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4 22:5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 “巡警 肇事 惩处 吵嚷”等词语。学会书写“振”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中华不振。
3、培养学生读书立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中华不振。
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体会周恩来立志原因。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理解课题
师板书课题后,询问学生什么叫崛起?崛字左边是一座大山,即使被大山压着也不屈服,也要兴起。那题目什么意思呢?理解题目之后导学生读好题目,读出节奏和停顿。
(二)检查预习,认读词语。
1.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了,现在请同学们拿出预习本,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2、检查生词。巡警 惩处 模范 吵嚷 抱负 胸怀 喝彩衣衫褴褛 铿锵有力 振兴中华 帝国主义 灯红酒绿 热闹非凡 耀武扬威 得意洋洋 耀武扬威
3、看着预习本,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内容?在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老师总结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聚焦各色人物,体会中华不振请同学们跟随少年周恩来走进被帝国主义列强争夺的焦点东北,跟随着周恩来的目光一起看一看从哪些人身上看出中华不振!
小组合作学习课文出示合作学习要求:1.默读1---8自然段,画出描写中华不振的语句,并将自己的感受简单写在旁边。2.在学习小组里面交流
研读课文
1. 探究学习1-8段(学生找到哪里,老师相机处理)A、品读词句,初步感受中华不振。预设1、大伯(从大伯的叹气中体会无奈。此处一带而过)
预设2、妇女(详处理)这是一位怎样的妇女?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妇女的衣着“衣衫褴褛”猜测她的身份,其次,通过妇女的动作“哭诉”,想象哭诉的内容。自己的亲人被轧死了,却还要遭到训斥,这个妇女的心里该是多么痛苦啊!出示填空也许死去的是她活泼可爱的孩子,她心如刀绞。原指望——,谁知——--反而——--;也许死去的是她相依为命的丈夫,她悲痛欲绝,原指望——,谁知——反而——;也许死去的是她白发苍苍的母亲,她的心都要碎了,原指望——,谁知——,反而——小结:这位可怜的妇女,遭受了如此大的不幸,她多么希望有人能帮一帮她呀。可是,中国的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造成妇女这种悲剧的原因是------中华不振!
预设3:巡警这位妇女的亲人被轧死了,她本来以为巡警局会如何给她撑腰?师:结果呢?想像一下巡警会怎样训斥这位妇女呢?师:面对这样意外的结局,你有什么话想说?预设4、洋人(扣住关键词“得意扬扬”体会洋人的可恨。)师:“得意扬扬”本指因成功而沾沾自喜,莫非他做了什么好事?师:轧死了人,人命关天啊!在当今社会,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可他呢,却还在一旁——师:那洋人凭什么得意扬扬?小结:为什么?为什么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洋人轧死了中国人却还在一旁得意扬扬,那都是因为——(生:中华不振)板书“!”
预设5:围观的中国人指生读描写围观的中国人的语句师:同学们,知道是什么让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吗?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当时围观中国人的心情吗?师:他们紧握的拳头最想干什么?用我们课文中的一个词语,那就是“惩处”。(多媒体出示)师:惩处谁?该不该惩处?想不想惩处?敢不敢惩处?为什么?用课文中的句子告诉我。师小结:你看,衣衫褴褛的妇女,得意扬扬地洋人,为虎作伥的巡警,无可奈何的中国人,这一幅幅画面一定深深地触动了你的心,就让同学们带着你的理解与感受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吧。
通过资料补充升华学生情感,深入感受中华不振。同学们,在我们的国土上,像文中讲到的中国人受到欺辱却无处伸冤的事情又何止这一例呢?(播放幻灯片)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画面:上海租界的电车,中国人只能坐三等车厢。在汉口租界,中国人力车夫必须穿上象犯人一样的“号衣”。租界里的洋巡捕竟然还拿活生生的中国人当靶子,练习射击。看到这样的场景,这样的画面,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又是怎样呢?生谈感受。
(四)读写结合,升华感情
师:周恩来也像大家一样思绪难平,从租界回来后,周恩来常常一个人独自的沉思,他在想些什么呢?让我们走进周恩来的内心动笔写一些吧。写完的同学在小组内读一读,大家互相评一评。然后评选出一位你们认为写的最好的同学读给大家听。(小组互动后全班交流)
(五)回扣课题
师:同学们都走进了周恩来的内心。是呀!12岁那年租界里的那一幕震撼了少年周恩来,他立下了远大的志向(生接读课题)这是周恩来清晰而坚定的声音--(生接读课题)这是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生接读课题)。这也是他对无数中国少年的谆谆告诫:(生接读课题)
(六作业1 课后阅读《大地的儿子》或其它有关周恩来的故事。2想想自己为什么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