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型:A
高 三 年 级 考 试
历 史 试 题 2021. 11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 求。
1. 希腊半岛环海、多山、多岛屿,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 展。而印度北部是山地,可以有效阻挡来自草原游牧骑兵的直接攻击,自成一体,发展稳 定,较少受到中东大沙漠的影响。这反映了
A. 农耕文明优于游牧文明
C. 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
2. 阅读表 1 内容,据此可知
B. 古代文明各自独立发展
D. 历史传统影响古代社会
表 1
帝国 秦王朝 罗马帝国 印加帝国
统治方式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 元首制行省制 国王四大政区
A. 三大古代文明具有一定渊源
C. 集权政治是古代世界普遍选择
B. 人类文明进程具有同一性
D. 人类文明进程具有多样性
3. 亚里士多德指出:“人是趋向城邦生活的动物,城邦存在的目的是为了优良的生 活。”“城邦是所有公民共同参与的共同体,是一种轮流为政的统治。”他强调的是
A. 公民直接参与政治
C. 公民与城邦密不可分
B. 公民地位高于城邦
D. 城邦赋予了公民权利
4. 中世纪初期,欧洲庄园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保障农民和庄园主的生活。10 ~ 11世 纪,随着众多城市的兴起,城市的消费者日益增多,庄园开始专注生产城市消费所需要的 东西。这一变化反映出
A. 城市已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
B. 庄园生产的商品化趋势加强
C. 商品经济主导地位逐步确立
D. 庄园经济自给自足特性消失
5. 思想家弗吉里奥(1349 ~ 1420年)主张实行通才教育或全面教育。但同时又强调,
培养全面发展的“完人”,并不是要求学生精通所有学科,而是如何使受教育者身心均衡 发展。弗吉里奥的教育主张
A. 开启了人文主义的教育先河
B. 反映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理念
C. 打破了教会垄断教育的局面
D. 体现了启蒙运动自由平等的思想
6. 图 1是 18世纪初的国际贸易状况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 近代国际贸易格局形成
C. 区域文明交流日趋扩展
图 1
B. 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D. 黑奴买卖主导国际贸易
7. 表2是英国理财法院收藏的 16、17世纪被投诉的市场违法行为统计表(单位:起)
表2
时 间市场违法行为类型 1566年 1605年 1608年 1613年
囤积谷物 17 58 205 401
其他囤积 3 57 30 29
在市场和集市售卖 9 16 4 18
抢先批购 5 12 4 3
这反映出当时
A. 价格革命加剧市场秩序紊乱
C. 商业革命扩大市场贸易范围
B. 国家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D. 国家立法化解了贸易纠纷
8. 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 加沙龙聚会,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他们讨论的话题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 和礼仪,话题广泛。这表明
A. 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C. 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B. 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D. 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9. 1848年6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 尽管《新莱茵报》仅存在了
354天,但却出版了301期,恩格斯说它不愧是“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 该报纸
A. 推动了革命发展
C. 顺应了社会转型
B. 指导了巴黎公社运动
D. 宣传了剩余价值学说
10. 图2是中国、美国、德国的制造业产量在不同时期分别占世界制造业总产量的份 额。其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段主要得益于
中国、美国和德国制造业份额
图2
A. 世界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
C. 充分利用了科技革命成果
B. 最早进行殖民扩张掠夺
D. 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11. 图 3是全球殖民地占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情况曲线图。对该图的 解读正确的是
图3
A. 在①阶段英国人击败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
B. 在②阶段殖民国家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
C. 在③阶段美国成为新崛起的世界殖民大国
D. 在④阶段殖民扩张促使世界体系逐步形成
12. 19世纪,上层改革之风从欧洲吹到东亚,中国、日本、朝鲜、缅甸、泰国先后出现改
革风潮。这些改革有的以失败告终并导致革命爆发,但失败中也有成绩,失败的改革成 为革命的先导。这表明
A. 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C. 亚洲地区实现民族独立
B. 无产阶级承担领导革命的责任
D. 亚洲国家的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13. 1965年,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升级后,中国在加强对越南军事援助的同时,向
美国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要求美国不得将战争无限制升级。美国对此颇为重视, 并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为制定战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影响美国态度 的历史因素是
