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城关北城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城关北城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05 10:5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城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1.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古希腊的城邦通常被座城墙围绕,市内有一个被称为“卫城”的地方。在卫城上耸立着各种神庙祭坛、公共纪念物,有很多廊柱店铺、法庭,以及给城邦众神的各种供奉司。这说明“卫城”是( )
A. 培养集体意识的场所 B. 城邦的政治中心 C. 保卫城邦的前沿阵地 D. 公民的理想国度
2.明清之际,思想界及文学界不断强化“贾而好儒”、“亦贾亦儒”的新动向。同时,不少商人结交儒林,真心问学,慨然捐资,与儒士一道共襄文业,同赞义举。材料意在说明( )
A. 商人左右了思想界 B. 经济发展改变社会观念 C. 统治集团的腐朽没落 D. 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3.雅尔塔体系的根本任务是保卫战后世界和平与秩序,这一任务通过建立大国间合作与制约的机制来实现,如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决策”的表决程序等,这些机制构成雅尔塔体系的基础,它们在冷战中没有改变,在冷战后也没有改变。材料表明( )
A. 多极化趋势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 B. 雅尔塔体系具有较强生命力
C. 大国合作与制约避免了国际冲突 D. 全球化加速了国际格局变动
4.清政府自19世纪中叶进行教育改革以来,甲午战败后中央虽设有官学大臣,但其一方面要主持京师大学堂,一方面又要管辖全国学堂,职权混淆。这反映了( )
A. 清政府教育改革徒有虚名
B. 官学大臣未能发挥作用
C. 社会性质决定了改革无效
D. 教育管理体制尚待发展
5.北宋皇帝的指令,不论事情的巨细,原则上都要经过二府,否则不能施行;如果不经二府,直接由内宫颁出,承受官署可以“执奏”,亦可加以抵制。这反映的实质是( )
A. 二府已成为北宋的中枢机构 B. 北宋中央行政遵循一定程序
C. 北宋建立严密中央决策系统 D. 君主专制受决策机构的制约
6.19世纪40年代,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和他的丈夫力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外交大臣在制定外交政策时未考虑女王的意见,虽引起女王的不满,但她也无可奈何。女王的丈夫虽一再努力,但只争得一项女王同大臣谈话时他可以旁听的权力。这表明,当时英国( )
A. 君主立宪制已经完美 B. 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C. 国王提建议权被剥夺 D. 责任内阁制尚未形成
7.东汉中期以后,诸帝大多年幼继位,年寿不长。皇帝年幼不能亲政,太后掌握朝政,实际权力控制在外戚手中。皇帝长大后不满外戚干政,便依靠宦官铲除外戚势力,宦官又因此掌控朝政,从而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现象实际上反映了( )
A. 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 B. 强化相权带来严重后果
C. 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 D. 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
8.对以下“政治电路图”解读正确的是( )
A.议会粉饰君主专制
B.虚位君主统而不治
C.国家权力间制约与平衡
D.民主共和之路举步维艰
9.黄宗羲将君臣伦理比拟成后天的、可进退的“师友之道”,为臣者“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由此可知黄宗羲( )
A. 力图冲破封建制度的束缚 B. 开始对传统伦理进行反思
C. 否定君主制追求民主平等 D. 主张构建新型的君臣关系
10.有学者指出:“尽管好莱坞电影依赖其强势力量正在继续将全世界变成美国电影的超级市场,但近年来欧洲艺术电影的坚守,日本新电影的崛起,伊朗电影的独树一帜,韩国电影的本土追求……都对好莱坞电影帝国提出了挑战。”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源是( )
A. 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 各国对民族电影的高度重视
C. 美国好莱坞电影质量的下降 D. 新的科技对各国电影的促进
11.雅典人在成为全权公民时均要行宣暂礼,誓词中有这样的话:“我将理性地服从现有的政府和已设立的法律,如果有人企图破坏法律或不服从法律,我决不容许,而必独自或与众斗争此人。”由此可知( )
A. 雅典民主政治受法制的制约 B. 服从法律是成为公民的前提
C. 雅典法律仅适用于全权公民 D. 理性主义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12.(元)世祖末成宗初,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但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和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元朝人有时还把行省称为“外廷”和“政府”这反映了行省( )
A. 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和谐相处 B. 中央集权与高效行致相互兼顾
C. 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协调发展 D.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主辅结合
13.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不久,毛泽东指出,要处理好“四面八方”的关系,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其中公私关系、劳资关系是最基本的。这一指示主要着眼于( )
A. 实现对大中城市的顺利接管 B. 维护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
C. 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D. 实施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
