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记念刘和珍君
目 标
第一
了解刘和珍生平及死难经过,学习其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第三
深入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
第二
理清文章思路
第四
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表现鲁迅硬骨头性格和勇敢坚毅的战斗精神。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等18部。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称为“民族魂”。
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
解题
记:相当于“纪”,并不是另有其意。
“纪念”一词说明本文是一篇记人叙事也是一篇抒情类的文章。
“刘和珍”是本文叙述的主体,而“君”是对人的尊称。
写 作 背 景
刘和珍
杨德群
1926年3月12日,冯玉祥将日本军舰逐出大沽口。事后,日本认为国民军破坏了《辛丑条约》,与英美法意荷比西等8国公使于16日向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拆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的要求,并限令48小时内答复,否则以武力解决。同时各国派军舰云集大沽口,用武力威胁北洋政府。
3月18日80多所学校共5000多人在天安门举行“北京各界坚决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示威大会”
段祺瑞担心局势失控,命令执政府内的预伏军警以武力驱散游行队伍,于是数百名荷枪实弹的士兵,奉段祺瑞之命,突然向群众队伍开枪射击,并用大刀铁棍乱砍猛打。群众死47人,伤200多人,刘和珍走在前头,首当其冲中弹倒下,张静淑、杨德群先后前去搀扶,也相继中弹。李大钊和陈乔年也负伤,后来军警在清理现场时,竟然将死者财物尽行掠去,甚至连衣服也全部剥光。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惨案发生后,反动军阀的走狗文人极力为其主子开脱罪责,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诬蔑参加请愿的群众是“暴徒”,是“自蹈死地”等,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到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罪孽当然不下于开枪人者”。 3月18日当日,段祺瑞及北京国务院通电谓本日惨案乃徐谦等鼓动所致,令通缉徐谦、李大钊等五人。
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
本文本文是一篇记人叙事的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人事?
主要叙述了刘和珍等青年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前后经过及社会各色人等对此事的反应。
刘和珍是何许人也?
刘和珍(1904一1926),江西南昌人。出身贫民,好学上进。就读南昌女师,刘和珍成立了女师学生自治会,取消了不合理的校规。1923年秋,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被大家推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校长杨荫榆由于极力维护封建礼教而引起进步师生的不满,于1924年11月爆发了驱杨运动,这就是我国妇女运动史上著名的女师大风潮。刘和珍作为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是这次风潮的主要组织者和参加者。1926年3月18日这天,正午12时,两千多群众开始示威游行,刘和珍担任女师大队伍的指挥。段祺瑞执政府门前的卫队荷枪实弹,把罪恶的枪口瞄准了刘和珍。刘和珍烈士牺牲时年仅22岁。
刘和珍其人其事
本文写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从这些事迹中,可以看出刘和珍是一位怎样的青年?
事迹 品格
预定《莽原》(毅然) 追求真理
“风潮”领袖 敢于反抗
虑及母校(黯然) 有远见、有革命责任感
始终微笑 善良和蔼
府门前喋血(欣然) 勇敢坚强、不畏生死
★刘和珍:是一个渴求真理与进步,富于斗争精神,有远见卓识,温和善良而又具有爱国热忱的青年学生。
毅然
追求真理,坚定不移
反抗
坚持正义,敢于斗争
微笑
和蔼亲切,坚毅乐观
黯然
忧思深远,有责任感
欣然
为国为民,自愿参加
刘和珍印象记
总结形象
文中多次写到刘和珍“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和蔼的”,这起到什么作用?
(2) 运用反衬手法,用刘和珍的善良温和反衬反动派的凶残毒辣和反动文人的下劣。
(3)流露出作者不相信不愿意她死的情感,表现他极度的悲痛。
(1)反复强调,突出刘和珍善良温和纯真的性格特点,表现作者对反动派的抨击和揭露。
社会各方对这样一个爱国青年的态度
反动政府(当局者)棒杀,暴行凶残
学者文人污蔑,其流言无耻
程君与我(进步力量):沉痛悼念、高度评价、奋勇前行
庸人(无恶意的闲人):将烈士的行动作饭后的谈资,愤于他们的麻木、冷漠。
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这篇悼念文章?
