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灰雀》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灰雀》部编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4 20:4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5《灰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可惜”、“果然”、“诚实”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读懂课文资料,体会列宁对灰雀、诚实男孩的喜爱之情,并从人物的对话中体会自我教育、改正错误的优良品质。
2、过程与方法:以“列宁、灰雀、男孩”三者关系为故事线索,理清课文内容。通过资料展示、描写体会、比较想象等加深对列宁这一角色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列宁喜欢灰雀,热爱自然的情感,初步感受列宁对儿童的爱护,并受到爱护鸟类,热爱自然的熏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甲骨文“雀”,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2、出示楷体“雀”,我们用“雀”来指小鸟。
3、揭题,板书——灰雀。
【设计意图:课堂开始以一幅直观的图画,让学生在了解甲骨文“雀”字的来历时,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认读生字新词,初读课文。
1、检查、交流:(1)出示词语,指生认读。(2)指导书写“胸脯”。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继续重视识字写字教学。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所以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学习中;主要让学生经历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自主学习找出不认识的字,知难而求、合作探究、与他人互教互学、让学生选择自己能接受的方法去识记生字。】
三、品读课文,探究新知。
(一)文中哪里是对灰雀的描写呢?默读课文,用“——”画出。出示句子:“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全班交流,指导朗读:体会列宁爱灰雀:①你从哪儿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的?先读句子,再说自己的体会。②重点体会语句:“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抓重点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2、列宁给灰雀带来了什么?灰雀给列宁带来了什么?指导发现:“列宁在郊外养病”,体会灰雀给列宁带来了愉悦的心情。
3、指导朗读。
(二)可是给列宁带来欢乐的灰雀不见了,列宁怎么样了呢?
1、抓住“找遍了”,体会列宁的急切心情。
2、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读书不光要读表面的东西,还要读懂文字背后的内容,设计这一环节就是要学生带着思考去读文,静下心来,去自己体会、感悟、理解文本,养成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
(三)灰雀去哪了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默读3——10段,找出句子,说明理由,做出批注。
1、交流对话:(1)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读出男孩说话吞吞吐吐,体会男孩心虚。(2)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你听出了什么?男孩为什么不敢讲?(3)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仅仅是对自己说的吗?他对男孩指责批评了吗?男孩看看列宁,他看到了什么?他感受到了吗?(4)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指导学生读出肯定的语气。
2、观察句子中的标点符号,简单说明提示语的位置。
3、多形式指导朗读:师生合作读,男女分角色读,同桌互读。
【设计意图:课堂是生命涌动的场所,阅读教学必须坚持重朗读、重感悟。披文入境,使朗读、想象、表达有机融合,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中心思想碰撞,把语言的实践和精神的感悟较巧妙的结合起来,让教与学和谐相生,情与知完美统一,达到人文内化,语文优化。在重点的对话部分中设计各种形式的朗读,如指名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表演读,让学生在读中领会、感悟到列宁是怎样引导男孩发现错误,让男孩主动放回灰雀的。】四、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灰雀回来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男孩为什么低着头?他为什么又要抓走灰雀呢?他的爱和列宁的爱有什么不同?你认为谁的爱才是正确的爱?为什么?
2、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而问灰雀呢?抓住“看看”“微笑”,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关爱,维护男孩的自尊心。
3、了解列宁,出示资料。伟大的列宁和普通人一样有爱鸟之心,普通的男孩,又不普通,因为他——(诚实,知错就改。)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体会列宁和男孩的爱的不同,引导学生发现正确的爱是给鸟自由,
受到爱护鸟类,热爱自然的熏陶。】
五、布置作业。1、如果鸟会说话,它会说什么?2、找列宁的故事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