14.明清时期徽州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对地主而言,定额租比分成租更有利于规避风险。在《康雍乾时期休宁黄氏公堂租薄》《嘉道实际祁门廖姓租薄》等史料中,记录了近180年中89宗租田的情况,全部为定额租。据此可推斯,这一时期( )
A.徽州人地矛盾较为突出
B.徽州地区商品经济发达
C.政府鼓励租佃关系发展
D.定额机制利于缓和冲突
15.商朝甲骨文亦称“甲骨卜辞”,卜辞内容以王室占卜为主,兼卜渔猎、农事。“甲骨卜辞”一般由序辞(叙述占卜的日期和人物)命辞(记录占卜的具体事情)占辞(记录占卜结果)验辞(记录事后应验的情况)四部分构成。据此可知,甲骨文( )
A. 具有研究商代历史细节的史料价值 B. 真实记录了商代“四民”的生活状况
C. 构造了我国成熟的汉文字书写系统 D. 推动商王室贵胄文化普及到了民间
16.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条线之类”。材料反映了北宋( )
A. 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B. 商业活动脱离了官吏监管
C. “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D. 商人地位远比一般平民优越
17.魏晋之际思想家傅玄提出:“臣闻先王分士农工商以经国制事,各-其业而殊其务。....以丰其食,工以足其用,商贾以通其货,故虽天下之大,兆庶之众,无有一人游手在其闲。分数之法,周备如此。”在此,傅玄强调( )
A. 农工商并重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 分民定业保证经济协调发展
C. 发挥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职能 D. 继承和发扬重农抑商的思想
18.经济区域一体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深刻影响20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版图,欧盟被认为是当今一体化程度最高者,但在应对欧债危机问题上,它却没有进行内部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依据和民意基础。这说明( )
A. 欧盟缺少应对经济发展困境的能力 B. 欧盟政治一体化滞后于经济一体化
C. 欧盟各成员国间经济水平存在差异 D. 欧洲央行的统一货币政策存在缺陷
19.我国历届全国人大会议的表决方式都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从举手表决到无记名投票,再到电子表决器;从记名按电子表决器到无记名按电子表决器。其中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无记名投票和电子表决器开始占据主导性地位,举手表决的方式渐渐被摒弃。这表明我国()
A. 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民主发展方向 B. 政治体制改革注重完善民主程序
C. 民主政治得到了逐步改进和完善 D. 人民代表大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0.深圳大学教授阮炜指出:“只有抽签,才能让'所有的人'获得出任领导职务的平等机会,才能打破精英跟一般人的界线,才能有真民主。雅典民主固然激进,还没有激进到不搞选举。他们确实大搞抽签,但只是抽选出诸如‘执政官’一类的人来。这大体上都是虚职,有实权的重要职位他们并不搞抽签,将军这种最高军政职位更是完全由票决产生。”他意在说明,古代雅典( )
A. 本质上是专制统治 B. 民主有很大局限性 C. 仍有赖于精英统治 D. 公民不能参与决策
二、问答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世界银行发布的GDP排名中,美国的GDP总量以18.5691万亿美元居首,中国则以11.1991万亿美元位居第2位。日本(4.9394万亿美元)、德国(3.4668万亿美元)、英国(2.6189万亿美元)、法国(2.4655万亿美元)、印度(2.2635万亿美元)、意大利(185万亿美元)、巴西(1.7962万亿美元)和加拿大(1.5298万亿美元)位居前十。
——韩国《亚洲经济》2016年8月9日报道
材料二: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来自国家;“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来自企业;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
——【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1.0时代”“2.0 时代”“3.0时代”之中任挑一个观点加以论证。
三、材料分析题
22.王安石变法给后世留下了众多的经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王安石大部分的变法都遭到极大的挫折与障碍,到哲宗即位旧党执政时乃全遭罢除。变法是针对时弊的救国大计,然而何以会失败呢?原来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是纯从立法的本身着想,而忽视了执法时在技术上的问题与人事上的障碍。换言之,王安石的变法是偏重于“理想”,而忽略“现实”;王安石的个性执拗,他不愿谋求人事上的谅解与妥协,而一意孤行,驯致以往拥护王安石的人也变为反对党,造成众论汹汹,孤军作战的局面。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其富国太着重于开源而忽视节流。对于开源的办法,是想得无所不至,虽然在政府并没有聚敛的意思,但在官吏推行时,出入之际,就是难免不发生聚敛之弊。王安石一味重视变法的理论,而忽视吏法,吏治不良,何以行法?科举的改革与太学三舍法都是一种进步的措施,但颁布《三经新义》于学府,实乃多此一举。
——摘编自陈致平《中华通史·第五卷·宋辽金史前编》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及其指导思想。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基本原因。
四、综合题
23.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第一条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二条 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
第五条 乡村农民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乡村无地少地的农民所组织的贫农团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区、县、省等级农民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为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
