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下《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视频实录+课件教案+练习反思建议+整体规划+教学论文(陈老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七下《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视频实录+课件教案+练习反思建议+整体规划+教学论文(陈老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8.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10-15 21:24:14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
①食物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提供能源的物质有____、___、_____,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
巩固提高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无机盐
维生素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③佝偻病是缺____或_______引起的,夜盲症是缺________引起的.

维生素D
维生素A
(第一课时)
为什么我吃那么少却还是长了这么胖呢???如此多的肥肉,唉!!
帮帮她
怎么我使劲地吃,却还是这么瘦啊?
帮帮她
观看录像,思考:
1、消化系统由哪些结构组成 各结构有什么功能
2、消化腺包括哪些结构?各分泌哪种消化液?
3、消化道包括哪些结构?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口腔
消化道的起始部位,内有牙齿.舌和唾液腺.
唾液腺
分泌唾液,其内的淀粉酶能够初步消化淀粉

食物的通道
食道
食物的通道,通过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

有胃腺,分泌胃液,可初步消化蛋白质
肝脏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

十二指肠
分泌胰液
小肠的起始部位,内有胆管和胰管的开口.
有肠腺,分泌肠液,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
大肠
肛门
暂时贮存粪便
大肠的起始部位,在腹腔的右下部.
盲肠
阑尾
肝脏
胰腺
唾液腺
胃腺
肠腺
分泌
唾液
胆汁
分泌
胃液
分泌
胰液
分泌
肠液
口腔

小肠
分泌
消化腺
知识重现
2
1
3
4
5
6
7
8
消化道
知识重现
口腔

食道

小肠
大肠
肛门
十二指肠
食物经过消化道的路径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问题:
·1、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有关吗?
·2、如果有关,它们各起什么作用?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发生了变化?
作出假设: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有关
提示:
1.淀粉是馒头主要成分。本身无甜味,分解后形成麦芽糖有甜味。
2.淀粉遇碘蓝,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3.口腔温度约是37OC
4.保证实验唯一变量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实验探究: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
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搅拌混合。
馒头小块与2毫升唾液不搅拌混合。
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
各加2滴碘液,摇匀
注意:1、馒头不能过。
2、唾液量要足。
3、保持37℃恒温水浴5分钟
制定计划:
参考课本内容
食物的消化
实验探究: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
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搅拌混合。
馒头小块与2毫升唾液不搅拌混合。
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
各加2滴碘液,摇匀
注意:1、馒头不能过。
2、唾液量要足。
3、保持37℃恒温水浴5分钟
试管 馒头 唾液 搅拌 温度 碘液 现象
1号
2号
3号
碎屑
碎屑



X




X
37 C
37 C
37 C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现象说明
淀粉发生了变化
淀粉没有发生变化
仍有淀粉存在
该实验说明:
得出结论
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
搅拌、唾液的分泌有关
结合今天的实验,对本小组的探究实验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或成功的关键
课后延伸
分享你的收获
Thank You!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
设计者:陈烈平
1、消化系统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
2、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消化腺包括:___________(分泌唾液)、__________(分泌胃液)、______(分泌胆汁)、________(分泌胰液)、_______(分泌肠液)
4、口腔中存在的消化液有________,胃中存在的消化液有______,小肠中存在的消化液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其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如下:
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实验现象:试管内的溶液不变蓝。
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牙齿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分泌有关。
(1)实验在设计和操作上有几处错误,请你指出并纠正。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描述的实验现象是否与他所做实验的实验现象相符?________。如果不符,请你重新描述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的实验结论是否可靠?_____________。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知识巩固答案
1、消化道、消化腺
2、(食物)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粪便)
3、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4、唾液、胃液、胆汁、胰液、肠液
5、(1)①无对照实验,②碘液不应在第③步加,应在最后加,③37 ℃水浴应保持5~10分钟而不是1分钟
(2)不符 第③步加碘液后试管内的溶液变蓝,第⑤步水浴1分钟后,蓝色略变淡(只答试管内溶液为蓝色也可) (3)不可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二章第二节 消化吸收(第1课时)
中山市东区松苑中学 陈烈平
一、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消化和吸收》一节是全章的知识核心节,也是全章的难点。本节课要求学生在已经了解了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的基础上,掌握食物在哪里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是怎样消化的?营养物质怎样被吸收的?课时设计为2课时,其中第1课时主要是要求学生:①能够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的消化,以便作为解决自己营养方面问题的依据。②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本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探究的基本过程,在完成探究活动后学会分析、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能力。
