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篇名句默写专项培优卷(1)
一、【情境式默写】
1.《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这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2.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经过后天广泛学习而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3.《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后,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5.《劝学》一文中阐述“学”与“思”的关系,强调既要重视思考,更要重视学习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一个人不坚持肯定是不会成功的。《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这个道理。
7.《劝学》中体现君子涉猎广泛而且能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道儒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道德经》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劝学》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二、【情境式默写】
1.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宋荣子能做到明辨内外、荣辱之境,因此才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写一种植物和一种动物生命短暂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4.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齐谐》中的话说: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借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去。
5.《逍遥游》中用“水”和“大舟”表现世间万物相互联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逍遥游》中,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引出“小大之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苏轼“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和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句子,都化用了《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逍遥游》中宋荣子能淡然面对外界的称赞与非议是因为他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情境式默写】
1.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写了世人在对待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的不同态度:对其子“___________”,对自身“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运用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知识的,人人都会有疑惑,所以老师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一致。
6.韩愈在《师说》中用对比手法解释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有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___________”;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___________”。
7.《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情境式默写】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被焚毁的史实。
2.得民心者得天下,这道理千年不变,正如《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足以抵御秦国而保全自己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秦统治者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
4.《阿房宫赋》中杜牧总结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后,借古讽今,画龙点睛地表明写作动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楼阁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6.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民,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五、【情境式默写】
1.苏轼在《赤壁赋》中形容洞箫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通过音乐引起的想象来描写听者的感受。
2.在《赤壁赋》中,苏轼写了夜游赤壁的欢乐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月亮升起前江面波平浪静,清风拂面,让人感到无比惬意。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侧面写出箫声的魅力。
4.《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胪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__________”;曹操当时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而你我只是“__________”。
5.《赤壁赋》中,写作者举起酒杯,引吭高歌,吟唱《诗经》中咏月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在《赤壁赋》开端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其中写月亮正升起时的美妙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一、答案: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8.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二、答案: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6.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7.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君九万里
8.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三、答案: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6.犹且从师而问焉;而耻学于师
7.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四、答案:
1.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6.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五、答案:
1.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5.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6.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