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课件(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课件(4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2-05 13:1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乌云密布,暴雨迎面扑来,这时你会急忙寻找避雨地点,并迅速跑过去。
如何判断天要下雨?
通过感觉器官
同所有生物一样,人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
乌云:
狂风:
闪电:
雷鸣:
视觉(眼睛)
触觉(皮肤)
视觉(眼睛)
听觉(耳朵)
你是靠什么器官发现这种变化的?
看——
感——
看——
听——
人体如何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呢?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初中生物
这是我们每个人都熟悉的吃饭情景。假如是你在用餐,你会看到饭菜的形状和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当然,你还会听到同学的谈话。
1、通过上述材料,你能说说人有哪些感觉吗?
2、这些感觉分别来自身体的什么部位?
3、你认为人主要靠哪两种感觉感知环境?
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
眼、鼻、舌、皮肤、耳
视觉、听觉
想一想,议一议
初中生物
人体的各种感觉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感受外界刺激的结构)获取的。
有些感受器比较简单,比如皮肤里的感觉神经末梢。有些感受器带有附属结构,通常称它们为感觉器官,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
据科学家统计,在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是来自视觉,其次是听觉
视觉是如何形成的呢?
人体为什么会有感觉呢?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示意图
4
1
6
9
5
8
1、眼球结构
7
2
3
10
透光
保护
营养和暗室
有色素
调节进光量
折射光线
调节晶状体曲度
支撑
有感光细胞
内有睫状肌
初中生物
巩膜
虹膜
瞳孔
眼球
黑眼珠
白眼球
初中生物
(1)为什么有的外国人的眼睛是蓝色的,这是由眼球的什么结构决定的?
(2)有人喜欢对别人“翻白眼”,人们通常所说的“眼白”是什么结构?
(3)眼睛里能够折射光线的是什么结构?
(4)感光细胞存在于眼球的什么部位?
虹 膜
巩 膜
晶状体
视网膜
眼球
外膜
角膜:可透过光线。
巩膜: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中膜
虹膜:中央的瞳孔可透过光线。
脉络膜
眼球壁
内膜
内容物
晶状体:能折射光线。
玻璃体
1、眼球结构“一孔二体三层膜”
—视网膜:许多感光细胞。
初中生物
如果看电影迟到了,刚进电影院时,你会不由自主地睁大眼睛去寻找座位。当你刚走出电影院时,你又会感觉外面太亮了,不由得眯起双眼。这是为什么呢?
初中生物
明亮时
黑暗时
瞳孔扩大
瞳孔缩小
瞳孔是光线的通道。
明亮时光线强,瞳孔缩小,从而减少进光量;
黑暗时光线弱,瞳孔扩大,从而增加进光量。
初中生物
瞳孔扩大
瞳孔缩小
初中生物
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被救助上井后,通常被蒙上双眼,为什么要这么做?
矿工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瞳孔处于放大状态。如果上井后立即见光,大量光线通过瞳孔进入眼球,会灼伤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初中生物
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呢?
初中生物
物体
角膜
瞳孔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
视觉神经
大脑皮层上的视觉中枢
2、视觉的形成过程
形成物像,倒立
产生视觉
眼球透光的结构:
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折射
讨论
1、眼球和装有胶卷的照相机,在结构上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说一说眼球的晶状体、瞳孔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
晶状体-------- 镜头 脉络膜-------暗室壁
瞳 孔--------光圈 视网膜---------胶卷


镜头
光圈
胶卷
(调节物距)
(控制光线)
(感光、成像)
晶状体
瞳孔
视网膜
初中生物
有个失明者,经检查眼球的结构完整无损,但是他看不见周围的物体。想一想,可能是哪部分发生了病变?
可能是视神经或大脑发生了病变
视觉形成的三个条件:(1) 眼球的完好
(2)视神经没断
(3)大脑正常
初中生物
满足了视觉形成的三个条件,我们就能看到清晰的物象吗?
物象只有落在视网膜上,人才能清晰的看到这个物体
需要眼球内晶状体等结构的调节。
比较两幅照片是否一样呢?
近视
远视
正常眼的调节
⊙正常眼睛看远处物体时
⊙正常眼睛看近处物体时
— 眼球前后径 —
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晶状体:
瞳孔:
近大远小
远大近小
凸透镜曲度越大,折光能力越强
近视眼为何看不清物体?
真性近视
假性近视
— 眼球前后径 —
⊙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
晶状体曲度过大
⊙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
晶状体调节负担过重。曲度过大且不能恢复原状,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近视
矫正
佩戴凹透镜(近视眼镜)
近视矫正:
远视
矫正
远视:
佩戴凸透镜(远视眼镜)
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初中生物
预防近视,应该做到“三要”“四不要”
初中生物
1.小明同学骑车经过十字路口时遇到红灯,便停下来,“红灯”的光线进入小明同学眼球形成物像的先后顺序是( )
A.视网膜→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瞳孔
B.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C.晶状体→角膜→视网膜→玻璃体→瞳孔
D.瞳孔→角膜→玻璃体→晶状体→视网膜
2.形成物像的部位是( )
A.大脑 B.视神经 C.感光细胞 D.视网膜
3.形成视觉的部位是( )
A.大脑 B.视神经 C.感光细胞 D.视网膜
B
D
A
初中生物
4.在眼球的结构中,能改变曲度使人可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是( )
A.角膜 B.瞳孔 C .晶状体 D.玻璃体
5.眼球内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的结构是( )
A.角膜 B.巩膜 C.脉络膜 D.视网膜
6. 如图为眼球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1是角膜,能调节瞳孔大小
B.结构2过度变凸,则看不清近处物体
C.结构3是物像形成的部位
D.结构4是视觉形成的部位
C
D
C
初中生物
6、视觉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 )
7、为了节约时间,应边走路边看书学习。( )
8、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10厘米左右( )
9、躺卧看书很舒服,应当提倡。( )
10、当人观看一个由远处移近的物体时,晶状体会逐渐变厚。( )
×
×
×
×