三、设计与理念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三合一的学习模式,这也是本节课教学重点探究的模式与策略。整个过程的设计主要通过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地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信息,提高与他人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1、七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望强,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对消化系统有一定的了解,但食物在消化系统内怎样消化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尽可能运用多种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
2、学生经过上学期的探究实验的学习,已经掌握设计实验方案的方法和步骤。
3、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和同学交流,乐于表达自己,渴望得到同学与教师的认同。
4、学生对探究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
3、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达到: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二)能力目标: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营养方面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在学生了解自身身体结构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观,热爱生命的价值观。
五、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六、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合作—探究,问题—探究教学手段,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教学PPT
2、组织学生课前收集唾液
3、准备好探究实验材料
九、教学过程(第1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进行新课一、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1、消化系统的组成2.消化的全过程3、探究馒头在中腔中的变化 (1)提出问题 (2)制定并实施计划 (3)表达交流、得出结论 4、分享5. 布置作业 PPT课件显示练习(见附页)(1)设问引起学生疑惑,激发学习欲望。 (2)教师启发:引入新课 播放录像和演示消化系统组成的课件、提问 引导学生归纳消化的概念 媒体演示消化的全过程 (1)引出口腔中的消化,让学生体会进食时牙齿、舌、唾液的作用。 (2)请学生回忆嚼咀馒头的味道,设问,引出馒头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引起学生进行探究。 (3)媒体演示P30探究提示及参考方案。 (4)教师巡回指导、答疑。 (5)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探究计划。 (6)鼓励、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补充。 分享收获 对本小组的探究实验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或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或成功的关键 (1)学生回忆上两节课所学内容,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练习 (2)PPT显示图片,引起思索人的胖瘦与消化吸收的关系。 观看录像和课件,回答问题 学生朗读消化概念(1)思考,结合自己的体验回答 口腔内与消化有关的结构和主要作用。 (2)回忆亲身体验,说出自己尝出什么味道 并思考为什么会尝出甜味
(3)根据提示,制定自己的探究计划。交流探究计划,实施探究计划 (4)小组交流探究过程、展示结果,并分析。 (5)提出改进意见 (6)全班交流观察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和得出的结论。分享本节收获 温故知新设问引起学生兴趣培养表达能力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小组交流合作
十、板书设计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消化道: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消化系统
消化腺:唾液腺 胃腺 肝脏 胰腺 肠腺
附页:
请同学们回忆前两节课所学的内容,完成以下的练习:
①食物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提供能源的物质有____、___、_____,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
③佝偻病是缺____或_______引起的,夜盲症是缺________引起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
中山市东区松苑中学 陈烈平
【学生学习反馈】
这是一节任务型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中能较自觉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活动中,表现更为突出。
【教师自我评价与反思】
本节教学主要采用边探究实验边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属于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学习方式。现对教学各环节作如下总结:
1、在备课过程中,我将教材内容以问题和任务的形式,将课堂教学设计成探究任务型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主动学习。并通过多媒体课件,用阅、听、看等丰富的表现形式保证了学生的视听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清晰和牢固地掌握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
2、课前,我自己动手做了实验,对学生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在备课时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
3、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回忆品尝馒头的味道,再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采取分组探究问题的形式,随机抽组讲解、让每个学生都带着任务去开展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时,教师采用多媒体给学生适当的提示,采取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不断完善实验计划。
在学生探究阶段,我融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在学生实验过程中不断巡视,及时掌握学生实验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辅导,让学生在实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为今后规范实验操作打下基础。同时,这也是我探查学生学习情况的良好时机,为后面的整合 、精讲及以后的教学安排提供具体的学情资源。
4、存在的问题:
①由于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限制,出现语言表述不准确、思路不清楚的情况。
②部分学生不敢大胆质疑,畏首畏脚的。
③有的学生加入碘液的量过多,浪费了材料。
④留给学生实验时间和结论分析时间稍少,导致表达交流环节效果未达预期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课程整体规划
设计:松苑中学生物备课组
一、教材分析
