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课件(5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3.1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课件(59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2-05 16:4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9张PPT)
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一、大气的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形成过程
A
B


低压
高压
高压
低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
10
10.6
10
10
10.6
10.6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520HPa
510HPa
500HPa
490HPa
480HPa
水平气压梯度力
北半球高空大气运动
地转偏向力
1008HPa
1006HPa
1004HPa
1002HPa
1000HPa
水平气压梯度力
北半球近地面大气运动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下图是“东亚局部地区某日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
1.图中①②两地气压差最可能是
A.12 HPa B.13 HPa
C.14 HPa D.15 HPa
2.此时,台湾海峡的风向是(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下图为“某日某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
3.下列地点风力最大的是(  )
A.天津 B.首尔 C.南京 D.西安
4.某地近地面风向(  )
A.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
B.与等压线平行
C.与摩擦力方向斜交
D.与地转偏向力方向垂直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近地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
5.N地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6.M、N、P、Q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  )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低压
高压
低压
高压
还得从从热力环流说起 。。。
假设地球是以下情形 。。。
① 地表均一
② 地球既不自转也不公转
③ 太阳全年直射赤道
请绘制出此时的全球大气环流示意图
赤道和极地之间
形成
单圈环流
假设地球是以下情形 。。。
① 地表均一
② 地球有自转运动但不公转
③ 太阳全年直射赤道
请绘制出此时的全球大气环流示意图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东南信风带
西风带(西南风)
西风带(西北风)
极地东风带(东北风)
极地东风带(东南风)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高温多雨
炎热干燥
炎热干燥
将气压带或风带与其特点相连线
读“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气压带甲的成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气流堆积下沉
C.气流受热上升
D.气流受冷下沉
读“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1~2题。
2.关于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共有4个低气压带,3个高气压带
B.高气压带都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
C.低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
都是地球上的多雨地带
D.由极地高气压吹出来
的风是偏北风
下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3.图中字母C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下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4.下图中四组箭头,能正确表示D处风带风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示意图”,完成5~6题。
5.有关甲、乙的位置,正确的是(  )
A.甲位于30°N B.乙位于30°N
C.甲位于90°N D.无法确定
6.有关①②气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冷性气流 B.②是暖性气流
C.①是西风带 D.②是西南风
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西亚和北非等热带地区,虽然气候炎热干旱,但是依旧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
7.常年影响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区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
A.盛行西风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赤道低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西亚和北非等热带地区,虽然气候炎热干旱,但是依旧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
8.气候炎热干旱,但是依旧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的原因不可能是( )
A.白色对太阳辐射反射强
B.长袍利于汗液大量散发
C.避免太阳辐射直接灼伤皮肤
D.减轻风沙对皮肤的伤害
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一)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假设地球是以下情形 。。。
① 地表均一
② 地球有自转运动且有公转运动
③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直接移动
此时全球的大气环流如何变化 ?
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下图为“某日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代表气压带,③代表风带。
1.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①处大气的运动特点及天气状况是(  )
A.下沉,阴雨
B.下沉,晴朗
C.上升,阴雨
D.上升,晴朗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
3.关于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0°~10°N盛行下沉气流
B. 10°N~20°N盛行东南风
C. 20°N~30°N盛行西北风
D. 30°N~40°N盛行西南风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
4. 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A. 甲表示3月份、春季
B. 乙表示7月份、夏季
C. 甲表示9月份、秋季
D. 乙表示1月份、冬季
下图示意“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
5.图示大气环流状况出现在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下图示意“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
6.图中
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
下图示意“某日某半球局部地区大气环流图”。
7.图示该日处于北半球的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8.图中丁、乙两处风带的风向依次是
①西北风 ②西南风
③东北风 ④东南风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与大陆活动中心
一月海平面气压分布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亚洲高压)
冰岛低压
阿留申低压
七月海平面气压分布
亚速尔高压
印度低压(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总结
1.(重庆文综)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下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
2.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A.冬至
B.小满
C.夏至
D.立秋
(三)季风环流
Sea
Continent
一月
高压
低压
①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
②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西北季风
七月
低压
高压
东南季风/信风
西南季风
东南季风
①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
②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
③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为某月份三个不同大气活动中心,且乙活动中心达到一年中势力最强盛值。
1.图中所示月份最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为某月份三个不同大气活动中心,且乙活动中心达到一年中势力最强盛值。
2.图示月份图中①②③三处
的主导风向分别是(  )
A.①西北风 ②东北风 ③东北风
B.①东南风 ②西南风 ③东南风
C.①东南风 ②西南风 ③东北风
D.①西北风 ②东北风 ③东南风
3.有关上图所示月份和A气压中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7月份,亚洲低压
B.1月份,亚洲高压
C.7月份,亚洲高压
D.1月份,亚洲低压
4.①②两处盛行风相同的
一项是(  )
A.成因相同 B.风向相同
C.性质相同 D.势力相同
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
5. 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
A地高温多雨
B. 正值1月份前后
C. C地形成高压中心
D. B地寒冷干燥
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
6. 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 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
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 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
易产生洪涝灾害
D. 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无风带是指无盛行风向,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地区。下图为“7月无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该地区7月盛行风向。
7.关于甲、乙无风带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流垂直运动不同
B.天气状况基本相同
C.形成原因相同
D.气候特征相同
无风带是指无盛行风向,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地区。下图为“7月无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该地区7月盛行风向。
8.关于丙、丁两地盛行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
A.丁地盛行风可能影响我国西南地区
B.丙地盛行风越过赤道,形成
东南信风
C.丁地盛行风强弱与夏威夷
高压有关
D.在丙地盛行风作用下,形成赤道逆流
2020年初,非洲东部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地发生25年来最为严重的蝗虫灾害。下图为“联合国粮食组织绘制的蝗群3~7月迁飞图”。蝗虫喜温暖耐干旱,虫卵在3~4月间孵化,向北迁飞并广泛繁殖,蝗灾会对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后果。
9.蝗虫较小,飞行能力有
限,此次蝗群能飞抵巴基斯坦的原因是(  )
A.风向影响 B.气温升高
C.人类干预 D.降水减少
2020年初,非洲东部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地发生25年来最为严重的蝗虫灾害。下图为“联合国粮食组织绘制的蝗群3~7月迁飞图”。蝗虫喜温暖耐干旱,虫卵在3~4月间孵化,向北迁飞并广泛繁殖,蝗灾会对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后果。
10.专家预测,蝗群难以由南亚进入我国,最可能是途中(  )
A.森林茂密 B.高山阻隔
C.距离遥远 D.气候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