……
第十三条 为贯彻土地改革的实施,对于一切违抗或破坏本法的罪犯,应组织人民法庭予以审判及处分,人民法庭由农民大会或农民代表会所选举及由政府所委派的人员组成之。
……
第十五条 为保证土地改革中一切措施符合于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及意志,政府负责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保障农民及其代表有全权得在各种会议上自由批评及弹劾各方各级的一切干部,有全权得在各种相当会议上自由撤换及选举政府及农民团体中的一切干部。
——引自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1)根据材料 ,从经济和政治角度概括《中国土地法大纲》所蕴含的民主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历史作用。
五、论述题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2.【答案】 B
3.【答案】 B
4.【答案】 D
5.【答案】 C
6.【答案】 B
7.【答案】 A
8.【答案】 A
9.【答案】 D
10.【答案】 A
11.【答案】 A
12.【答案】 D
13.【答案】 A
14.【答案】 A
15.【答案】 A
16.【答案】 A
17.【答案】 B
18.【答案】 B
19.【答案】 C
20.【答案】 B
二、问答题
21.【答案】 示例一:观点:在“1.0”时代,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是国家。这一时期资本主义还没有充分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有限,资本海外扩张的主力是国家(政府或王室)。史实论证:①15 世纪末16世纪初,在西、葡王室的支持下,新航路开辟,世界各地区的孤立状态被打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②16~18世纪,英、法、荷三国加入殖民扩张行列,组建有政府背景的殖民公司,争夺海上霸权,进一步拓展了世界市场。示例二:观点:在“2.0”时代,全球化的推动力来自企业。这一时期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企业资本雄厚,成为全球化的主要推手。史实论证: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机器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工业资产阶级向世界各地输出商品,拓展市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②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垄断组织控制国家政治、经济生活,列强对外扩张,瓜分世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示例三:观点:在“3.0”时代,全球化的推动力来自生产力的发展和互联网。第三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深化,个人互联网时代到来。史实论证:世界的主题变成了和平与发展;世界的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东西方文化的认同感;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的分歧淡化;中国提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利用互联网出现了中国经济的腾飞。
三、材料分析题
22.【答案】 (1)背景:北宋积贫积弱局面严重;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加深;大官僚大地主势力(保守势力)强大。
指导思想: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富国强兵,偏重理财)。
(2)原因:改革指导思想与措施实行的偏差;保守派反对,党争严重;用人不当;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王安石个人因素(一意孤行等)。
四、综合题
23.【答案】 (1)经济角度:第一条和第二条,废除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政治角度:第五条,通过选举建立基层行政组织,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第十三条,土地法大纲的法律效力及人民法庭的建立,在法律上保障人民主权;第十五条,政府保障人民民主权利,保障人民对于干部拥有监督权,体现了人民公仆原则。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彻底铲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土地法,广大农民积极支援前线,加速了人解放战争的进程;奠定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经济生产关系的基础;土地改革中成立的农民(代表)大会做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有益尝试,为建国后的政治协商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基础。
五、论述题
24.【答案】 示例一:科学技术促进了劳动工具的改进,有利于生产力提高.①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新式交通运输工具蒸汽轮船、火车的发明,使得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密切.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使得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出现了汽车、飞机等新式发明,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示例二: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生产力发展.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确立起来,流水线作业等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形成了垄断组织,出现了跨国公司,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推动了经营者革命,即专门的经理人开始出现,使得管理日益科学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