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4 21:0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总分100分,卷面占3分。书写正确、整洁、美观3分。书写一般2分,书写差1-0分。
一、用“√”给句中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1)蜀中有杜处士,好( hǎo hào)书画,所宝以百数( shǔ shù)。
(2)小姑娘纳(nà nèi)鞋底的动作戛 (gá jiá)然而止,原来是针刺了手。
(3)这首曲( qū qǔ )子多难弹哪( nǎ na )!
(4)她尴尬( gān gà jiān jiè)地一笑说:“入场券( juàn quàn)太贵了,我……我买不起。”
二、读拼音,写词语。(8分)
chún shú pǔ xiě wēi é huà zhóu
huáng yīng qín jiàn máng rén táo zuì
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3分)
( )的大海 ( )的琴声 ( )的月光
( )地发现 ( )地散步 ( )地弹奏
四、先将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的括号里。(10分)
余音绕( ) 天( )之音 画龙点( ) ( )妙( )肖 行云( )水
笔走龙( ) 轻歌( )舞 黄钟大( ) 巧夺天( ) ( )( )如生
(1)公园里的假山结构新奇巧妙,真可以说是( )。
(2)徐悲鴻画的骏马( )。
(3)今天我去听了一场音乐会,那美妙的音乐堪称是( ),听后有( )三日不绝之感。
五、把文言文的句子补充完整,划分节奏,并写出句意。(6分)
1.伯牙破琴绝弦, ,以 为 世 无 足 复 为 鼓 琴 者。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 语 有 云:“ 。”不可改也。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要求改写句子。(10分)
1.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看到了大海。(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完全不必拿上舞台。(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京剧有很多数不清的艺术特色。(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X”。(5分)
(1)《月光曲》中贝多芬为皮鞋匠和盲姑娘弹的第一首曲子就是《月光曲》,这让我们感受到了贝多芬对穷人的同情。( )
(2)“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这两个句子中的“之”的意思相同。( )
(3)京剧被誉为中国的国粹,是深受人民喜爱的剧种。( )
(4)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 )
(5)京剧中的亮相只有静态的亮相,因为“一动不如一静”。( )
八、口语交际(3分)
爷爷对小明说:“小明,你要好好练书法啊,书法可是我们中国的国粹!”“爷爷,书法都是古人练的,现在早已不适合,我们已经不用毛笔写字了,所以练书法是多余的。”小明回答道。你认同小明的观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检阅台(21分)
(一)课内阅读。(8分)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  这首曲子多难弹哪  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  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  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  那有多好哇  一个男的说:“是呀,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了。”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1.给短文中加粗的句子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2分)
2.用“  ”在文中画出与“这首曲子多难弹哪”前后照应的句子。(2分)
3.文中有两处描写姑娘的谈话,第一处表现了她(  ),第二处表现了她(  )。(2分)
A.善解人意 B.渴望听到贝多芬的亲自弹奏
4.“哥哥”在文中指的是(  )。(2分)
A.贝多芬  B.皮鞋匠
(二)梅兰芳练功(13分)
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小时候是个有志气、有毅力的孩子。他曾进入“云和堂”学戏,拜吴菱仙老先生为师。吴先生对梅兰芳的要求很严,有时还采取十分严苛的训练方法,但梅兰芳总是按老师要求的那样,努力完成练功任务。当时,吴先生最厉害的一手是跷功。他搬来一条板凳,上面放一块砖头,让梅兰芳脚踏两根半米长的高跷站在砖头上,并要求站一炷香的工夫。起初,梅兰芳站上去总是战战兢兢,不到三分钟,就腰酸脚疼支撑不住了。可他刚跳下来,又必须马上再站上去,因为一炷香烧不完,是不准下来休息的。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梅兰芳的腿都站肿了。
经过一段时间基本功的训练,梅兰芳的跷功有了很大的长进。但他没有满足,又积极主动地设法增加训练难度。秋去冬来,他在庭院里找了一块地方浇了ー个冰场,冰面光洁如镜,人走上去都免不了摔跤,可梅兰芳偏偏要踩着高跷,到冰场上去跑圆场。高跷本来重心就高,支撑面又很小,再加上冰滑,梅兰芳经常摔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吴先生看了有些怜惜和心疼,就对梅兰芳说:“休息几天再练吧!”梅兰芳却坚决地说:“先生,你不是常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 ””先生无奈,只好让他继续练下去。
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受益甚大。他晚年时曾多次说:“幼年练踩跷,颇以为苦,但使我腰腿力量倍增。我在六十多岁时仍能演出《贵妃醉酒》《穆柯寨》一类花旦、刀马旦戏,就不能不说是当年严格训练跷功的好处。真可谓“不受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啊!
1.在原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退步( ) 悠然自得( )
2.梅兰芳是著名的 艺术家,曾拜 老先生为师,练习过
的功夫。(3分)
3.从文中画“ ”的语句中,我们能感受到梅兰芳小时候练功时的 。(2分)
4.把文中用“ ”画着的句子改为肯定句:
。(2分)
5.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得到了什么益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受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可换成: 。(2分)
十、习作百花园(30分)
你有自己比较擅长的事情吗 是怎样练成的 写下来和同学一起分享吧!写作之前可以写一个提纲,帮助自己理清思路哦!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一、1 hào shǔ 2 nà jiá 3 qǔ na 4 gān gà quàn
二、纯熟 谱写 巍峨 画轴 黄莺 琴键 盲人 陶碎
三、示例:波涛汹涌 美妙 皎洁 惊讶 悠闲 深情 (搭配得当就可以)
四、梁 籁 睛 惟惟 流 蛇 曼 吕 工 栩栩
(1)巧夺天工 (2)栩栩如生 (3)天籁之音 余音绕梁
五、(1)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句意: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2)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句意: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织女。”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
六、1.贝多芬说,不,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
2.(热爱音乐的)他(仿佛)看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
3.海面上洒满了银光。
4.如果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5.京剧有很多的艺术特色。
七、 1× 2× 3√ 4√ 5×
八、答:“我不认同小明观点。因为书法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古人聪明和智慧的结晶,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是我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应该传承下来。作为学生,在学习文化的同时又学习书法,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促进文字书写水平的提高,把字写得更加整洁美观,又合乎规范。因此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书法。”
九、(一)课内阅读
1.寂静 伤心
2.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
3.B A
4.B
(二)课外阅读
1.长进 战战兢兢
2.京剧 吴菱仙 踩高跷
3.持之以恒与顽强毅力
4.我在六十多岁时仍能演出《贵妃醉酒》《穆柯寨》一类花旦、刀马旦戏,就是当年严格训练跷功的好处。
5.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的腰腿力量倍增,使他在六十多岁时仍能演出《贵妃醉酒》《穆柯寨》一类花旦、刀马旦戏
6.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十、作文。略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
班级 姓名 学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