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版】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名篇名句默写专项培优卷(2)
一、【情境式默写】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四个学生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的志向:“______________,毋吾以也。居则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着风,一路酣歌的动人景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从“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更谦虚,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
二、【情境式默写】
1.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举屈原的例子来论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为后文解释自己忍辱负重、著书立说做铺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列举《诗经》的例子论述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向友人透露自己忍辱负重坚持完成《史记》是希望这本书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司马迁在《报任安书(节选)》中提到,自古以来,富贵之人死后大多默默无闻,只有卓越杰出的人才能被人们称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情境式默写】
1.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震慑了“胡人”和“士”,《过秦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2.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句描写秦始皇用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吞二周而亡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贾谊在《过秦论》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短短四个句子就写出了陈涉起义而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
4.《过秦论》中,贾谊在总结了秦由弱变强、统一诸侯、迅速灭亡的过程之后,通过设问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情境式默写】
1.《礼记·礼运》中体现人才得到重用,社会成员间和睦相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礼记·礼运》中与之相近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礼记·礼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中人们各尽所能,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取所需,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情境式默写】
1.《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概括了自己坎坷的命运。
2.李密在《陈情表》中,描写自己孤单和缺少心灵安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写出了他的进退两难。
4.《陈情表》中,李密从年龄的角度说明自己可以暂时不应命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情表》结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向晋武帝表达自己将不惜性命为国出力和报答其恩德的忠贞之心。
六、【情境式默写】
1.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反问语气表达作者回归田园的心意已决。
2.《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3.《归去来兮辞》中表现作者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作者拄杖或游或息,常常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5.《归去来兮辞》中写日将西沉,作者流连孤松,象征作者的耿介之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归去来兮辞》中,作者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自己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与亲戚们愉快地谈心,怡然自得地读书弹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情境式默写】
1.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认为自己并不能使树活得长久且茂盛,只不过是顺应自然规律、依乎树的本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自己的种树经验时说种树人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树的天性可以保全,它的习性可以实现。
3.《种树郭橐驼传》中,“其本欲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筑欲密”,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揭示了种树的要领。
4.《种树郭橐驼传》中,对“养人”之不善,文章简要地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以概括,这与上文“他植者”养树之不善相呼应。
5.《种树郭橐驼传》中,最后一句“____________”直接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
八、【情境式默写】
1.《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伶官传序》引用《尚书》中的“满招损,谦得益”,结合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实,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3.《伶官传序》借庄宗宠幸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情境式默写】
1.《石钟山记》中用反问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钟山记》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描写绝壁下的大石。
3.《石钟山记》中,作者认为士大夫不能了解该山命名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情境式默写】
1.《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登泰山时天气的恶劣及路途的艰辛。
2.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用极少的笔墨勾画出一幅泰山夕照图,写出了泰山的祥和、明媚,也写出了泰山肃穆中带有温柔飘逸的特殊风韵。
3.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的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做铺垫。
4.《登泰山记》中描写太阳出来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红赤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晃动的红光承托着。
答案以及解析
一、答案:1.以吾一日长乎尔;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非曰能之;愿学焉
3.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4.率尔而对;如其礼乐;以俟君子;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二、答案:1.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2.《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三、答案: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2.振长策而御宇内;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四、答案: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五、答案: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4.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5.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六、答案:1.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3.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4.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5.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6.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七、答案:1.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2.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3.其培欲平;其土欲故
4.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5.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八、答案: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九、答案: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2.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3.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十、答案:1.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3.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4.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