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成语专项培优卷(1)
1.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某些年轻人喜欢利用微博、微信、QQ等交际平台造谣生事,蛊惑人心,影响恶劣,其危言危行必将招致法律的惩罚。
②安徽著名画家郑伊农先生来母校作画时轻松若定,恣意挥洒,而且他作画神速,倚马可待,令现场观画者叹为观止。
③事实说明,唯有加大惩戒力度,让违规者有痛感,肆意妄为的任性之举才能有效减少,按规有序停车才不会沦为一句空话。
④不少城市房价居高不下,楼盘又大量过剩,地方政府应尽快出台新的住房政策,摆脱目前这种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⑤在新学年第一次家长委员会会议上,家长代表结合实际,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新一年家校联合开展工作献计献策。
⑥前两年的微商暴富神话,让不少人趋之若鹜,朋友圈里到处都是卖面膜、卖奶粉的,或软或硬的营销广告令人不胜其烦。
A.②③⑥ B.①②⑤ C.①④⑥ D.③④⑥
2.下列句中加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他接到陌生电话,开始有所怀疑,但是电话里男子言之凿凿,说出了很多个人信息,最终被骗。
B.我们应该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广泛调研,认真实践,很多时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闯红灯”是老生常谈的城市顽疾,除了在提升市民的安全意识上下工夫外,还要加大执法力度。
D.有专家指出,芯片是未来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战略储备,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
3.下列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袁隆平以“杂交水稻之父”的美名誉满天下,无形资产评估超过1000亿,可当他面对共和国总理时,却直言不讳地申请2000万的科研经费。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农民”,为了“杂交水稻”的科研成功,他挺身而出,勇于担当。他精通田间地头的每一样活计,一身泥土气息,却是地地道道的城里知识分子出身。他是位逢开会就请假的全国政协常委,生活中却是个率性而为,排球、游泳、下棋、打牌、小提琴样样精通的“老顽童”,随便走到哪里,都是个炙手可热的嘉宾。
A.誉满天下 B.直言不讳 C.挺身而出 D.炙手可热
4.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周围的顾客不约而同地笑起来,赞扬张秉贵比当妈妈的想得还周到。
B.曾几何时,许多人不敢、不愿再见义勇为。如今,英雄故里再现“人链救人”壮举,无疑像冬季的火炬,照亮着社会的向善之路。
C.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邯郸学步,不敢越雷池一步。
D.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
5.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要如履薄冰,越要居安思危,绝不能犯战略性、原则性错误。
②欧洲杯决赛场上,随着葡萄牙前锋埃德尔在加时赛第109分钟的一脚劲射破门,整个球场顿时沸腾起来,葡萄牙球迷热情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
③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④北大学者认为四大名著不适合儿童阅读,对此,有高三学生撰文驳斥:四大名著何其大雅,负面影响何其微小,因其微小的负面影响而放弃对名著的阅读,有因噎废食之嫌。
⑤尽管某歌手因负面新闻被人民日报、新华等官方媒体多次批评,但不少的粉丝仍然对他穷追不舍,为其行为百般辩护。
⑥目前研学旅行市场准入门槛低,鱼龙混杂,所以专家呼吁国家制定研学旅行市场行业准入标准,并提醒学校在选择旅行社时,一定要谨慎。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B.现在的生活水平虽比以前有了极大的提高,但还是需要瞻前顾后,从细处打算;还是要节俭,不可铺张浪费。
C.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西部地区若能大胆创新,乘势而上,就能迅速赶上东部沿海地区,甚至青出于蓝。
D.真正的长者并不是好为人师,他们常通过一言一行来濡化后学者;而当人们在各种诱惑下迷失了方向时,只有那些心中充满正气的人方可抗颜为师。
7.下列各项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登上华山北峰顶,我们一行人眼界大开,一会儿眺望天边的云海朝阳,一会儿俯视半山的薄雾苍松,指点江山,赏阅风景。
B.当前,部分中小学生书写不规范,并且乱用胶带纸、涂改液等进行删改、修补,使本不工整的卷面更加糟糕,让人不忍卒读。
C.诗论家所谓“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跟白居易“饱暖而悯人饥寒者”是不同的,饥寒让杜甫刻骨铭心,所以他写的诗句更加深刻感人。
D.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但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它们的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8.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庆祝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社区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一群风华正茂的老人积极参与活动。
B.有些人瞧不起民间剪纸,认为这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可言,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观念。
C.《再别康桥》是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D.我本来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这个领域也不是我所擅长的,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①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词。不指危险的言行,句中望文生义,当贬义词用,不合语境。
