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04 22:2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
3.能应用金属与氧气和盐酸、稀硫酸的反应,简单地判断金属的活泼性。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某些化学性质(与氧气、酸反应)。
2.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决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P9~P11有关金“属与氧气以及和盐酸、稀硫酸的反应”部分,用彩笔把基本概念、定义及重点知识做上记号。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
课堂教学
【课堂导入】
同学们都见过不少金属,那它们有哪些化学性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其中的奥秘。
知识点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展示】老师向同学们展示镁条、铝丝、铁丝、铜丝、银丝。(未经打磨)
【实验】教师用砂纸把镁条、铝丝、铁丝、铜丝、银丝打磨以后再让学生观察现象。然后,把镁条、铝丝、铁丝、铜丝、银丝分别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让学生观察现象,也可通过多媒体展示。
【提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试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请几位同学代表解答,教师点评订正。
【小结】
1.镁、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发生反应,在点燃条件下镁、铝能在空气中燃烧,而铁能在纯氧中燃烧,铜在加热条件也能与氧气反应,银与氧气不反应。
2.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体现了金属的活泼性,越活泼的金属越易与氧气反应。
【板书与归纳】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提问】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为什么铝的抗腐蚀性很强?“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
【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进行点评订正。
【小结】
1.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所以铝的抗腐蚀性很强。
2.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知识点2: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展示】教师向同学们展示Mg、Zn、Fe、Cu及稀盐酸和稀硫酸。
【演示】教师按照课本P10的步骤演示相关实验,有条件的可分组进行学生实验。
【提问】实验中我们看到什么现象?反应的速率是否一样?这些气体是什么?由此得出什么结论?试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请几位同学解答,教师点评订正。
【结论】
1.许多金属能与盐酸和稀硫酸反应,并生成氢气,也有少量的金属与稀盐酸和稀硫酸不反应。
2.不同金属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体现了金属的活泼性,越活泼的金属越易与酸反应,且反应越剧烈。
【板书】
金属+酸―→金属化合物(盐)+氢气
【提问】以上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反应物与生成物种类看有什么特点?结合教材相应知识点分析这类反应是什么反应?
【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进行点评订正。
【小结】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板书】置换反应:A+BC===AC+B
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至此,请同学们完成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本课时通过实验探究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了金属与氧气以及和酸的反应,并通过对照的方式比较了金属的活泼性以及与氧气或酸反应的难易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此性质判断金属的活泼性。但由于哪些金属能与氧气或酸反应,以及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是什么还存在一定困难,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和巩固。
第2课时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2.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探究及应用。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P11~P12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部分,用彩笔把重要知识点做上记号。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
课堂教学
【课堂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金属能与氧气和盐酸、稀硫酸反应。除此以外,金属还能与哪类物质发生反应呢?同学们回忆我们在上册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曾经做过铁与硫酸铜发生反应的实验,它们之间为什么能发生反应呢?这类反应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其中的奥秘。
知识点1: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展示】教师向同学们展示Al、Cu、CuSO4溶液,AgNO3溶液及Al2(SO4)3溶液。
【演示】教师按照课本P11的实验探究的步骤进行演示。有条件的也可对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实验中看到什么现象?由此得出什么结论?试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请几位同学解答,教师点评订正。
【小结】
1.活泼的金属能把不活泼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2.2Al+3CuSO4===Al2(SO4)3+3Cu
Cu+2AgNO3===Cu(NO3)2+2Ag
3.金属的活动性顺序:Al>Cu>Ag
【板书】金属+金属化合物(盐)―→金属+金属化合物(盐)
知识点2:金属活动性顺序
【提问】不同金属的活动性是不同的,那么我们能否把金属的活动性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进行科学的排序呢?
【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金属活动性顺序”。
【提问】对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我们在应用时应遵循的依据是什么呢?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交流与讨论】各小组结合前面对于金属化学性质的探究和课本相关知识的讲解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请一位同学解答,其他同学补充,教师点评订正。
【小结】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依据: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金属化合物能溶)。
【板书】金属活动性顺序
【练习】请同学们记住“金属活动性顺序”,各小组比一比,看谁背的又快又准。
【提问】在化学应用中,我们一般如何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呢?
【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请2位同学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补充,老师点评订正。
【小结】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方法。
1.根据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状态。
2.根据金属能否与酸反应及其剧烈程度。
3.根据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至此,请同学们完成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本课时通过金属与其他金属化合物溶液能否发生反应的实验探究为切入点,进一步比较不同金属的活动性,进而归纳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和如何判断金属的活动性,但由于该知识点难度较大,在实际应用中,同学们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如何选择试剂来验证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关系,这些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练习和讲解,以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并学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