本章改变了以往先介绍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再讲述消化和吸收功能的编排顺序,而是按照人的食物取自环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是人体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来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经过消化和吸收才能被细胞利用,以及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有利于健康的思路编排的。其中,消化系统的组成只要求学生能够描述,以便作为解决自己营养方面问题的依据。本章力求将人的营养问题始终与周围的环境相联系,以便使学生认识到人与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同第一章比,本章加大了探究性学习的力度。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活动中,注重培养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技能。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活动中,除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探究的基本过程,还十分重视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反思,鼓励学生在完成探究活动后,如果发现结论与其他人不一样,一定要分析原因。评价与反思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只有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学习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
本章的资料分析也很有特点。让学生分析的资料可以从日常生活中获得,如食品包装袋等,也可以从教材里“部分食物一般营养成分表”中获得,还可以从教材里的插图中获得。这说明获取资料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图表、插图、数据以及生活经验等,都可以作为资料运用在分析活动中。
本章的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解读图表和数据的能力。教材在课文、练习和各种学习栏目中多次呈现图表资料,目的就是让学生提高解读各种图表和数据的能力。教师要理解编者的意图,整体设计本章教学,使解读图表及数据能力的训练贯穿在全章以致全书的教学过程中。
本章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要关注自身和他人的营养与食品安全,要关心家长的饮食(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以及培养自己关爱他人营养与健康的意识(营养师)等。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是七年级的学生。
2、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和同学交流,乐于表达自己,渴望得到同学与教师的认同。
3、学生对探究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3.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4.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5.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6.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7.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8.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9.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
10.关注食品安全。
(二)能力目标:
1、加深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营养方面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5、分析、解决、总结问题的能力。
6、进一步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7、通过了解消化吸收过程,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8、尝试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9、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认识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观点。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4、在学生了解自身身体结构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观,热爱生命的价值观。
5、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6、通过分析不良的饮食习惯,关注青少年的合理营养,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7、通过为家人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关心家人的饮食与健康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3).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4).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
(5).关注食品安全。
2、难点:
(1)、.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2).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3).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4).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5).尝试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6).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五、整体教学思路与设计
一、背景
(一)启发潜能教育IE(Invitational Education)由美国教育大师威廉·柏基(William Purkey)创立,是以强调人性本善作为达致教育目标的基本策略,是一套人际互动的理论。
(二)启发潜能教育的四个基本信念:
1、尊重:所有人都是有价值、有才能和有责任心,都是可爱的,负责任的,他们应被同等看待 (公平);每个学生独特——他们是唯一,应被适当对待;让他们找到理想、方向。
2、信任:沟通是一种互相协作,合作的活动 ;教育是一秩互相协助的活动,应建立一个可以取信于人的互动模式,
3、乐观:人性本善,且潜能无限,并会从错误中学习;人类在所有的工作领域中,都有未经发掘的潜能;学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都需要受到不断的赞赏,同时亦让他们不断的自我成长。
4、刻意安排:要有效发挥人类的潜能,我们需要在人物, 地方, 计划, 政策及过程等方面作出设计及安排,而有关人士亦能够在过程中刻意邀请自己及他人发挥潜能。
(三)启发潜能教育关注的5P:
政策(Policies): 即这节课的教学目的
项目(Programs):即教学策略,问题技巧
地方(Places):即学生的位置,桌椅的摆放
人(People):即学生
过程(Processes):即学习过程
二、设计理念
本节章以启发潜能教育理论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理念,以发挥学生的潜能为宗旨,以促进有效教学为目的。教学的设计围绕启发潜能教育所关注的5个P(即政策、项目、地方、人、过程)进行刻意安排,同时,尊重学生,建立信任的互动模式,培养学生乐观的学习观,以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
六、课时安排
全章节共6课时
七、具体分工与合作
课程工作安排及负责的老师 集体备课与准备 需要学校帮忙的事情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两课时,负责人:郑玉连)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 负责人:陈烈平第二课时 负责人:陈观燕)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两课时,负责人:梁倩雅) 整体规划、总课程设计、内容体系、特色材料 安排录象课的时间和工作人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
中山市东区松苑中学 陈烈平
一、引入(以巩固提高环节复习旧知识)
师:前两节课学习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请同学们回忆所学的知识,完成三道练习:
①食物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提供能源的物质有____、___、_____,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
③佝偻病是缺____或_______引起的,夜盲症是缺________引起的。
师:看看哪位同学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师:能提供能源物质有哪些?