②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很快。句中用于形容作画快,属误用对象。
③肆意妄为:妄,胡乱。妄为,胡作非为。指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胡作非为。此处用于批评违规者的行为,恰当。
④进退维谷:形容处境艰难,进退两难。此处用于形容尴尬境地,恰当。
⑤广开言路: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不是广泛议论的意思,此处用于表现家长代表发言情况,意思和对象均错误。
⑥不胜其烦:胜,禁得起。烦,烦琐。烦琐得使人受不了,句中批评营销广告,正确。
2.答案:D
解析:A.“言之凿凿”,说得非常确实。根据“说出了很多个人信息,最终被骗”分析,该陌生男子说出“他”的信息是真实的。所以,该成语使用正确。
B.“事半功倍”,“事半”,措施只有别人的一半,“功倍”,功效加倍。形容做事得法,费力少而收效大。语境是说如果我们能做到“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广泛调研,认真实践”,做事可以费力少而收效大。所以,该成语使用正确。
C.“老生常谈”,意思是老书生经常说的话,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根据 “城市顽疾”可知,“闯红灯”是听惯了的话。所以,该成语使用正确。
D.“厝火积薪”,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的危险。此处把“厝火积薪”理解成事先做好准备的意思了,属于望文生义,所以,该成语使用错误。
3.答案:D
解析:A.誉满天下:誉:名誉,声誉。美好的名声,天下皆知。形容在全天下享有盛名。语境形容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的美名天下皆知,使用正确。
B.直言不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形容一个人说话毫无隐瞒。语境是说袁隆平申请科研经费时坦率直言,使用正确。
C.挺身而出: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语境形容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科研上的担当精神,使用正确。
D.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很大,气焰很盛,使人不敢接近。是一个贬义词。此处是说袁隆平受欢迎,感彩使用不当。
4.答案:C
解析:A.“不约而同”,指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此处形容周围顾客一致赞扬张秉贵,正确。
B.“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有多久。结合后面的“如今”可知,此处是说不久之前许多人还不敢见义勇为,正确。
C.“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反倒把自己原有的长处也丢掉了。此处误用为“模仿”,望文生义。
D.“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此处形容掌握技术的程度之高,正确。
5.答案:B
解析:①如履薄冰: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正确。
②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此处望文生义了,应改为“不绝于耳”,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③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句中是指“对未来”并不是“对取得的成就”,使用错误。
④因噎废食:比喻因为怕出问题,索性不干。使用正确。
⑤穷追不舍:意思是追赶到底,不放过。也比喻做事执着。此处用于追负面影星,不当。
⑥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使用对象不当。
6.答案:C
解析:A.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在美好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这里用来修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旺盛阶段,使用正确。
B.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①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褒义词。②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贬义)。本句用的是①的意思,指考虑周密,使用正确。
C.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不适合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关系,指的是落后超过先进。使用对象错误。
D.抗颜为师:抗颜,不看别人脸色,态度严正不屈;为师,为人师表。不为他人所制约,不为潮流所左右,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符合语境。
7.答案:C
解析:A.指点江山:指评论国家大事。语境指在华山峰顶赏风景,不适用。属望文生义。
B.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悲惨动人。语境指学生卷面不规范,不适用。
C.刻骨铭心: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难以忘却。此处指饥寒让杜甫记忆深刻,正确。
D.渐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主体应为人。此处对象指中国古典家具,错误。
8.答案:C
解析:A.“风华正茂”,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此成语特指年轻人,不能形容“老人”,适用对象错误。
B.“下里巴人”,古代楚国的民间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此成语指“通俗的文艺作品”,不能指人,望文生义。
C.“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此处语境是指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使用正确。
D.“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让人满意。此处语境是指“勉强”的意思,不是大体上还能让人满意,望文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