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修辞方法专项培优卷(2)
1.下列对诗句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夸张)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拟人)
C.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对比)
D.五更醒梦香封屋,千里怀人月在峰。(对偶)
2.对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在这曙光中,多少个性的屈枉、人生的悲惨、人类的罪恶,都可望像春冰遇着烈日一般消灭渐净。(李大钊《新纪元》)
(2)不过豪猪的刺还是有形的,绅士之刺则无形,有形则长短有定,要保持相当的距离总比无形者好办些,而这也是摹仿豪猪的绅士们“青出于蓝”的地方。(茅盾《森林中的绅士》)
(3)寒暑表中的水银每天爬到百度(华氏度)之上。河底处向天。池塘成为洼地。(丰子恺《云霓》)
(4)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汪曾祺《葡萄月令》)
A.(1)反复 (2)比喻 (3)比拟 (4)借代
B.(1)夸张 (2)反语 (3)借代 (4)比喻
C.(1)排比 (2)借代 (3)比喻 (4)比拟
D.(1)比喻 (2)反语 (3)比拟 (4)比拟
3.下列对诗句所用修辞手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拟人的手法。
B.“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气蒸”“波撼”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C.“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
D.“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合”“斜”是拟人写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
4.下列句子中与“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一句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顶是( )
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B.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C.我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5.下列各项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反问)
B.在风雨交加的征途中,你们欢乐地歌唱……(拟人)
C.风像排着队的疯婆子,用干枯的手,把旷野上的一切孤立之物,都变成弹拨的乐器。(比喻、拟人)
D.他笑得很甜,笑声像铜铃般悦耳。(比喻)
6.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②座中泣下谁最多?江中司马青衫湿。
③“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
④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
A.①比喻 ②设问 ③借代 ④比拟 B.①比拟 ②设问 ③借代 ④比喻
C.①比拟 ②反问 ③对比 ④夸张 D.①比喻 ②反问 ③对比 ④通感
7.下列各项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土地爱得深沉……(反问)
B.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排比)
C.“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拟人)
D.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偶)
8.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这句采用了兴的手法,引出窦娥对天地的指斥)
B.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这句运用典故,是窦娥借古人的故事表明自己冤情之深)
C.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这句采用了拟人手法,是窦娥感天动地冤情的直接诉说)
D.要甚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这句采用借代手法,抒发了窦娥的一腔怨气)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C.采用的是借代,“白发”代“老”,“黄鸡”代“光阴”。
2.答案:D
解析:(1)排比:“多少个性的屈枉、人生的悲惨、人类的罪恶”。
比喻:都可望像春冰遇着烈日一般消灭渐净。本体“屈枉”“悲惨”“罪恶”,喻体“春冰”;本体新纪元,喻体“烈日”。
(2)对比:不过豪猪的刺还是有形的,绅士之刺则无形。
比喻:本体为绅士们,喻体为豪猪。
反语:而这也是摹仿豪猪的绅士们“青出于蓝”的地方。“青出于蓝”正话反说,似褒实贬。
(3)比拟:寒暑表中的水银每天爬到百度(华氏度)之上。体现在“爬到”一词,把水银当成有生命可爬行的动物来写作。
(4)比拟: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 “节制”一词属于人的行为特征。比拟分为拟物和拟人两种。
3.答案:D
解析:D.“‘合’‘斜’是拟人写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错误。“合”是“环绕”的意思,“斜”是“延伸”,都是自然景物的本身状态。这里是用景物描写来衬托心情,并没有用拟人手法写青山、绿树有人的感情。
4.答案:D
解析:例句:借代,丝竹管弦这些乐器代指音乐。
A.比喻,把古人和我的心感缘由比作符契那样相和。
B.比喻,把别人比作菜刀和砧板,把自己比作鱼和肉。
C.比喻,把云气比作龙虎状。
D.借代,七庙本来指祭祀天地祖先的礼庙,此代指秦朝的社稷。
5.答案:A
解析:A.有问有答的形式,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树对小屋的衬托作用。
6.答案:A
解析:①“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把“自然”比喻成“巨画”,是比喻修辞手法。
②“座中泣下谁最多?”是问,“江中司马青衫湿”是答,有问有答,是设问修辞手法。
③用“花白胡子”指代长着花白胡是子的那个人,是借代修辞手法。
④“心灵散步,眼睛旅行”,用写人的“散步”“旅行”写心灵和眼睛,是比拟中的拟人修辞手法。
7.答案:A
解析:A.问了之后有回答,应是设问。
8.答案:D
解析:D.“要甚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意思是“还要什么白车白马,送我到那偏僻的荒野”,这是反问句,没有使用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