生:糖类、脂肪、蛋白质
师:糖类、脂肪、蛋白质,所以把它们称为三大能源物质,其中谁是备用能源?(生:脂肪)谁是主要能源物质?(生:糖类)蛋白质主要作用是?(生:细胞修复)。除此,它更重要的作用是生长和发育,你们现在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要多补蛋白质。
师:我们平时吃的食物中含有这些成分,那么我们人体内有没有这些成分?
生:有!
师:人体内的这些营养成分是哪里来的?
生:食物。
师:但是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和我们人体内的这些成分一样吗?是不是我们吃了猪肉,人体就长出了猪肉。
生:(大笑)不是。
师:食物中的这些营养物质如何成为我们自身的成分?那就说明这些成分在人体内必须经过消化和吸收才能变成我们自身的营养物质,这就这是我们本节要探究的问题——消化和吸收。
揭示课题: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二、新课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帮以下两位朋友,他们为什么会长成这样的体形。
出示两张图片,一张长得相当胖的女孩子的烦恼:为什么我吃那么少却还是长了这么胖呢???如此多的肥肉,唉!!另一张长得非常苗条的女孩子的烦恼:怎么我使劲地吃,却还是这么瘦啊?
生:第一位消化吸收太好,第二位吸收消化能力不好。
师:我们平时说的人体的消化吸收能力的好与坏与体态和健康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今天来探讨一下食物的消化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在观看录像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三个问题:
1、消化系统由哪些结构组成 各结构有什么功能
2、消化腺包括哪些结构?各分泌哪种消化液?
3、消化道包括哪些结构?
学生观看录像
师:请同学们在课本画下消化的概念,并齐读一下这一概念。
学生齐读消化的概念
师:消化功能要通过什么结构来完成?
生:消化系统
师:也就是说知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请结合刚才的录像和课本P32页的图,认请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要求学生一边看一边将结构名称圈起来)。
1.消化系统的组成(板书)
师:(演示制作的P32消化系统组成的课件。)请说出下列结构的名称(使学生对消化系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生:(回答……)
师:消化腺有哪些?各分泌什么消化液?
生:(回答……)(该生不能回答肝脏分泌的消化液,请其他同学帮忙。)
师:(补充)胰腺就是我们平时用白话说的猪横利。胆汁是唯一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
师:这五种消化液去到消化系统的哪些部位?我们一起来找,唾液流到哪里?(生:口腔)胃液流到哪里?(生:胃)胆汁液流到哪里?(生:十二指小肠)(师:十二指肠是谁的开始部分?生:小肠。师:那胆汁流到哪里?生:小肠)胰液流到哪里?(生:小肠)肠液流到哪里?(生:小肠)
师:也是小肠,那么小肠有多少种消化液?
生:三种
师:分别是:
生:胆汁、胰液、肠液。
师:口腔只有唾液,胃有胃液,小肠有胆汁、胰液、肠液。由此很明显看到谁的作用更大?(生:小肠)它含的消化液种类很能多,所以它成为了主要的消化场所。5秒钟时间快速记忆消化腺的名称和分泌的消化液。
师:(出示消化道的图片)请同学们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生:(回答……)
师:这是食物通过的?(生:通道)是食物的通道和消化吸收的场所,所以我们把这些结构称为?(生:消化道)
师:刚才我们说消化系统中有消化腺,现在又说消化系统中还有消化道,所以我们说消化系统由什么构成?
生:消化腺和消化道构成。
师:消化系统就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板书)我们的消化系统这么复杂,那它是怎样把食物消化的呢?我们平常吃一口饭,慢条斯理的吃,不是急着吞下去,我们就说是细嚼慢咽,这是养生之道。越吃越有什么味道?