人从外界接受的各种信息中,听觉信息的数量仅次于视觉信息。
我们如何听到声音呢?
观察与思考:
假如人失去听觉,图中这四个场面各会出现什么情况?
1、耳的结构
耳郭
外耳道
外耳
鼓膜
听小骨
鼓室
中耳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内耳
咽鼓管
位觉感受器
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
听觉神经
听觉感受器
1、耳的结构
耳的结构
外耳
中耳
内耳
耳 郭:
外耳道:
鼓 膜:
听小骨:
鼓 室:
半规管:
前 庭:
耳 蜗:
收集声波
声音进入中耳的通道,传导声波
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产生振动
将鼓膜的振动传到内耳,传导振动
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把声音传到听觉神经
内有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
为什么会晕车、晕船?
晕车、晕船等就是因为车船颠簸,使前庭和半规管受到的刺激强度过大,或作用时间过长,于是使人产生恶心、呕吐、心跳加快、出汗、眩晕等反应。
2、声音的形成过程
外界声波
耳郭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听觉神经
大脑皮层上的听觉中枢
产生听觉
振动
声音信息
把自己说话或唱歌的声音录下来,再回放给自己听,对比一下平时听自己说话的声音,是否相同?为什么?
不同,因为我们在说话时,所发出的声波有一部分通过头骨直接传递到耳,所以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是混合的,跟完全通过空气传播而听到的是不一样的。
初中生物
听觉形成过程中哪些结构损伤可能会导致耳聋?
1、传导性耳聋:鼓膜/听小骨损伤,听力下降
2、神经性耳聋: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损伤,
听力完全丧失
初中生物
噪声:影响人们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
噪声污染
初中生物
遇到以下情况,应怎么办?
①耳垢较多时
②遇到巨大声响时
③鼻咽部有炎症时
④脏水入耳时
——张口或闭嘴堵耳,以保持
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
——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不让脏水进入外耳道
避免引起外耳道感染
搭飞机时,服务小姐为什么在飞机迅速上升或下降时,给乘客咀嚼口香糖,这有什么作用?
乘客咀嚼口香糖时,使咽鼓管张开,从而使鼓室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以免巨大的声响震破鼓膜。
感觉
视觉
嗅觉
味觉
触觉
听觉
帮助人体全面、准确、迅速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判断和反应。
初中生物
舌头能感受到哪些味道?




注意:辣是痛觉,不是味觉!
舌两侧中部
舌尖
舌根
舌两侧前部、舌尖
眼球
外膜
角膜:可透过光线。
巩膜: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中膜
虹膜:中央的瞳孔可透过光线。
脉络膜
眼球壁
内膜
内容物
晶状体:能折射光线。
玻璃体
1、眼球结构“一孔二体三层膜”
—视网膜:许多感光细胞。
物体
角膜
瞳孔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
视觉神经
大脑皮层上的视觉中枢
形成物像,倒立
产生视觉
折射
2、耳的结构
耳的结构
外耳
中耳
内耳
耳 郭:
外耳道:
鼓 膜:
听小骨:
鼓 室:
半规管:
前 庭:
耳 蜗:
收集声波
声音进入中耳的通道,传导声波
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产生振动
将鼓膜的振动传到内耳,传导振动
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把声音传到听觉神经
内有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
外界声波
耳郭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听觉神经
大脑皮层上的听觉中枢
产生听觉
振动
声音信息
1、听觉形成的过程,下列正确的是( )
A 声音→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大脑
B 声音→外耳道→耳蜗→鼓膜→听小骨→听神经→大脑
C 声音→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大脑
D 声音→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C
巩固练习
2.听觉的形成是在( )
A.中耳 B.耳蜗内 C.内耳 D.听觉中枢
3.鼓膜的作用是( )
A.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听觉
B.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传导
C.将声波转换成刺激向内传导
D.接受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
B
D
4.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应微微张开口,其目的是( )
A.进行深呼吸以适应气压变化
B.使鼓膜内外气压平衡,以防鼓膜受损
C.减缓紧张的情绪
D.避免出现呕吐
B
随堂训练
5.(2017 昆明)如图是耳的基本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A.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直接传到大脑形成听觉
B.听觉感受器位于[②]耳蜗中
C.若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音下,鼓膜可能会破裂
D.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③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半规管


Thank you for liste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