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件(3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件(39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2-05 17:0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2019湘教版
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1.挂壁公路开凿前,郭亮村是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限制了当地村民的活动,制约了该村的发展?
2.一条公路,改变了一个村庄的命运。议一议,挂壁公路的开凿对郭亮村有哪些重要意义?
导入新课
2019湘教版
综合思维
1.结合实例,分析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结合实例,分析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
人地协调观
结合实例,掌握地形对人口分布、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影响。
结合实例,分析说明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直接塑造和间接影响。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和遵循客观规律,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增强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核心素养目标
目录
CONTENTE
2019湘教版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01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02
01
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影响
聚落的概念:人类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聚落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聚落的概念
2019湘教版
VS
聚落规模 分布 聚居人口
一般较大 相对集中,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 较多
北方平原地区
聚落规模 分布 聚居人口
一般较小 相对分散 较少
南方丘陵地区
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019湘教版
半坡村落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是先民在接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的河流阶地上,建造的相对集中的居住场所。在我国,类似的遗址还有许多。这些遗址大都坐落在河流阶地上,这说明先民在选择居住地时,已充分考虑到地形和水源对聚落的影响。
半坡村落
阅 读
读图,探究下列问题。
(1)两图中哪一个是山区聚落,哪一个是平原地区的聚落?简要说明它们的主要差异。
(2)试从地形角度,分析两种聚落类型形成的主要原因。
活 动
2019湘教版
问题:
(1)两图中哪一个是山区聚落,哪一个是平原地区的聚落?简要说明它们的主要差异。
答案:
左图为山区聚落,右图为平原地区的聚落。山区的聚落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多位于河谷低地;平原地区的聚落规模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
… …
… …
问题:(2)试从地形角度,分析两种聚落类型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
山区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而分散,对人类生产、生活不利,因此人口稀少,聚落规模小而分散,且多位于河谷低地;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耕地广阔,自然条件优越,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利,因此人口密集,聚落规模大,且多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
… …
…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2) 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形条件?
活 动
2019湘教版
问题: (1)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答案:
古城坐落在云贵高原丽江坝子上,海拔较高,因此夏无酷暑;古城纬度较低,北面、西面高山阻挡冬季风入侵,所以冬无严寒。
… …
… …
问题: (2) 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形条件?
答案:
古城利用了丽江坝子地势平坦;北、西两面依山,可阻挡冬季风;东、南两面地势比较开阔,便于夏季风深入;小盆地地形也有利于水源在此汇聚,方便居民用水。
… …
… …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面积约56万平方千米。盆地地形封闭,四周高山环绕,气候特别干旱。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盆地中部。绿洲呈串珠状分布于盆地边缘,多位于山前冲积扇、洪积扇中下部,这些地方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
3.阅读下列材料,想一想,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形、河流和交通线路有什
么关系
活 动
2019湘教版
问题: 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形、河流和交通线路有什么关系
答案:
城镇呈串珠状分布在盆地的边缘,且大多位于山前冲积扇、洪积扇的中下部。各城镇之间有交通线路相连。
… …
… …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形
01
气候
02
水文
03
社会经济因素
04
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
2019湘教版
(1)对比分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的交通线路密度。
(2)讨论我国地形大势与交通线路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下图反映了我国地形大势对交通线路密度的影响。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活 动
2019湘教版
问题: (1)对比分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的交通线路密度。
答案:
我国的地势是从西向东逐渐降低,交通线随着地势的降低,密度逐渐增加。这是由于,地势较低的东部,分布着更多的人口、工农业发展比较发达,交通线修建成本也比较低。
… …
… …
问题: (2)讨论我国地形大势与交通线路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我国的地势是从西向东逐渐降低,交通线随着地势的降低,密度逐渐增加。这是由于,地势较低的东部,分布着更多的人口、工农业发展比较发达,交通线修建成本也比较低。
… …
… …
平原地区对交通线路和方式的影响
一望无际的平原:
建筑成本低, 线路密度较大
河网密布的平原:
需要架设桥梁,避开沼泽地,但内河航运比较发达
山区地区对交通线路和方式的影响
山区地面起伏大,修建成本及技术难度大,交通运输受到较大的限制。在坡度较陡的山地常见到“之”字形的公路。
依据: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限制不断降低。
案例:瑞士与意大利之间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铁路,我国的青藏铁路和港珠澳大桥,连
接英国与法国的海底隧道等。
表 现
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
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
2019湘教版
交通线路布局的基本原则
1.为什么兰州城区沿黄河分布 .