生:甜味
师:甜味,大家体会很深。那这口饭本身就是糖?(生:不是)它后来越吃越甜,说明它有糖产生,就说明米饭会发生什么?(生:变化)在什么部位发生变化呢?
生:口腔
师:所以我们这一节课要探究的重点就是: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早餐大家吃什么?(生:面包)与馒头差不多,大家吃一口面包在口腔中是什么动作?
生:嚼
师:谁在嚼?
生:牙齿
师:牙齿嚼咀的同时还有谁在动?
生:舌
师:开始的时候这口面包是干燥的,越吃越?(生:湿)说明谁在里面起作用?谁混在里面了?(生:唾液)
师:我们吃一口馒头有谁在帮忙?
生:唾液、牙齿、舌
师:那我们看看吃这口馒头通过牙齿、舌还有唾液的一起作用是不是真的发生了变化?就是我们今天探讨的课题:
生: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师:如果要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馒头在口腔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如何设计更详细的问题呢?(提示:口腔有什么结构?靠谁来变?
生:(回答。。。。。。。)(对各位同学提出的问题作出评价。)
师:课本也给大家作了一个问题的提出,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0的问题?
师:我们假设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与唾液有关。
师:下面我们来制定计划。在制定之前先看一看提示。(媒体演示:P30~31提示及探究方案。老师演示)根据提示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
生:(四人小组讨论并设计探究计划。)(老师边巡视边指导)
师:请一位同学把你们组的探究方案向全班交流汇报。
生:(全班交流。)
师:(评价学生的设计并提出建议。)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探究方案进行探究。
生:(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师:(巡回观察、指导、答疑。)
生:(相互交流探究的过程、结果和结论,并作出分析。)
师:现请三位同学将其实验展示,请同学们评价哪位同学的实验效果最明显?
师生共同评价
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试管 馒头 唾液 搅拌 温度 碘液 现象 现象说明
1 碎屑 √ √ 37 C √ 不变蓝 没有淀粉存在说明淀粉发生了变化
2 碎屑 X √ 37 C √ 变蓝 有淀粉存在说明淀粉无发生变化
3 块 √ X 37 C √ 部分变蓝 仍有部分淀粉存在
得出结论: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嚼咀、舌的搅拌和唾液的分泌有关
师:课后作业对本小组的探究实验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或成功的关键
师:本节课大家学到了什么,请与大家分享一下。
生:(回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启发潜能教育理论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上的应用
生物组 梁倩雅 广东省中山市东区松苑中学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我们可以尝试用“启发潜能理论”去指导实验教学,着重关注实验教学中的5P。
关键词:启发潜能教育理论 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应用
“启发潜能教育”(Invitational Education)由美国教育大师威廉·柏基(William Purkey)创立,这套教育理论深信所有人都是有能力、有价值和有责任的。“启发潜能教育”的基本信念是尊重(Respect)、信任(Trust)、关怀(Care)、乐观(Optimism)及刻意安排(Intentionality)。“启发潜能教育”最特别之处是提出“刻意安排”这一信念,我们若要引发学生潜能,必须刻意地去安排合适的活动和环境,关注 5P的全面发展,5P是指政策(Policy)、地方(Place)、人物(People)、项目(Program)及过程(Process)。若把这5P放进课堂教学中研究的话,政策即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地方即学生的位置,桌椅的摆放;人物即学生;项目即教学策略,问题技巧;过程即学习过程。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部分。初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3-15岁之间,活泼好动,形象思维丰富,观察和实验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提高操作技能的基本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我们可以尝试用“启发潜能理论”去指导实验教学,着重关注实验教学中的5P。
首先,我们要关注政策(Policy)即教学目标。在开展实验教学前,分析清楚实验教学的目标,对于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是至关重要的。例如::观察植物的细胞“这一实验的教学目标是: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2、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如果教师不清楚该实验的教学目标的话,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往往只会注重学生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的这一内容的讲授,却会忽略了生物绘图这一内容的教学,更不会安排学生在实验中进行细胞结构简图的绘制。缺少了实验中绘图这一环节,学生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往往就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进行观察,无法理解实验观察中要求左眼观察,右眼睁开绘图这一含义,也不会真正学会显微镜的正确观察方法,更不知道生物绘图的注意事项,掌握生物绘图。
第二,我们要关注地方(Place),即学生的位置,桌椅的摆放。
