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版】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名篇名句默写专项培优卷(1)(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高考版】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名篇名句默写专项培优卷(1)(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5 08:2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高考版】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名篇名句默写专项培优卷(1)
一、【情境式默写】
1.在《论语·八佾》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论语·里仁》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智、仁、勇是孔子提倡的三种美德,他在《论语·子罕》中这样评价具有这三种美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泰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有抱负的人要及时培养坚定的意志。
二、【情境式默写】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连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做铺垫。
3.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以排比句高度概括屈原的文、辞、志、行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情境式默写】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
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有能坚持到最后的。
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提出的“用人纳谏”的策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初唐的治国方略。
四、【情境式默写】
1.苏洵《六国论》中描写诸侯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思厥先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有尺寸之地”。
2.苏洵在《六国论》中用“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作论据,把它高度浓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个字。
3.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如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__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来讽刺北宋赂辽。
4.苏洵在《六国论》结尾指出“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
五、【情境式默写】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自己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常有不同的见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为自己辩护,他说受命于人主,为朝廷定法度,不能算是侵夺官员的职权,然后他又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为生事”,否定了“生事”之说。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
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表明新法从决策、制定到推行的全过程完全名正言顺、合理合法。
六、【情境式默写】
1.在《项脊轩志》中,通过描写老妪转述的母亲在门外对子女嘘寒问暧的话语,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项脊轩志》中,描写项脊轩的大小和面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项脊轩志》中,作者写到自己对旧项脊轩进行了改造,首先对屋顶进行了修葺,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接着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得房间的亮度大增,采光变好。
4.在《项脊轩志》中,作者通过描写妻子当年亲手种植的枇杷树如今已长得枝繁叶茂,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项脊轩志》中表现人与鸟兽和谐相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附近桂树的影子随着夜风的吹拂而晃动的可爱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情境式默写】
1.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写了世人在对待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的不同态度:对其子“___________”,对自身“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运用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知识的,人人都会有疑惑,所以老师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一致。
6.韩愈在《师说》中用对比手法解释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有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___________”;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___________”。
7.《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情境式默写】
1.苏轼在《赤壁赋》中形容洞箫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通过音乐引起的想象来描写听者的感受。
2.在《赤壁赋》中,苏轼写了夜游赤壁的欢乐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月亮升起前江面波平浪静,清风拂面,让人感到无比惬意。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侧面写出箫声的魅力。
4.《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胪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__________”;曹操当时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而你我只是“__________”。
5.《赤壁赋》中,写作者举起酒杯,引吭高歌,吟唱《诗经》中咏月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在《赤壁赋》开端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其中写月亮正升起时的美妙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情境式默写】
1.《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这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2.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经过后天广泛学习而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3.《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后,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5.《劝学》一文中阐述“学”与“思”的关系,强调既要重视思考,更要重视学习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一个人不坚持肯定是不会成功的。《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这个道理。
7.《劝学》中体现君子涉猎广泛而且能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道儒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道德经》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劝学》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十、【情境式默写】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被焚毁的史实。
2.得民心者得天下,这道理千年不变,正如《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足以抵御秦国而保全自己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秦统治者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
4.《阿房宫赋》中杜牧总结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后,借古讽今,画龙点睛地表明写作动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楼阁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6.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民,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答案以及解析
一、答案:1.人而不仁;如礼何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二、答案:1.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4.《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三、答案: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3.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四、答案:1.暴霜露;斩荆棘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4.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五、答案:1.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
2.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3.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4.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六、答案:1.儿寒乎;欲食乎
2.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3.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4.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5.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6.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七、答案: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6.犹且从师而问焉;而耻学于师
7.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八、答案:1.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5.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6.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九、答案: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8.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十、答案:1.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6.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