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 27 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
1.认识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
2.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3.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4.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1956—1976年二十年间的社会主义建设曲折探索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1.中共八大:1956
这一年有什么新中国完成了什么工作?
(1)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一五”计划建设即将完成。
(2)内容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①指出主要矛盾
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②制定主要任务
农业国
工业国
分析国情
(3)意义: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
2.“双百方针” 1956.4
促进社会主义繁荣的指导方针
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方针政策。是毛泽东在深刻总结中国民主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探索,它的科学价值对于中国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以及坚持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方向起了巨大而深远的指导作用。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1957年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
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标语赫然出现在国庆群众游行的队伍之中
1957年,反右派斗争中出现了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现象
到1958年7月运动结时,全国共划右派分子55万多人,与最初估计的4000相比,扩大了130多倍。还有众多未戴帽子的“中右”分子,一些人虽未划为“右派”或“中右”也被处理了,伤及的人数远超于此。在这55万右派中,党外是主体,党内也不少。除了那些被广为关注的高层民主人和著名文化人外,还有一个数量庞大的“小人物”右派群体。
——萧冬连《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4.整风运动
结果:反右派斗争及扩大化(夸大阶级斗争),动摇八大路线
苏共二十大(1956年)上赫鲁晓夫所做的秘密报告,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同年6月和10月,波兰和匈牙利相继发生了严重的动乱。从此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就进入了大动荡的时期。 ——萧冬连等《求索中国:文革十年史》
1957年11月2日至21日
毛泽东访问苏联
思想混乱
急于赶超
失误与调整
毛泽东:“赫鲁晓夫统治告诉我们,15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超过英国。”
(1)表现: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材料一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曾放出了许多离谱的农作物高产“卫星”。其中,河南西平县和平农业社小麦高产7320斤,湖北麻城县建国农业一社早稻亩产36956斤,广西环江县红旗公社中稻亩产130434斤10两4钱。
材料二在"大跃进"浪潮中,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在没有经过试验的情况下,只用一个多月全国就基本实现公社化。同年底,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6万个人民公社。
(二)探索中的失误与调整
1.总路线指导的失误:
大跃进:农业
大跃进:工业
(2)评价
迫切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严重忽视经济规律,导致出现1959至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
走向疯狂的1958年
为了达到规定的钢产量指标,号召全国上下一切部门为生产钢“停车让路”,于是以“小(小高炉),土(土法炼钢)、群(群众运动)”为特征的全民炼钢运动迅速掀起。
大炼钢铁
1958年,全国共生产钢1108万吨,其中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
瞎指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召开北戴河会议,确定一批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决定1958年生产钢1070万吨,即比1957年的钢产量翻一番,作为1958年实现“大跃进”的重要步骤。当时全国只生产400多万吨钢,要在后4个月完成700万吨钢,是极其艰巨的任务。
工业大跃进
高指标
指出大跃进的特点
2017年超级水稻亩产2298斤
走向疯狂的1958年
指出大跃进的特点
与此同时,农业生产也提出了高指标,即粮食产量由1957年的3901亿斤提高到7000亿斤。致使农村不顾自然条件,片面要求深耕密植,深翻土地在1至2米左右。有的地区举行争取秋粮更大丰收誓师大会,采用“打擂台”形式,由各乡各社派人上台,争报高产。1958年7月开始,各地报刊连续登载粮食高产的浮夸报道
农业大跃进
高指标
瞎指挥
浮夸风
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金桥。
高指标
瞎指挥
浮夸风
共产风
走向疯狂的1958年
1961年5月31日,刘少奇在北京会议上做总结讲话时指出:这几年发生的问题到底主要是由于天灾呢,还是由于我们工作中间的缺点错误呢 湖南农民有一句话,他们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我也问了几个省委干部。我问过陶鲁笳同志:在你们山西,到底天灾是主要的,还是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是主要的 他说,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是造成目前困难的主要原因。河北、山东、河南的同志也是这样说的。其他一些省我没有问。
——《刘少奇选集》
严重困难的1959—1961
2.国民经济的调整:“八字方针”
(1)目的:为了克服困难
(2)方针和策略
①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②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调整
③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经验,取得重要成果。
④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3)结果
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1.原因:(了解)
(1)历史原因:
①政治上,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不长,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还在探索,中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研究,在处理各种问题时混淆了不同性质的矛盾,导致了阶级斗争严重扩大化。
②经济上,中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小农思想既是产生个人崇拜的土壤,也是产生领导人个人专断的根源。
(2)国际原因:中美关系敌对,中苏关系恶化,中国政府顶住了来自美苏霸权主义的压力,但同时对战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
