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2.2消化和吸收课件(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2.2消化和吸收课件(共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2-05 13:3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
初中生物
食物当中含有哪六类营养物质呢?
消化后才能吸收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怎样才能进入人体细胞内呢?

无机盐
维生素
小分子糖类(葡萄糖)
大分子糖类(淀粉)
脂肪
蛋白质
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可以直接吸收
1、消化
一、食物的消化
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
消化系统
2、消化系统的组成
食物的消化是通过消化系统来完成的。
=
+
消化道
消化腺
口腔

食道

小肠
大肠
肛门
(1)消化道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
肝脏
胰腺
唾液腺
肠腺
胃腺
(2)消化腺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胰等器官以及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
分泌
唾液
分泌
胆汁
分泌
胃液
分泌
胰液
分泌
肠液
初中生物
食物在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分布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各种消化腺又有什么作用?
唾液腺导管的开口
牙齿

1、口腔
分泌唾液,其中含有唾液淀粉酶
将食物切断、磨碎
配合牙齿咀嚼;将食物和唾液搅拌混合
对食物的消化来说,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是不是都很重要呢?
初中生物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馒头变甜是否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呢?
馒头变甜是否与唾液有关
食物的消化
提出问题:
取一块馒头放到嘴里细细咀嚼,慢慢地你能感觉到甜味。
初中生物
1、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淀粉是没有甜味的,淀粉分解后形成的麦芽糖是有甜味的。
2、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3、口腔的温度大概是37℃。 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混合都是在口腔里进行的。
4、注意唾液的收集方法(如何收集?)
5、设计一组实验,有的只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的只探究唾液的作用,有的既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探究唾液的作用。
提示:
1、如何模拟牙的咀嚼?
2、如何模拟舌的搅拌?
3、如何探究唾液的作用?
用刀细细的切碎
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设置对照实验,有唾液和无唾液
4、如何探究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的作用?
组别 咀嚼、搅拌 唾液
1号 有 有
2号 有 无
设置对照实验,有咀嚼、搅拌与无咀嚼、搅拌进行对照
3号 无 有
制定计划
可以参考下面的方案制定自己的探究计划。
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模拟牙的咀嚼);C块不做处理。
用消毒棉从口腔内部取出唾液并挤压到烧杯中。
取3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为①②③号,然后做如下处理:
①:将A馒头碎屑放入①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
②:将B馒头碎屑放入②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
③:将C馒头放入③号试管中, 注入2毫升唾液, 不搅拌。
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到37 ℃的温水中;5 10分钟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组别 咀嚼、搅拌 唾液
1号
2号
3号

切碎、搅拌
切碎、搅拌
不切碎和搅拌


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
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搅拌混合。
馒头小块与2毫升唾液不搅拌混合
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
各加2滴碘液,摇匀
为什么?
有什么用?
模拟口腔的温度
检测是否含有淀粉
消化需要一定的时间
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
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搅拌混合。
馒头小块与2毫升唾液不搅拌混合
不变蓝
变蓝
变蓝但颜色较浅
不变蓝
变蓝
变蓝但颜色较浅
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
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搅拌混合。
馒头小块与2毫升唾液不搅拌混合
不变蓝
变蓝
变蓝但颜色较浅
通过搅拌、加唾液,
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通过搅拌、加清水(无酶),
馒头中的淀粉基本没有分解
未切碎、无搅拌、加唾液,
馒头中的淀粉没有充分分解
1号和2号:
1号和3号:
唾液能使淀粉分解
咀嚼和搅拌能使淀粉分解更加充分
初中生物
结论:
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
淀粉
口腔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讨论
1.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牙齿能切碎和磨碎食物,舌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唾液能使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联系:牙齿的切碎与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使淀粉发生变化。
*
2.口腔中有什么物质使淀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口腔中唾液里的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使部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1.下表是小丽同学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实验属于对照实验
B.此实验说明唾液对淀粉具有分解作用
C.此实验也说明馒头的变化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系
D.滴碘液后1号试管不变蓝,说明该试管内馒头中的淀粉被分解了
解题应用
C
试管
编号 馒头 分别加入 振荡摇匀后放在37 ℃水中恒温 冷却后
加碘液 实验现象
1 碎屑 唾液2亳升 10分钟 2滴 不变蓝
2 碎屑 清水2亳升 10分钟 2滴 变蓝
请看右图中一家三口的对话。母亲说的话有道理吗?为什么?
细嚼慢咽能充分咀嚼食物,并使食物与唾液液充分混合均匀,从而充分发挥口腔的消化作用,减轻胃肠的负担。细嚼慢咽有利于健康。
口腔

