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测试训练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最清洁的燃料是( )
A.煤 B.氢气
C.石油 D.天然气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制焦炭
B.石油加热蒸馏出多种产品
C.天然气生火做饭
D.煤燃烧
3.汽油属于易燃物,敞口放置一瓶汽油,虽然与空气接触,但并未燃烧,这是由于( )
A.汽油具有挥发性
B.汽油的着火点较低
C.与汽油接触的氧气少
D.周围环境温度低于汽油的着火点
4.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油锅着火,用菜扑灭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
D.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快逃
5.某轮胎店突然起火,火势凶猛,下列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拨打火警119
B.疏散周边群众
C.断开店内电源
D.立即冲入火海抢运轮胎
6.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CH4)水合物,还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燃冰燃烧实现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B.甲烷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
C.可燃冰目前处于试验性开采阶段
D.甲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7.在下列五种物质中,可能造成雾霾的是( )
①汽车排出尾气形成的烟雾
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
③天然水蒸发成水蒸气
④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
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
A.②④ B.①②⑤
C.③⑤ D.①③④
8.为实现“中国梦”,建设美丽中国,从化学的视角,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保护自然资源,发展旅游经济
B.扩大公共绿地,推进绿色繁荣
C.发展公共交通,提倡低碳生活
D.增加烟囱高度,减少工业废气
9.在太空的国际空间站划燃火柴,火柴过一会儿会熄灭,原因是( )
A.氧气不够
B.空间站温度太低
C.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流通
D.达不到着火点
10.自1999年初,我国许多城市政府部门采取措施,强制各用煤单位使用低硫优质煤,主要是为了防止发生下列哪种现象( )
A.温室效应 B.酸雨
C.臭氧层空洞 D.“白色污染”
11.如图1为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俯视示意图。①处为煤炭,②③处为火柴头,其中③处火柴头用细沙盖住。用酒精灯从铜片下方对准中心④处进行加热(如图2,夹持仪器略去),一段时间后,只有②处火柴头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比②③处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在④处加热体现了控制变量思想
C.对比①②处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D.①处煤炭不燃烧是因为煤炭不是可燃物
12.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酒精燃烧时生成的水将火浇灭
C.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其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3.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1)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 。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可用的灭火方法是 。
(2)着火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跑离着火区域逃生,理由是 。
A.湿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热的气体灼伤呼吸道
B.湿毛巾会吸收CO
C.地面附近的有毒气体相对较少
14.请仔细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完成有关问题。
(1)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如图)。请你分析这种变化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2)煤燃烧时会产生许多污染物。据资料显示,冬天的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会增多。请你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减少煤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可将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煤层制得较清洁的水煤气(主要成分是CO和H2),请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煤气用管道输送到千家万户,这便是我们常说的家用煤气。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少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化学活动课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如下图所示),他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了几滴水,脱脂棉立刻燃烧起来。通过查阅资料可知,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的产物只有两种,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
(1)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可知,过氧化钠(Na2O2)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烧的物质 ,反应 (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 。
(3)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6.实验二中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针对家庭燃料的变迁,提出相关问题,请你参与讨论。
(1)20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城市家庭是以“煤球”为燃料,在冬天,时有煤气中毒事件发生,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到了70年代,已用“蜂窝煤”取代了“煤球”,你认为这种变化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到了80年代,液化石油气和管道煤气取代了“蜂窝煤”。煤气中的主要成分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到了21世纪初,由于“西气东输”,天然气又取代了管道煤气,天然气中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目相同,燃气灶是由灶体、进气管、进风管和电子开关等组成的,若将燃烧煤气改为天然气,则更换的灶具与原来的灶具相比,构造上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①向长颈漏斗中加入80 ℃水,浸没白磷后关闭止水夹,继续加入一定量80 ℃水,液面不下降;
②打开止水夹,用注射器向管内推入空气,使白磷露出水面,关闭止水夹。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1)该实验探究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磷燃烧后,试管内液面逐渐上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6分)
18.天然气作为燃料已进入千家万户,其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如果它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什么物质呢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提出猜想】生成物中一定有 (填化学式),可能有CO2和CO。
【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将生成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7-4-5所示的装置,验证猜想。
\
【现象与结论】(1)观察到A中 ,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2。
(2)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3)观察到D中粉末由黑色变成 色,证明混合气中含有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交流讨论】(4)小武认为:从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推断出混合气中有一氧化碳,那么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
(5)小文则提出:从环保的角度看,此装置有一个不足之处,你认为是 。
四、综合应用题(8分)
19.乙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但乙醇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试计算:若酒精灯内的23 g 酒精完全燃烧,能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6BBDADC 7-12BDCBBC
二、填空题
13.(1)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用湿抹布盖灭 (2)AC
14.(1)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
(2)冬天用煤量增大,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增多 C+H2OCO+H2
(3)便于及早发现煤气泄漏,以防引起中毒
15.(1)氧气(或O2) 放出 (2)钠、氢(或Na、H) (3)2H2O+2Na2O2=== 4NaOH+O2↑
16.(1)通风不好,煤燃烧不充分,产生的CO使人中毒
(2)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更充分
(3)2CO+O22CO2
(4)CH4+2O2 CO2+2H2O
(5)进气管减小(或进风管增大)
17. (1)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2)白磷燃烧消耗试管内的氧气 燃烧后温度也逐渐降低,使试管内的压强减小
三、实验探究题
18. CH4
【提出猜想】H2O
【现象与结论】(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吸收水蒸气
(3)红 CuO+CO Cu+CO2
【交流讨论】(4)吸收CO2
(5)未处理尾气中的CO
四、综合应用题
19. 解:设23 g酒精完全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2H5OH+3O22CO2 + 3H2O
46 88
23 g x
= x=44 g
答: 23 g酒精完全燃烧,能生成44 g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