纪念、驳斥、警示
悲——愤——激励
理 清 思 路
为什么要纪念刘和珍?
怎样纪念刘和珍?
纪念刘和珍有什么意义?
概括每部分的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① 写作缘由,纪念死者。
② 唤醒庸人,牢记血债。
③刘和珍概况。
④ 刘和珍遇害。
⑤ 刘和珍遇难经过。
⑥ 三 一八惨案教训。
⑦惨案的意义。
课文七个部分的内容概括
写作缘由
追忆刘生平
教训和意义
总体思路
写作缘由
(1、2)
记念主体
(3、4、5)
教训意义
(6、7)
思路顺序
悼念刘和珍君
控诉反动政府
痛斥走狗文人
唤醒麻木庸人
追述生平事迹
概括惨遭杀害
详写遇难经过
局部思路
爱
恨
顺序逻辑
生前
遇害
顺序
时间
否定
肯定
逻顺辑序
劝戒徒手请愿
激励奋然前行
爱恨交织的情感贯穿全文
写作缘由
烈士生平事迹和遇害经过
教训和意义
总结
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由,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相互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
研读理解关键语句
a、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b、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c、忘却的救世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结合语境引导分析:鲁迅一向讲究用语简练,但此处为何如此罗嗦 ?三次“必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第一处是有必要悼念、祭奠遇害者刘和珍君
第二处是有必要揭露这一场暴行;
第三处是有必要在人们快遗忘的时候来唤醒庸人,总结教训意义。
这句话三次出现,实际上是强调了作者写作目的有三:
①悲痛的悼念②愤怒的揭露③唤醒庸人、总结意义
a、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b、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c、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结合语境引导分析:“无话可说”为何反复出现?这“说的无言”是否与前面“写的必要”及文中另一句“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相矛盾?
说
▲痛悼痛惜赞颂爱国青年
▲揭露愤慨抨击反动政府及文人
▲唤醒民众,激励革命者
无话可说
悲愤
悲愤至极
悲悼死难烈士
悲忆交往经过
悲议意义教训
愤揭反动当局
愤斥文人嘴脸
愤批庸人麻木
言不尽意
沉痛的悼念与愤怒的批判相结
1、既然作者反复强调“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为什么又说“我实在无话可说”?
①青年的牺牲,使我悲痛万分艰于呼吸视听;
②所谓“文人学者”阴险论调,又使我的悲哀出离愤怒。
这样写既揭露了政府及其走狗的罪行,又表现了作家的愤怒和悲痛。
而此后几个所谓文人学者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所谓”,对“学者文人”进行否定,“阴险”强调其危害,“尤”,更加,强调流言比惨案更让人悲哀,‘出离愤怒’,愤怒到极点,甚至超出极限。浓黑的悲凉:化抽象为形象,使“悲凉”可感可触可视,且是极度的悲凉。 快意:亲者痛,仇者快 。警告反动派别高兴得太早,血债必将血偿! 菲薄的祭品:未能以更好的方式悼念死者,深感歉意。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为什么说是“哀痛者”又是“幸福者?