A.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C. 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
B. 吸取朝鲜战争的教训
D. 中美外交关系的改善
14. 图4为某高校世界史教材中部分内容的子 目。该部分的标题最有可能是
A.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B. 东西方关系的缓和与冷战局面的形成
C. 两极格局瓦解对世界的影响
D. 旧国际格局的动摇和美苏争霸的演变
图4
15.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重要潮流,据 图5可知
A. 美国等国仍然是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B.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力促全球化
C. 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受益于全球化
D. 经济全球化实现了各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图5 金砖国家的拥抱
16.(14分)目录是一部著作核心内容的提炼,能反映出整本书的框架结构以及主体 思想,为阅读者指引方向。为研究西方殖民扩张史,某学者选取了诸多材料,其中包含 以下四个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3 贩运到美洲的奴隶人口数量(单位:千人)
1500~1600年 1601~1700年 1701~1810年 1811~1870年 1500~1870年
巴西 50 560 1891 1145 3647
加勒比海地区 - 464 3234 96 3793
西班牙美洲 75 293 579 606 1552
美国 - - 348 51 399
材料二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实践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政治主张。 到 19世纪后半期,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借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形成了社会达尔文主 义。他认为人类社会是不断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向前发展的,社会 发展的规律同生物进化的规律一样,也是生存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因此,强者荣 华富贵、弱者卑微贫贱都是社会进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材料三
图6 1270~1890年英国年均收入增长图
材料四
图7 20世纪初列强瓜分世界示意图
请为该学者的专著《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史》拟定一份目录,并简要说明。(14分)
(要求:“目录”应当线索明晰,结构完整;“说明”应当表述成文,史论结合,条理清 晰。)
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阅读中成长的英国
18~ 19世纪是英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该时期的社会变革中,民众阅读扮演着 重要角色。
材料一 表4 英国部分地区成年男性识字率(%)统计表
地区年代 乡村 城 镇
约克郡 东区 内地 西部 班冉斯 牛津 北安 普顿 金斯林 布里 斯托 诺丁汉
1754~1762年 64 48 71 74 74 62 66 61
1799~1804年 67 64 71 77 75 67 69 67
1831~1837年 70 65 74 82 74 70 78 78
材料二 在最早的记录中,女性订阅杂志者比例不足5%。18世纪中期到 19世纪初 期,女性订阅杂志者的数量和比例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到 1770 年上升到 10% 左右, 1779~ 1780年已超过 16%。同一时期,慈善办学机构举办免费学校,为在工厂做工的青 少年进行宗教教育和识字教育,帮助贫困阶级子女摆脱了文盲命运。
——摘编自陈宇《近代英国民众的读写能力研究》
材料三 (在英国)我常常碰到一些穿着褴褛不堪的粗布夹克的工人。他们显示出 自己对地质学、天文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比某些有教养的德国资产者还要多。阅读最新 的哲学、政治和诗歌方面最杰出的著作的几乎完全是工人。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对 18 ~ 19世纪英国民众的阅读状况加以阐释。(14分)
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泛非主义
泛非主义运动最早起源于 19世纪末美国黑人后裔中,这是一场黑色人种的思想启蒙 运动,后来发展为争取非洲黑人民族独立的政治运动。
1900年 7 月 23 日,在亨利 威廉斯的倡导下,来自美国、西印度群岛和非洲的57 名 代表在伦敦举行第一次泛非会议,泛非主义思潮兴起。泛非主义号召非洲各族跨越民 族和地域界限,团结一致,为争取非洲大陆的独立和黑人的自由而共同奋斗。第一次世 界大战后,在美国黑人学者威 杜波依斯的积极推动下,泛非主义运动日益活跃。1919 年至 1927年先后在巴黎、伦敦、里斯本、纽约等地召开了四届泛非大会。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泛非主义运动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密切结合,发展成为非洲的群众性政治运动。
1974 年第 6届泛非大会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召开,大会通过的决议将 5月25 日定为“泛非日”。 泛非主义运动为唤起民族自决,推动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促进团结和 统一作出了贡献。
——摘编自舒运国《泛非主义与非洲一体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泛非主义”首先在美洲兴起的原因。(6分) (2)结合史实,谈谈你对二战后“泛非主义”发展为“非洲群众性政治运动”的理解。 (8分。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9.(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吗?
