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一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识字二《画》
难点名称 认识10个字,会写4个字,识记三组反义词。背诵课文。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少,理解诗句的意思更是困难,要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背诵全诗也是难度不小的。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识字量少,理解不了诗句的意思,背诵就更加困难。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学习生字、反义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2、通过课件展示图片的方法让学生直观的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猜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 2.揭示课题。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谜语。请同学们听一听,猜一猜。(画)[来源:#*中教^%@网] 3.这是一首谜语诗,它的谜底就是它的题目——画。请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来#%&源*:@中教网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插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山、水、花、鸟) 2.听范读,感受古诗节奏。 3.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二、同伴交流,认读生字 1.出示词语,自由拼读。 2.全班交流。 (1)认读词语,拼拼音,读词语。 (2)交流识字方法。利用“换一换”、“联系生活”等方法识记生字。 无:天换笔画成“无”。 色:色彩、颜色,认识偏旁“斜刀”。你会用颜色说一句话吗?[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声:在生活中我们听到过什么声音?出示汉字演变图片帮助理解字义。 3.去掉拼音朗读、齐读、开火车读。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知 1.课件出示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来~源:zzs&tep.*co#%m] (1)读诗句,找出反义词。 (2)理解字义,感知诗文: 远—近:寻找相同点,认识偏旁“走之”,出示汉字演变图片理解字义。“走之”表达的意思多与走路或路有关。 利用加一加方法识记。 有—无:利用图片理解字义。[来源@^&:%zzste#p.com] (3)结合新语境认字:[来#源:中教%*&网~] 远山 远近 听说 听见 无声 声音 白色 色彩 (4)再读诗句,加深理解。 2.课件出示图文: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读诗句,找出反义词“去—来”。 (2)理解词义,感知诗文。 春去:去表示离开的意思(汉字演变图片),春去表示春天过去了。 人来:人走过来。 [来源^:z#~z& ](3)再读诗句,加深理解。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四、回归全文,交流感受 1.齐读全文,找出画与生活情景的不同之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这是一幅画? 在大自然中:远看山,山是没有明亮的颜色的;近听水,水是有声音的;春天过去了,花儿也就谢了;人走过来,鸟儿会惊吓得飞走。但是在画中却是另一番景象。[www.z%^@z~step.co*m] 熟读成诵。 (1)多种方式读诗:个别读、齐读、引读、看图读。 (2)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背诵。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一、填空题 远 看 山 有 色, 近 听( 水 )无 声。 春( 去 )花 还 在, 人( 来) 鸟( 不)惊。 二、认一认,连一连。 1、拼音连线: yuǎn yǒu sè jìn tīnɡ 听 色 近 远 有 2、反义词连线 远 去 来 无 有 近
小结 归纳总结,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水、来、去、不”4个生字。 2.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水、来、去、不”4个生字。 (2)观察字的笔顺,四个字的相同之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重点讲解纵向支撑的关键笔画“竖”和“竖钩”。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4个生字。 5、结合板书回顾课文并背诵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