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卡通画》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有趣的卡通画》一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上海市少儿版初中《美术》教材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我们喜爱的卡通》。虽然卡通艺术的发展历史并不是很长,但它以亲近自然可爱夸张的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卡通文化”已经伸向全世界各个角落,无数的儿童书、画册、作业本、书包、衣帽服饰等,到处是卡通形象,卡通正逐步成为青少年喜爱的一种绘画形式。本课属于《我们喜爱的卡通》第三课时,前面两课时学生已经对卡通的文化、特点、表现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从欣赏QQ、微信表情到分析表情包的特点入手,提出本节课表情包制作的主题——“贤文化”,并尝试用APP——Animatic来制作卡通表情动画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目前,学生将要利用APP进入从二维到动画的创作过程,体会卡通的多元创作,感悟其创作情感;通过表情设计小练习,分析动画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制作表情包的方法,引导学生像表情包设计家一样去制作。围绕“贤文化”的主题,收集素材、筛选信息、构思并进入具体制作、修改、完善的过程,不但能全面学习卡通,并与“贤文化”进行融合,创作出个性表情包的作品,从而落实三维目标,还能更好地实现美术学科的育人价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表情包的形象特征,了解“贤文化”,懂得动画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App——Animatic制作动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表情包欣赏、探索和表现等一系列活动,体验表情包的设计过程,学习微课和问题思考,能够掌握运用App——Animatic进行表情包制作的方法,并能够通过QQ群上传表情包。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信息数字时代带来的快捷和方便,体验通过数字技术进行表情包制作、表达内心思想情感的乐趣,培养对艺术创作新媒介的探索热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表情包的夸张、变形等特征以及各类表情包的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动画制作的原理,运用App——Animatic制作表情动画。
四、教学安排:
本课是美术实践类课型,课时安排为1课时
五、教学过程:A、引导阶段→B、认知阶段→C、实践阶段→D、评价阶段→E、拓展延伸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教学准备 教师整理教室,把学生的平板电脑、触控笔等工具准备好,打开制作多媒体课件 熟悉数字美术课堂教学环境 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古诗句导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2、提出学习任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们喜爱的卡通》这一单元——制作属于自己的表情包。3、QQ表情欣赏:同学们,我们看几张QQ表情图,你们喜欢吗?4、教师引导思考:如果让表情动起来,是不是更有趣?? 学生欣赏观察,回答问题 提供感知信息,创设情境,用欣赏激发学习兴趣
(三)任务驱动进行新课 1、表情包:表情包是在社交软件活跃之后,形成的一种流行文化。在移动互联网时期,人们以时下流行的明星、语录、动漫、影视截图为素材,配上一系列相匹配的文字,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2、欣赏2016里约奥运会上的表情包中国游泳运动员傅文慧的夸张表情3、提出本节课表情包的主题——贤文化相传春秋时期,孔子弟子言偃到此讲学,开“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道德风尚和社会风气之先河,在传承、演绎和发展中形成了最具奉贤特色的地域文化——“贤文化”,“奉贤”的称呼也由此而来。4、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一想,人的脸部表情有哪些?我们可以简单的归纳为“喜、怒、哀、乐、惊、恐”等几种基本表情。人的面部表情是由人的眼睛、眉毛、鼻子、嘴巴相互协调地产生变化而形成的。5、表情设计小练习:给卡通人物添上表情6、分析动画原理:动画是许多动作瞬间的画幅,因人类视觉暂留而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 学生在思考、欣赏、启发、发现等活动中进行学习。 使学生认识创作表情包的方法
(四)微课学习实践体验 1、播放微课视频:微课——Animatic动画实践操作视频,并提出几个问题2、分析动画关键帧、复制帧以眼睛的动态变化为例,示范讲解3、提出实践任务:根据创作要求进行表情包的制作4、巡回辅导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运用APP进行实践创作 学生进行实践创作,发挥想象力,激发创造性思维
(五)QQ群上传学生评价 1、QQ群展示表情动画2、引导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组评) 在评价中学习
(六)课堂延伸 选择个别学生的作品不同角度的表情延伸 欣赏学习 拓展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