实验室的座椅是固定的,一般两人一张桌子,那么我们在实验室上课时,就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座位的编排。在每个班的教室,班主任会往往已经给学生编排好了座位,但是到了实验室,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启发学生的潜能,生物教师就应该给学生重新编排合适的座位。编排实验室座位时应着重遵循帮带互助原则:学生的学习基础有强有弱,学科成绩参差不齐,因此,让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坐在一起,学科优劣差异明显的坐在一起。同学们有的有了做“人师”的机会,有的有了随时请教的对象,“教学相长”,可以起到帮带互助、取长补短的作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是一种没有“代沟”式的沟通,省却了许多中间不必要的情感过渡环节,是“终南捷径”。
第三,我们要关注人物(People),即学生。“启发潜能教育”的基本信念是尊重(Respect)、信任(Trust)、关怀(Care)、乐观(Optimism)及刻意安排。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通过关注学生,刻意安排各个教学环节去让学生感觉到是受尊重的,被信任的,受关怀的,从而培养出乐观的性格,提高学生实验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例如:实验教学一般在实验室进行,课前我们通过对学生学习成绩、性格的了解进行实验室座位的编排,把比较容易分散注意力的学生放在前排,把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与动手能力相对较强,学科基础好的同学搭配就坐,这就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怀。在进行实验时,教师巡视时,如果发现较快掌握了实验技巧,或者实验效果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去当小老师,教旁边的同学,使学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教师通过巡视,可以最大范围地关注到学生的实验情况,对实验能力比较弱的同学进行针对性指导,手把手教,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怀,让学生认识到,只要自己肯认真学,肯动手,自己也是能成功的,从而对学习更有信心。还有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教师对学生们的回答应及时给予评价,多做鼓励性评价。而这个鼓励要以爱护学生为出发点、实事求是,在鼓励过程中要做到一视同仁,表现出对全体学生的真切的爱,要公正、合理、符合实际。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尽可能地让更多学生参与回答,特别要考虑中低程度学生的参与面,选择有利于发挥学生特长的时机让他们参与,让学生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
第四,我们要关注项目(Program),即教学策略。在设计该实验教学时,要注意一些教学策略的设计,要思考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用什么方式去引导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效率更高。有了这个层次的深入思考和设计,课堂将会更高效。例如:在“为家人设计一份午餐食谱”的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某位学生的一份午餐食谱做为导入,让学生先讨论分析,什么是科学有营养的午餐食谱,从而得出设计食谱要遵循的原则,再进行实验。这一环节的导入来自生活,贴近生活,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设计完午餐食谱后,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评比的环节,让学生对一些午餐食谱进行评比打分,说出依据,深化合理营养的理解和应用,同时,评比中让学生争当小老师话,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对学生进行提问时,要分层次设问,有效切入,也就是说,提问一定要有效。有效的提问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信任与关怀,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大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最后,我们要关注过程(Process),即学习过程。实验教学前应当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正式上课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这样有利于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学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前,一定要对学生强调实验室使用要求,如果没有进行相关的教育,学生进入实验室往往会过于兴奋而乱动仪器,导致实验仪器的损坏而无法进行实验。在开始实验前,应该给予学生一定讨论时间,让学生讨论实验该如何开展,实验要怎么设计才更科学,要注意什么。例如:在开展“为家人设计一份午餐食谱”的实验教学中,可给予学生时间去讨论怎样的食谱是有营养的、健康的,通过讨论得出设计的原则。在开展“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这一实验教学前,可给予学生实验装置如何设计的讨论,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去讨论实验方案该如何设计是很有必要的。这一环节的安排,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潜能。 “启发潜能教育理论”中的“学习金字塔”告诉我们,小组讨论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掌握规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刻意安排学生分享收获,让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再次回忆自己的实验过程,总结的经验,才能学有所获。实验教学完成后,我们应该给学生难易程度适当的有关该实验的练习,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上升到理论应用水平,这样的一节实验课才是完整的,高效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