美国学者小约瑟夫 奈在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时,探讨了如下几个问题,对我们 理解二战的爆发或许有很好的启示。
材 料 一 国 际
体系和原因层次
肯尼斯 沃尔兹
在《人 国家与战争》
中把战争原 因分 为
三个层次,即个人、
国 家 和 国 际 体 系 。
小约瑟夫 奈据此构
筑 了 图 8 所 示 的 关
系示意图。
图8
材料二 反事实推理
反事实推理就是设定与事实相反的条件,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它们看作确定因果关系 的思维实验。我们在研究国际政治的时候不可能拥有一个真实和有形的实验室,只能靠 自己想象出一些情势,并假定在这些情势中只有一件事情发生变化,其他事情是不变的, 然后依此勾画出一幅有关世界面貌的图画。
材料三 绥靖政策的教训
有人认为,20世纪 30年代最大的教训就是,绥靖是邪恶的政策。然而,绥靖本身并 不坏,它是传统的外交手段。它是一种允许均势发生变化的政策选择,有利于竞争对手。 一个国家可能认为,与其遏制对手的侵略行为,还不如让对手得到一点好处。绥靖政策 在 1815年的时候被运用得十分成功,当时的战胜国对战败但依然强大的法国采取了绥靖 政策。英国在 19世纪90年代,对正在崛起的美国也采取了绥靖政策。甚至绥靖政策也 可能是西方盟国在20世纪20年代对德国政策的正确选择。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具有 极大讽刺意义的事情是,西方国家在20年代应该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但是实际上却采 取了对抗政策,在30年代应该对德国采取对抗政策,但是实际上却采取了绥靖政策。
——以上材料均摘自【美】小约瑟夫 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 (1)材料一所展示的原因层次能解释二战爆发的原因吗?说明你的理由。(6分)
(2)依据材料二中的反事实推理探讨材料三,假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那 么应该如何避免?(4分)
(3)就如何避免国家间的冲突与战争,谈谈你的看法。(3分)
高 三 年 级 考 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1. 11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C B B C A A A C D D B C B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4分)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
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扩展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殖民体系的建立与亚非拉人民的抗争
(4分。 目录内容应与西方殖民扩张关联,每一项1分,考生若有其他答案也可) 说明: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西方国家率先开辟了新航路并进行了早期 的殖民扩张与掠夺。(2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 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同时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争取民族独立提供了精神武器, 社会达尔文主义又加剧了西方对外扩张的野心。(2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推动了资本 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完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大肆扩张打下了牢固的基 础。(2分)工业革命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加速了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到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和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2分)西方国家的殖民扩 张引起亚非拉人民的强烈反抗,亚非拉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不断进行反抗斗争。(2分)
(其他角度论述,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17.(14分)
18 ~ 19世纪英国阅读阶层更加广泛,民众阅读风气兴起。(2分)男性识字率提高,女 性参与阅读逐步普及,产业工人普遍接受新知识。(2分)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开展促进了英国民众的思想解放。(2分)民主政体
的确立和完善,为英国民众阅读风气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开放民主的社会环境。(2分)工
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 1 页 (共2页)
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民众阅读风气的兴起奠定物质基础,同时工业革 命的开展也需要具有知识和技能的产业工人。(2分)英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 和社会科学的兴起、印刷技术和出版事业的进步,为民众阅读提供了条件。(2分)
英国民众阅读风气的兴起,提升了贫困阶层和社会底层人员的文化水平和劳动技 能,工人阶级知识水平和科学素养也逐步得到提高。促进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完善和经济 的发展,进而推动了英国的社会转型。(2分)
18.(14分)
(1)原因:黑奴贸易使大量黑人流入美洲,黑人长期遭受政治压迫、经济剥削和种族 歧视;欧洲启蒙思想在美洲的传播;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拉丁美洲民族独 立运动的感召。(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2)理解:非洲长期遭受殖民主义的侵略,灾难深重。(2分)二战大大削弱了殖民国家 的实力,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加之种族和文化上的渊源,非洲有识之士的积极宣 传和各种泛非组织的推动。(2分)以民族独立和民族主义运动为核心的泛非主义不断发 展,并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密切结合,泛非主义在非洲的影响日益扩大,发展成为“非洲 群众性的政治运动”。(2分)它极大地促进了非洲地区和国家的联合,推动了非洲民族解 放运动的发展和非洲一体化进程,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2分)
19.(13分)
(1)能。(1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深层原因是体系因素,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体 系”掩盖了战胜国与战胜国、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对德国惩罚性的宰割激发了德 国的复仇主义情绪,推动德国摆脱体系的束缚。(2分)中层原因主要是国内因素,经济危 机的爆发暴露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政治和经济的弊端,造成了社会和意识形态的分裂, 使德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2分)个人原因是希特勒对内独裁统治,对外争夺世界霸权, 发动侵略战争。(1分)
(2)假定西方国家在20世纪20年代选择安抚德国的政策,而不是严厉地惩罚德国, 那么德国的民主政府或许可以生存下来,法西斯希特勒就不会上台。假定英国和法国在 20世纪 30年代就同德国对抗,并且与苏联结成同盟,或者美国加入国际联盟,希特勒的 侵略行为就可能会被遏制或推迟。在战争爆发前夕,如果法国和英国能够积极进攻,他 们也可能在二战爆发前打败德国。(每一个推理2分,推理出2点即可得4分)
(3)看法:加强交流与合作,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积 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3分,若其他答案,言之有理有据,可 酌情给分。)
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 2 页 (共2页)
高三历史试题 第 1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