2.根据相关知识,推断兰州城区主干道的走向。
3.以兰州城区为例,讨论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
活 动
2019湘教版
问题:1.为什么兰州城区沿黄河分布 .2.根据相关知识,推断兰州城区主干道的走向。
答案:
1.兰州地处我国西部山区,因黄河谷地较宽阔,地势相对平坦,水资源充足,因此兰州市沿黄河谷地分布。
2.沿河谷呈东西走向。
… …
… …
问题:3.以兰州城区为例,讨论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
答案:
兰州城区的分布说明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布局影响很大。在高原、山岖,河谷地带往往因为地势相对较低、平坦,水源充足,而,成为聚落分布区和交通线路密集区。
… …
… …
02
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明显的。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改造周围环境的活动。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也逐步增大。
2019湘教版
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云南元阳梯田,是哈尼族人利用当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候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不仅扩大了耕地面积;同时减小了坡度,减轻了水土流失。
迪拜朱美拉棕榈岛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由一个像棕榈树干的人工岛、17个棕榈树枝形状小岛以及围绕它们的环形防波岛组成。建设人工岛,使水域成为了陆地。
围湖造田是将湖泊浅水草滩由人工围垦成为农田的一种活动,往往会损害湖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调蓄功能,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间接影响地表形态
甘肃天水开展小流域治理,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
宁夏沙坡头在治沙中,把麦草、稻草等扎入沙丘中,形成方格网,然后在草方格里播撒耐旱沙生植物种子,形成草方格沙障。
随着世界人口增长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将变得更加广泛与深刻。人类必须认识和速循地表形态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趋利避害,使地表形态的改变向着有利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019湘教版
1.我国山区多梯田。想一想,在开垦的梯田上耕作,与在坡地上直接耕作相比,哪一种方式更有利于水土保持 为什么
活 动
2019湘教版
问题:想一想,在开垦的梯田上耕作,与在坡地上直接耕作相比,哪一种方式更有利
于水土保持 为什么
答案:
1.在梯田上进行耕作的方式更有利于水土保持。因为梯田是相对平坦的地块,既利于耕、种、收等活动的进行,又能保土、保肥、保水。若在坡地.上直接进行耕作,因坡度大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 …
… …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山东半岛蓬菜沿岸水下2米深处有一片浅滩,它是全新世(距今1.17万年至现在)以来形成的落潮流三角洲的浅滩边缘坝。该坝使北偏东方向的波浪31%在浅滩上破碎,能量衰减77.8%,对沿岸村庄、道路、农田起到保护作用。蓬菜西庄自1500年建村以来,从未受到过海浪威胁。为整治航道,自1985年以来不断开挖水下浅滩,至1990年浅滩水深达2.6~3.1米,个别地方深达4米,使水下浅滩失去防浪作用,1990年1月29-30日和2月23-24日的两次大风浪,就造成海岸线后退20米,并冲毁民房24间和农田300多亩。
(1)简述材料中海岸被严重侵蚀的原因。
(2)有人认为,有时对地表形态的微小改变,所引发的灾难往往意想不到。你认同这一观点吗?
结合材料,谈一谈你的看法。
(3)上网查找资料,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活 动
2019湘教版
问题:(1)简述材料中海岸被严重侵蚀的原因。
答案:
主要是由于不断开挖水下浅滩,浅滩变深,使水下浅滩失去防浪作用,造成波浪、风暴潮对海岸的冲刷加强,海岸侵蚀速度急剧加快。
… …
… …
问题:(2)你认同这一观点吗? 结合材料,谈一谈你的看法。
答案:
认同。有时对地表形态微小的改变,会破坏原来的平衡,长期积累下来往往会引发意想不到的灾难,材料中蓬莱西村所经历的灾害就是例证。
… …
… …
问题:(3)上网查找资料,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答案:
①人类活动能够直接塑造地表形态,或干预地貌过程,改变地貌发育方向。例如,在丘陵地区修建梯田,可减缓流水的侵蚀作用;填海造路、建设人工岛、修筑海堤,不仅改变了海岸线的形态,而且形成了新的人工地貌。
②人类活动能够改变地表形态发育的条件,间.接加速或延缓地表形态变化的过程。例如,破坏植被会加速地表侵蚀,植树种草则能降低地表侵蚀的速度;营造防护林,会抑制风沙的侵蚀与沉积,减缓甚至终止风沙地貌的形成与发展等。
… …
… …
科学技术
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
交通线路的密度、布局、形态、走向
人类活动
地表形态
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
概念分类
科学技术
气候水源
课堂小结
2019湘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