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课时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课时作业(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4 18:3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沁园春.长沙》课时作业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用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其中“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染”字则形象地写出了岳麓山一带枫林的红色仿佛人工染成的。
B.“鱼翔浅底”的“翔”字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状态。
C.“鹰击长空”的“击”字准确地描绘出苍鹰展翅、矫健勇猛的雄姿。
D.“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其中“透”字写出江水碧绿清澈和江水满溢之状,“争”活现出百舸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2.下列语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C.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D.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毛泽东同志常用旧体诗来反映现代生活的思想,这些诗也是现代诗歌。如《沁园春·长沙》就是现代诗歌。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是中调。
D.“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这一首词的内容。
4.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谁主沉浮(主宰) 漫江碧透(满)
B.峥嵘岁月稠(不平凡) 怅寥廓(失意低落的心绪)
C.浪遏飞舟(阻止) 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
D.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粪土当年万户侯(作动词用,视……为粪土)
5.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鹰击长空,鱼 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 的我走了,正如我 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③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 的姑娘。
A.游 轻轻 轻轻 忧愁 B.翔 轻轻 轻轻 愁怨
C.游 轻轻 悄悄 愁怨 D.翔 轻轻 轻轻 忧愁
二、情景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描写如火枫林,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诗句: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高度概括“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岁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正当强劲有力之时。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7.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空间的流动感,又为下文写雪中之梅作了饱经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
B.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下阕一个“笑”字赋予了梅花人格化的特征,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
C.陆游《卜算子·咏梅》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D.毛泽东的词表达了词人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陆游的词借孤高寂寞的梅花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操守和高洁的傲骨。
8.请简要分析“犹有花枝俏”中“俏”字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各题。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9.对上片的第一个整句(即“独立……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立寒秋”是个倒装性的句子。
B.从语意来看,第二和第三个句子的先后关系应该倒过来。
C.这开头的三个分句点明了时令、地点、人物,点明了特定的环境。
D.描写了秋天湘江悲凉壮阔的景色。
10.《沁园春·长沙》用词精当,极富表现力,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遍”字写出红的范围之广,“染”字写出红的程度之深。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透”字描绘江水的满溢之状,“争”字展现千帆竞发之景。
C.“鹰击长空”,“击”字富有力量感,准确地形容出了雄鹰在空中展翅翱翔的矫健姿态。
D.“鱼翔浅底”,“翔”字写出了江水的澄澈,形象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自由轻快的神态。
11.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平仄、音韵等,“长沙”是这词的题目。
B.上阕以“看”和“怅”为线索。“看”总领七句,描绘了一幅江南秋景图;“怅”此处意为惆怅,即为人民不能主宰世界而惆怅。
C.词的下阕重在抒情。以“忆”和“恰”为线索。由“忆”追忆往事,“恰”引领七句,突现了“竞自由”的青年革命家的风貌。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激流勇进的精神,含蓄回答了上文“谁主沉浮”的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病后登快哉亭①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职徐州病后所作。②黄华,菊花。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了秋高气爽、雨过天晴的景象,诗人病愈登亭,连枝上的蝉也仿佛有所领略而在欢快地鸣叫。
B.颔联写病愈后频频把盏,借助美酒消渴解馋,天长日久郁积的情绪借梦境暂得缓解。
C.第六句系从白居易的诗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中化出,两者都用草色喻示思念之殷切。
D.这首诗在章法结构上颇具匠心,诗中写景和抒情的内容参差穿插,跌宕回旋,用笔极为灵动。
13.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四、语段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静极了,这朝来水溶溶的大道,只远处牛奶车的铃声,点缀这周遭的沉默。顺着这大道走去,走到尽头,再转入林子目里的小径,往烟雾浓密处走去,头顶是交枝的榆荫,透露着漠楞楞的曙色;再往前走去,走尽这林子,当前是平坦的原野,望见村舍,初青的麦田,更远三两个馒形的小山掩住了一条通道。天边是雾茫茫的,尖尖的黑影是近村的教寺。听,那晓钟和缓的清音。这一带是此邦中部的平原,地形像是海里的轻波,默沉沉的起伏;山岭是望不见的,有的是常青的草原与沃腴的田壤。登那土阜上望去,康桥只是一带茂林,拥戴着几处娉婷的尖阁。妩媚的康河也望不见踪迹,你只能循着那锦带似的林木想像那一流清浅。村舍与树林是这地盘上的棋子,① ,有佳荫处有村舍。这早起是看炊烟的时辰;朝雾渐渐的升起,揭开了这灰苍苍的天幕(最好是微霰后的光景),远近的炊烟,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浓灰的,淡青的,惨白的,在静定的朝气里渐渐的上腾,渐渐的不见,仿佛是朝来人们的祈祷,参差的翳入了天听。② ,这初春的天气。但它来时是起早人莫大的愉快。顷刻间这田野添深了颜色,一层轻纱似的金粉糁上了这草,这树,这通道,这庄舍。顷刻间这周遭你没了清晨富丽的温柔。顷刻间你的心怀也分润了白天诞生的光荣。“春”!这胜利的晴空仿佛在你的耳边私语。“春”!你那快活的灵魂也仿佛在那里回响。
