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圈景物——找词语——谈感受”的方法朗读并理解课文。
2、学习作者“总分总结构”的写作方法并迁移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解题
1、美丽的小兴安岭读课题。这篇课文写哪儿——小兴安岭,小兴安岭怎么样——美丽,要想写出这个地方的美丽我们应该抓住什么写——景物,写景物就要抓什么写?特点一定要写得——具体生动形象。你们知道的可真多,学习语文也一定很棒。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师板书:景物特点)
2、介绍小兴安岭。小兴安岭,是黑龙江省北部的一条山脉,西北至东南走向。山脉长约400公里,山地低矮,多以丘陵为主,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但较短。林业资源丰富,是中国主要林区之一,另外还有丰富的动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3、出示小兴安岭的图片。通过观看图片,你的感受是——?这是作者的感受。
4、出示第一自然段。读这个自然段。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从哪儿感受到树多。数不清、几百里、像绿色的海洋。(板书:用词准确比喻句)请在数不清和几百里下面加点,读时加重。像绿色的海洋,说明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把什么比作绿色的海洋。我们一起来再读这一自然段。这是我们刚看到小兴安岭时一个总体印象。(板书:总)
(二)通读课文。
1、让我们随着作者进入小兴安岭。一人读一自然段。同学们注意听。思考:这位同学读的内容主要写什么。
2、学生读文。理出春夏秋冬。注意纠正学生朗读出现的问题。
3、这篇文章有一个句子总结了全文。你知道是哪一句吗?出示最后一自然段。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抓关键词。景色诱人大花园宝库理解“诱”字,花园宝库等词。是......也是......是大花园说明它很美,也是宝库说明有丰富的物产。小兴安岭不但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结尾最后一段是对文章的总结。(板书:总)
4、通过读书,我们也可看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小兴安岭。通过春夏秋冬分写小兴安岭景物。(板书:分)
5、作者就是按总分总安排文章结构。(总分总)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小兴安岭的春天。
1、描写春天就要抓住春天里的——景物,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些主要景物?请同学们默读,用“——”画出来。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先看树木。
4、出示第一句。你能将抽出换成另一个词吗?(长出,生出)作者为什么用抽出而不用长出呢?抽出写出了枝条长出得快。(板书:抽出)春天来得快,枝条也迫不及待了。数不清的树干上都不约而同地抽出枝条,到处充满了生机,大地的万物都苏醒了。谁来再读这一句。大家一起读。
5、出示第二句。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你看到了什么?汇是什么意思啊?最早的意思是盛器,现在是集中在一起的意思。我们一起做一下汇的动作。板书:汇成你听到了吗?听到了什么。淙淙是写什么的。声音,还可以用什么词。(哗哗,哗啦啦)说区别。哗啦啦像一个顽皮的孩子,而淙淙像一个温柔的小姑娘。读淙淙,轻一些,柔一些。板书:淙淙好,谁来读这一句。齐读。积雪不断融化,溪里就——
6、出示第三句。涨满。涨是什么意思,升高,积水融化,雪水汇入小溪,一点一点的升高,最后都装不下了。再来读二三句。板书:涨满
7、出示第四句。学生读。你看到小鹿在——?散步、俯、侧、欣赏。小鹿怎么散步,谁来表演一下。你看它多么悠闲,生活的多自由自在。欣赏,写一下欣赏。欣赏是什么意思,和看有什么区别。谁在看自己的影子,它觉得自己——,心里一定很高兴。欣赏是带着一种快乐地心情去看。谁来读这一句,读出小鹿悠闲、自在,读出小鹿自我欣赏,其他同学可以表演。你看作者把小鹿写成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这是什么句子?(拟人句)我们一起来读,边读边加上你的动作。多么惹人爱的小鹿。
8、这就是小兴安岭的春天,美吗?下面我们就用自己的声音把这种美传递出去。谁想来读一下这一自然段。加画面和音乐。
9、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10、总结:刚才我们学习了小兴安岭生机勃勃的春天,回顾一下,我们先读,再画——景物,找到景物特点,标出生动形象的词语和句子,接着——想象画面,最后再美美地读。春天的美丽就跃入我们的眼中。我们能不能用这样的方法学习一下夏秋冬呢。
(四)课后自学
1、请同学们自由学习后三个季节,采用读——画——想象——读的方式感受美丽的小兴安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查字典,也可记录下疑问,与同学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