既要有意境,还要有意匠。通过本节课我们对于论证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山水画有了新的认识。
课堂小结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灵魂(hún) 气慨(gài) 惆怅(chóuzhàng)
B.朝霞(cháo) 真挚(zhì) 赋予(fùyǔ)
C.渲染 (xuàn ) 暮蔼(ǎi) 浮光掠影(lüè)
D.颐和园(yí) 惨淡(cǎn) 金碧辉煌(huáng)
课堂小练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身临其境( )
(2)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浮光掠影( )
(3)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
富丽堂皇(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身临其境( )
(2)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浮光掠影( )
(3)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
富丽堂皇( )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作者以李太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说明诗歌的意境及其作用,意在借此论述山水画的意境。
B.作者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C.作者论述山水画的意境,巧用人们比较熟悉的诗歌的意境来说明山水画的意境,化深奥为浅显,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把握山水画的意境。
D.意境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
答案:
1.D
【点拨】A.慨—概,怅—chàng。B.朝—zhāo。C.蔼—霭。
2.(1)亲身面临那样的境地。
(2)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3)多形容建筑物宏伟华丽或气势盛大。
3.D
【点拨】“意境”应改为“意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