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你爱吃土豆食品吗?
土豆食品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时也深刻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1500年以前:美洲的土豆
马铃薯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与另一原产作物玉米合称为“并蒂开放的印第安古文明之花”。
(美)《1493——从哥伦布大航海到全球化时代》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始。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
——何兆武《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
问题一:如果不是奥斯曼帝国,欧洲人会开辟新航路吗?
15世纪中叶以前:欧亚贸易须经阿拉伯、意大利、印度等地商人转手
阿拉伯(中国)商人主要商路
意大利商人主要商路
奥斯曼土耳其
依据课本完成“新航路开辟”表
原因 经过 迪亚士
哥伦布
达 伽马
麦哲伦
材料一: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生产,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材料二:哥伦布在《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中写道:“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材料三:《马可.波罗游记》描写日本时说:“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
材料四:基督教与欧洲其他广泛传播的宗教相比,更多地渗透着普救主义。十字军的多次东侵,就是受着传教精神鼓舞的。热心于航海事业的葡萄牙亨利王子的动机除了企图夺取香料外,便是发动新一次十字军运动,传播基督福音于全世界。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寻找黄金
《马可.波罗游记》
传播天主教
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以葡萄牙人为首的西欧人开始向非洲西岸探险,希望绕非洲而直达远东,是十三世纪中期的事,那时土耳其人还根本没有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一直到葡萄牙人已到达印度的那一年,已经强大的土耳其的势力尚未发展到西欧人东方贸易旧路的主要路线所在的地方即埃及。
——王加丰《再谈地理大发现的动因》
我们拼凑成了一个六分仪,用以测量我们所处的纬度;在后甲板上安了一个象限仪,拖引一根带有横档的杆。我们舢板上有一名工匠,他有一副圆规。用以投射日影。我在船尾的木板上还刻了一张航海图。在我们失去大船的那天下午,我曾测量太阳的高度,知道我们是在赤道以南五度半,航海图上说明大约距离陆地九十英里。我也刻了一个罗盘,每天用圆规测量,以推测方位,并定航向为距甲板楼的边侧或上方七十英里,这样如果我们见到陆地,我们可以更好地知道必须定什么方向。我们就这样用六分仪投影和测算来航行。
——邦特库《东印度航海记》
历史之条件
南美洲
非洲
北美洲
迪亚士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土豆的传播路线
1500年后:世界的土豆
巴而孟契画像
土豆花
问题二:假如你是土豆家族中的一员,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在传播过程中你会看到世界各地发生什么变化?
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商人的贸易范围空前扩大,新的商品在欧洲市场上出现,美洲的可可、烟草,都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咖啡、布匹、香料的交易量也大增。
意大利各城市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所排挤。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集》
荷兰东印度公司
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考:哥伦布纪念馆推迟60年修建的原因?
墨西哥阿卡普尔科
菲律宾马尼拉
丝绸、瓷器、奴隶、香料
白银、土豆、红薯
材料一:在地理大发现之前,“追求古怪离奇的癖好盛行于欧洲,欧洲人对生活在东方的、奇异而神秘的人民感到好奇……都将真实与虚幻混为一谈。有的故事讲生活在恒河源头地区的人们吃蛇,而且能活到400岁,另一些人生下来只有一条腿,但是十分灵巧……”
——德尼兹·加亚尔等著《欧洲史》
材料二:新航路的开辟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证明了人具有认识自然界的伟大力量,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中来。
——人民版教材必修二
问题三:材料一中欧洲对世界认识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中认识发生什么变化?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可以拿哥伦布和宇航员进行比较:前者抵达圣萨尔瓦多,打破了地区间彼此隔绝的束缚;后者登上月球,打破了行星间彼此隔绝的束缚。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
——(美)马立博:《现代世界的起源》
问题四:作者把新航路的开辟与登上月球相比的原因有哪些?
打破了地区间彼此隔绝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Lapu-Lapu. In April 27, 1521, Lapu-Lapu and his soldiers fought off the Spanish invaders and killed their leader, Fernando Magellan. Thus, Lapu-Lapu became the first Filipino to repel the European aggressors.”
马克坦岛纪念碑
“Fernando Magellan died in April 27, 1521. He was wounded in the battle with fighters of Lapu-Lapu, chief of Mactan. A ship of the Magellan fleet, Vitoria, sailed away from Cebu port in May 1, 1521 under the command of Kano, El, and returned to the Spanish port in September 6, 1522. The first global voyage was completed.”
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侵略者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死于此地。他是在与马克坦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死亡的。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只——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行就这样完成了。
问题五:以碑文材料为例,应怎样评价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英国
葡萄牙
西班牙
荷兰
法国
16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就是作为“竞争史”——由哪个国家来掌控这些不断产生的世界商品而展开的。
美洲作物传入中国 品 种 传入中国的时间
花生 16世纪30年代
玉 米 16世纪中叶
马铃薯 16世纪末
烟 草 17世纪初
辣 椒 17世纪初
橡 胶 20世纪初
可 可 1922年
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船队七次远航印度洋沿岸亚非国家、地区
1500年以来:中国的“土豆”
汉唐
开通丝路
促进繁盛
1500年前后
明清
错失航路
落后挨打
现代
一带一路
伟大复兴
1405—1433郑和下西洋
1492年
哥伦布航海
海 禁
1523年
麦哲伦环球航行
西方国家有人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抱有警惕和防范心理,甚至不乏偏见和误解,普遍认为中国在新时期提出的这一周边外交战略构想具有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等多重动机。也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21世纪的新航路”。
思考:将“一带一路”称作是“21世纪的新航路”,你认为有道理吗?
为了探寻天上地下的“土豆”,
我们打开国门,走向全球。
我们不固守西方淘金者的老路,
我们要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的——
新航路!
谢谢聆听
西方 明清时代 14世纪 文艺复兴 14世纪 明太祖废丞相
1492年 哥伦布到达美洲 15世纪 明成祖设内阁
1688年 光荣革命 17世纪 八股取士、文字狱
1765年 工业革命 18世纪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思考:明清错失航路、落后挨打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