(3)国内原因: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不断进行,党内“左”倾越来越严重,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20 世纪60 年代中期,毛泽东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 ”, 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严重,民主法治不健全,林彪、江青一伙野心家别有用心的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二、“文化大革命”
2.概况
(1)发动:1966年春夏全面发动起来,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和“踢开党委闹革命”。
(2)夺权
①1967 年初,“全面夺权”的“一月风暴”发生。
②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的打、砸、抢事件,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3)1969 年4 月中共九大召开。1971 年9月,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武装政变阴谋夺取最高权力。毛泽东、周恩来粉碎了这次政变。
(4)全面调整:1972 年和1975 年,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周恩来、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这些整顿实际上是后来拨乱反正的预演。
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和国务院日常工作:进行全面整顿(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整顿①交通运输;②钢铁工业;③国防科技等)
3.“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4.影响:
①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
②经济:破坏正常的社会生产,失去了宝贵的发展机遇
③文化:文化战线“万马齐喑”,“八亿人口八个戏”
1976年,“四人帮”倒台,一得到这个消息,市场里就出现一幕幽默的小“喜剧“出售螃的小贩把三个公蟹一个母蟹捆成一串,大声吆“三公一母”叫卖,逗得人大笑.很快就卖光,顾客不问价,高高兴兴地掏钱把这“三公一母“买回去,另外买一瓶酒,享受这顿美餐,借出一口积郁多年的闷气.这是小贩们的创作,普通人的幽默。《人民日报 海外版》
5、教训
(1)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
(2)必须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以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
(3)必须坚持国家工作中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禁止和克服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神化领袖的做法。
(4)最深刻最基本的教训:在社会主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坚决反对“左”的和右”的错误,特别是“左”的错误
1
1.原因
(1)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
(2)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带动作用。
◎“铁人”王进喜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地质之光”李四光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1956-1976)
1
2.成就
(1)工业
①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
从“一五”计划开始的20多年时间里,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按不变价格计算,195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79亿元,1976年增加到2943.7亿元,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
材料二 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2卷
1
(2)科技和国防
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和人造卫星。
◎《人民日报》相关报道
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1970年6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
(3)农业
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发明“三系法”型杂交水稻,成功研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截至2017年,杂交水稻在我国已经累计推广超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卓越贡献。
禾下乘凉梦,
杂交稻覆盖全球梦
——袁隆平
1
(4)教育和医疗: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5)外交:打开新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
①建交国数量:由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
②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1972年,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尼克松访华
◎周恩来与田中角荣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
1
【课堂探究】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哪些影响?
(1)缓和了世界的紧张局势,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提供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契机,加速了统一大业进程。
(3)破解了建国以来外交困局,打开了与西方交往大门。
(4)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掀起了国际上与中国建交热潮。
3.意义
开创性、奠基性。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如何理解伟大建设成就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1)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2)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①政治:1956年,中共八大中国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经济: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③军事国防: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
④外交:外交新局面,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课堂总结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大革命”
伟大的建设成就
成功探索:中共八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探索失误与调整
原因
过程
性质和教训
原因
成就
影响
工业
科技和国防:两弹一星
农业
教育和医疗
外交
话题:反思1956—1976二十多年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和教训,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楼:
2楼:
3楼:
4楼:
5楼:
要重视民生
要尊重客观规律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农、轻、重比例要协调发展
民主集中制原则 , 反对个人崇拜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