14.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衬托、借代
C.对偶、比喻、排比 D.对偶、借代、夸张
1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远近的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浓灰的、淡育的、惨白的炊烟在静定的朝气里渐渐地上腾”,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16.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17.阅读下面的文段,在文后横线上写出恰当的词语。
中华千秋诗词里群星璀璨,高峰林立,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被网民排为第一名,无可争议地雄踞群峰之巅。毛泽东这首咏雪词脱尽前人窠臼,词出新意,意焕新彩,实乃“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大气包举祖国万里江山和中华悠久历史,其技艺之高超也是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连东坡、稼轩均屈居其下。该词在重庆谈判期间,似春雷震响,一石千浪,波及全国,影响世界,这是非李杜苏辛任何诗词作品可以比拟的。
这段文字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给予《沁园春·雪》以高度评价,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毛泽东词的艺术价值。
18.某文学社请作家杨笑天来做报告。下面是社长开场白的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著名作家杨笑天先生来做报告。前几天,我和李华两位已把大家的作品送给杨先生,他也都拜读过了。下面请杨先生针对我们大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
19.下面是某校电子阅览室的阅读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清楚,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六、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毛泽东诗词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元素,从文化名人到历史典故,从民间故事到神话传说,从哲学思维到日常习俗,字里行间,      。毛泽东诗词中反复使用的意象,比如日月江河、风雪云雾、苍松蜡梅、旌旗鼓角、炮声弹洞等,要么是历代文人骚客托物言志的传统物象,要么是现代作家用来描绘战争风云的常用素材。(      ),具有不同于别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中国诗坛上,很少有人能像毛泽东那样深刻地体现我们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民族特色,并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诗词蕴含着充满激情的理性,炽热而深邃,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毛泽东诗词史诗般地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使读者能够全面客观地体察中国人民的疾苦与心声,剖析中国革命的形势与任务,重温20世纪中国历史的      与沧桑巨变,追溯毛泽东跌宕起伏的奋斗足迹和心路历程。毛泽东诗词想象独特,语言奔放,亦真亦幻,意味深长,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在平淡中彰显神奇,在黑暗中显现光明,在困难中指明前途,在曲折中展现刚毅。正因为如此,毛泽东诗词读来使人      ,能够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塑造人。
毛泽东说过:“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当兼读。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豪放派气势磅礴,意境雄浑,婉约派婉转含蓄,缠绵悱恻。毛泽东诗词明显偏重于豪放格调,包含寰宇,      ,突显出大国气象和伟人气度。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们既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也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交流性和易理解性
B.它们既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也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
C.它们既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也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
D.它们既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也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交流性和易理解性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俯拾皆是 波澜壮阔 荡气回肠 贯通古今
B.鳞次栉比 波澜壮阔 感人肺腑 博古通今
C.鳞次栉比 云谲波诡 荡气回肠 博古通今
D.俯拾皆是 云谲波诡 感人肺腑 贯通古今
2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毛泽东诗词蕴含着激情,充满着理性,炽热而深邃,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
B.毛泽东诗词充满炽热的激情,蕴含深邃的理性,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
C.毛泽东诗词包含着充满激情的理性,炽热而深邃,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
D.毛泽东诗词蕴含着饱满激情的理性,炽热而深邃,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
试卷第2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D
2.C
3.C
4.B
5.B
6.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7.A
8.①“俏”是俊俏、挺拔,美好的样子。词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梅花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梅花俏丽挺拔的美好神韵。②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凸显了在美好环境中,梅花傲岸挺拔的精神气质。
9.D
10.B
11.B
12.B
13.本诗描写了清蝉、暮鸦、斜阳、衰草、荒城、菊花、秋风等意象,营造出凄凉萧瑟的意境,寄托了作者被贬后的凄冷孤苦之感,抒发了怀乡思归之情。
14.B
15.①原文是定语独立成句,句子较短,句式活泼,有韵味。②原文将描述炊烟形状、姿态和颜色的定语单独成句,起强调作用,增强画面感和节奏感,也更好地展现了康桥景物的特点。
16. 有村舍处有佳荫 朝阳是难得见的
17.高超的技艺 巨大的影响
18.①“两位”删去或改为“二人”等;②“他”改为“杨先生”;③“拜读”改为“看”;④“大作”改为“作品”。
19.本校读者如果是首次上机阅读,首先要出示借阅证,然后登记用户信息,再在电脑上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即可上机阅读。如果不是首次上机阅读,只需在电脑上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即可上机阅读。
20.C21.A22.B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