食道

小肠
大肠
肛门
消化系统
肝脏
胰腺
唾液腺
肠腺
胃腺
米饭和肉
食物当中有哪些营养物质需要消化才能吸收呢?
牙齿

唾液腺导管的开口
口腔
分泌唾液,其中含有唾液淀粉酶,
将食物切断、磨碎
搅拌食物
1、口腔
糖类(淀粉)
蛋白质
脂肪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没有分解
没有分解
口腔

食团
糖类在口腔初步消化!
少量

食道
2、咽、食道
咽:食物通道
食道:能蠕动,将食物推向胃中
食团

3、胃
脂肪
唾液淀粉酶
胃腺:
多肽
没有分解
口腔

麦芽糖
分泌胃液
盐酸
胃蛋白酶:
初步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
胃不停收缩和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变成食糜。
食糜
小肠
胃蛋白酶

蛋白质在胃初步消化!
之后推动食糜下行,进入小肠。
糖类(淀粉)
蛋白质
4、小肠
肝脏:
分泌胆汁
使脂肪乳化变成微小脂肪颗粒
食糜
小肠
(不含消化酶)
胰腺:
分泌胰液
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
肠腺:
分泌肠液
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
十二指肠
肝脏
胰腺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4、小肠
唾液淀粉酶
多肽
脂肪微粒
口腔
麦芽糖
胃蛋白酶

胆汁
小肠
胰液、肠液中的酶
小肠
胰液、肠液中的酶
小肠
胰液、肠液中的酶
小肠
葡萄糖
氨基酸
甘油+脂肪酸
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
小肠
肝脏:
分泌胆汁
使脂肪乳化变成微小脂肪颗粒
食糜
小肠
(不含消化酶)
胰腺:
分泌胰液
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
肠腺:
分泌肠液
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
脂肪
糖类(淀粉)
蛋白质
1毫升 花生油
+ 5滴胆汁摇匀
水+植物油
水+植物油+胆汁
一、胆汁的乳化作用图解
胆汁
乳化作用
脂肪
脂肪微粒
二、胆汁虽无消化酶,不能消化脂肪,但通过对脂肪的乳化作用,可促进脂肪的消化。
(胆汁中无消化食物的酶)
患有肝炎的人应少吃( )
A、米饭 B、蔬菜和水果 C、豆腐 D、肥肉
D
胆汁乳化作用
5、大肠、肛门
食糜
小肠
大肠
食物残渣
肛门
通过蠕动,促进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并将剩余物推向大肠
通过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粪便通过肛门排出
大肠基本没有消化功能
肛门是消化产物的排出口
口腔

食道

小肠
大肠
肛门
唾液腺—唾液—唾液淀粉酶
肝脏—胆汁—无消化酶
胰腺—胰液—多种消化酶
肠腺—肠液—多种消化酶
胃腺—胃液—胃蛋白酶
部分淀粉初步消化
部分蛋白质初步消化
由此可见,食物的消化是在消化系统中逐渐完成的。
初中生物
食物的消化
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大分子变成小分子,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能够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
形状变小,将食物切断、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如牙齿的切、咬,胃的蠕动等
如蛋白质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开始消化部位
消化产物
需要的消化液
口腔

小肠
葡萄糖
氨基酸
甘油、脂肪酸
唾液、肠液、胰液
胃液、肠液、胰液
肠液、胰液
食物的消化
最终消化
部位
小肠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
①淀粉的消化:
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②蛋白质的消化:
蛋白质 多肽 氨基酸
③脂肪的消化:
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 + 脂肪酸




胆汁

维生素、水、无机盐:不需消化,直接吸收
小明吃苹果时,不小心将苹果的种子咽了下去。这粒苹果种子在小明的消化道内,经历 了一天的历险记。它先遇到像轧钢机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差点儿将它压的粉身碎骨;刚躲过一劫,又遇“酸雨”;后来它钻进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它在这里走了很久,身边的许多物质都神秘地消失了,走出迷宫,它又差点儿钻研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不知怎地,它与一些臭的东西混在一起;最后。它们在小明上厕所时,一起离开了小明。请你帮这粒苹果种子分析一下
(1)它哪里遇到象轧钢机似的怪物?
(2)它在哪里遇到“酸雨”
(3)又长又窄的“迷宫”是什么部位?
(4)“死胡同”是什么部位?
(5)它在什么地方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
口腔