真正勇敢的革命者。
指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现实
是说明真的猛士看到民族的衰亡,社会的黑暗,人民的痛苦,看到爱国志士被杀戮,感到万分哀痛,所以指看到黑暗现实,哀痛于国家和人民而无力改变的人。
“幸福者”:
“真的猛士”
“惨淡的人生”
“哀痛者”:
同时,他们又为自己能为人民而死,重于泰山,因而感到莫大的幸福,无论是奋斗还是牺牲都是幸福的。以改变黑暗现实、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幸福的人。
“直面” “正视”表明他们勇敢面对、不漠视、绝不逃避。“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惨象”,即大屠杀,长期镇压,不敢说话, 足见反动派的残忍;“流言”,即御用文人的舆论,不断诽谤,无法说话,比刀枪更让人心悸,足见走狗文人的下劣无耻。有形的刀枪(血腥的镇压),加上无形的刀枪(思想的愚弄蒙蔽),一武一文,就构成了中国式的专制统治、中国式的白色恐怖。正是这野蛮而严密的专制统治,使得我们的民族逐渐消亡,以致不能反抗、不知反抗。两种沉默,一种是暴风雨前的沉默,沉默的过程是积蓄力量的过程,是爆发的先兆,一种是走向灭亡的沉默,甘受压迫,国家、民族更加衰颓下去。有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必须起来斗争,表明了作者的斗争意志和殷切期望。有对反动派的警告。
许广平曾说:“《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哭。”
默无声息的缘由?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惨象
+
流言
默无声息地忍受,走向灭亡
沉默到极点便会爆发,人民会起来反抗
反动政府:残忍
走狗文人:无耻
号召爆发,号召反抗。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句中的“中国人”是指反动的统治者。鲁迅一向把
敌人看得很坏,认为“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他们都不会
错。“然而”一转,指出段政府这一次坏到连作者都怀疑
了——阴险狠毒之甚真是坏出了格。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这”:指上文的“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几缕血痕”
“惊心动魄的伟大”:“赞颂说”—赞颂刘和珍等人的沉勇友爱、临危不惧; “反语说”—讽刺执政府对爱国青年的攒射,与下文的反语一致。
“文明、伟绩、武功”反语,讽刺了中外反动者对自己的暴力行径沾沾自喜的丑恶嘴脸。赞颂三个女子临危不惧、沉勇友爱的伟大精神,揭露杀人者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作者万分悲愤的心情。
“三一八”大屠杀。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
反动派高压的政策造成“万马齐喑”的可悲局面,“三一八”事件就像几颗石子投入大海,未能掀起波澜,依然死水一潭。“太平”蕴涵作者的愤懑、不平和辛酸。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
大量的木材 :
代价巨大的流血斗争
结果却只是一小块:
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才能前进一小步
请愿时的流血是不能推动历史前进的,吸取血的教训,改变战斗方法。
(历史的每一小步前进,都是建立在
人类大量的流血牺牲的基础上的。)
比喻
付出的代价大,收效很小。
教训: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提炼句子主干:
事实为明证。
鲁迅从爱国青年身上看到了中国妇女的觉悟,并郑重的指出,这就是“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从她们身上可以看到:我们的民族并没有因为“数千年”的黑暗统治而消沉下去;有这样的女子,这样的青年,我们的民族就一定有美好的未来。高度评价了她们优秀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肯定了死者对将来的意义。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这一段中的两层意思:一般的民众(“苟活者”首先是说自己,因为鲁迅先生严于解剖自己,“苟活者”也说那些不敢斗争,暂得偷生的“庸人”,鲁迅先生希望这些人能看到希望,起来战斗。)会从中国女子的英勇斗争,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中,也将从壮烈的事
件中看到一点希望,哪怕是“依稀”“微茫”的,多少看到一些改变黑暗现实的希望;真正的革命者,将越来越多,先驱者的壮烈精神将激励、鼓舞他们更加勇猛坚定地去斗争、前进,将因受到激励而更加奋勇前进。
文中引用陶渊明的诗有什么用意?
烈士的死能够得到“亲族、师友、爱人”的悲悼“这也就够了”,因徒手请愿而流血是不值得的,但既然流了血,就一定会产生影响,尽管影响不大,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死者与青山同在万古常青,人们会永远纪念死者,记住惨案的教训,从而下定决心投入战斗。
意义: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鲁 迅
1、悼念逝者,表达敬意。
总结归纳:
3、警醒庸人,不要忘记。
2、控诉敌人,出离愤怒。
4、激励猛士,奋然前行。
5、反省自己,深深自责。
作者愤怒地控诉了段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下劣无耻的谎言,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青年,奉献了自己的悲哀与尊敬。一方面告戒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的方式,另一方面高度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勇毅,激励人们“更奋然前行”。文章表现了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爱憎分明的态度和深邃独到的思想,能够激励青年的爱国热情。
全文内容总结
悼念刘和珍君,控诉反动政府,痛斥走狗文人,唤醒麻木庸人。
点击输入您的标题
点击输入您的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您的文字内容,点击输入您的文字内容.
感 谢 您
点击输入您的文字,点击输入您的文字。
xxx制作
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