小肠
盲肠或阑尾
大肠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2、什么是吸收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1、消化
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
人体通过什么器官来吸收营养物质呢?
食物在小肠完全消化,在小肠后只剩下大肠了。那么营养物质在这两个部位中哪一个部位被吸收最多?请阅读P30“资料分析”比较二者结构,做出猜测。
小提示: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小肠的结构:
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1)小肠长5-6米
营养物质停留的时间很长,有充分时间消化和吸收
(2)小肠内表面有很多皱襞和小肠绒毛
增大小肠内表面积,增加吸收的面积
(3)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且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有利于吸收
(4)小肠中有多种消化液
有利于消化
营养物质的吸收
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少量水和酒精\无机盐
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1.你认为在消化道中哪些部位具有吸收作用 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什么?为什么?
2.各部分能够吸收哪些营养物质?
消化道中具有吸收作用的: 胃、小肠、大肠。
3.你认为这些营养物质进入什么地方?
循环系统,由血液运输的全身各处。
解读曲线图
如图所示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A、B、C、D、E依次代表消化道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 根据图回答:

小肠
D表示小肠,小肠内有胆汁、胰液、肠液,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1)图中哪一条曲线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X曲线表示淀粉,Y曲线表示脂肪
(2)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各在消化道的哪个部位 开始被消化?
淀粉在口腔,脂肪在小肠,蛋白质在胃开始被消化。
(3)D中含有哪些消化液和消化酶?

小结:
(淀粉酶)
(多种酶)
(没有消化酶)
(蛋白酶)
(多种酶)
(初步消化淀粉)
(初步消化蛋白质)
(主要消化的场所)
初中生物
1、淀粉初步消化的部位在__________。
3、蛋白质初步消化的部位在__________。
4、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在__________。
2、糖类物质尝起来是否都是甜的?
口腔
不是

小肠
初中生物
5、下列结构与小肠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
A、小肠内壁上的皱襞和小肠绒毛
B、小肠内的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液
C、有大量的小肠绒毛且壁薄
D、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B
初中生物
6.经常酗酒的人,受到最直接伤害的消化器官是( )
A.胃 B.小肠 C.口腔 D.大肠
7.不参与淀粉的消化,但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是 ( )
A.肠液 B.胰液 C.胃液 D.唾液
A
C
初中生物
9.张立同学中午放学,买了一根油条吃,油条在张立的消化道内被消化的主要产物是( )。
a.葡萄糖 b.氨基酸 c.甘油 d.脂肪酸 e.无机盐 f.维生素 g.水
A.b、d、f B.a、c、d C.b、e、g D.a、c、
B
10、下列不属于小肠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是( )
A、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
B、皱襞上有大量的小肠绒毛
C、小肠壁上散生着许多肠腺
D、小肠绒毛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C
(2)字母C代表的器官是_________。
(3)蛋白质在_________中消化,被消化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_。
(4)胰腺分泌的胰液,肝脏分泌的胆汁从_____进入消化道。
(5)消化的终产物几乎全部在____处被吸收。
初中生物
10、下图是食物经过人体消化道时,糖类、蛋白质、脂肪被化学性消化的程度,字母表示组成消化道各器官的排列次序。据图回答:
(1)曲线甲是_________的消化,曲线乙是_________的消化,曲线丙是_________的消化。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C
A
B

氨基酸
D
D
C和D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口腔 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并使
食物与唾液混合均匀
咽 食物的通路
食道 能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
胃 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使食物与胃液
充分混合
小肠 通过蠕动,促进消化,吸收营养物
质,并将剩余物推入大肠
大肠 通过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 排出粪便






唾液腺: 分泌唾液,进入口腔;唾液含有淀粉 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胃 腺:分泌胃液,进入胃;胃液含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肝 脏:分泌胆汁,进入小肠;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促进脂肪的分解
胰 腺:分泌胰液,进入小肠;胰液含有消 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酶
肠 腺:分泌肠液,进入小肠;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酶
Thank you for liste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