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0张PPT)
第二节 洋流
一、洋流的形成
洋流: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
暖流:
寒流:
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
(一般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
(一般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
按性质分
下图是信风带中某海区水温空间分布(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情况。
1. 甲处的水温可能为
A. 16.5℃
B. 17.5℃
C. 18.5℃
D. 19.5℃
下图是信风带中某海区水温空间分布(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情况。
2. 图示海区表层洋流性质和位置可能是
A. 暖流,北半球大洋东岸
B. 寒流,南半球大洋西岸
C. 暖流,南半球大洋西岸
D. 寒流,北半球大洋东岸
大气运动 —— 风海流
风
曾经,我们都乘着西风漂向北美西海岸
如今我在你的北,你在我的南
阿拉斯加的暖不懂加利福尼亚的寒
海水密度差异 —— 密度流
直布罗陀海底山脊
大西洋
地中海
盐度大
密度大
盐度小
密度小
补充流出海区 —— 补偿流
垂 直 补 偿 流
风海流
陆地
补充流出海区 —— 补偿流
风海流
盛行风
海洋
水平补偿流
水平补偿流
1.太平洋洋流系统
0°
北赤道暖流
日本暖流
北太平洋暖流
阿拉斯加暖流
千岛寒流
南赤道暖流
东澳大利亚暖流
西风漂流
秘鲁寒流
加
利
福
尼
亚
寒
流
北 赤 道 暖 流
南 赤 道 暖 流
北太平洋暖流
西 风 漂 流
千
岛
寒
流
加
利
福
尼
亚
寒
流
阿
拉
加
斯
暖
流
东
澳
大
利
亚
暖
流
赤 道 逆 流
秘鲁寒流
日本暖流
世界表层洋流的大洋环流规律
2.大西洋洋流系统
0°
北大西洋暖流
北赤道暖流
墨
西
哥
湾
暖
流
北大西洋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南赤道暖流
巴西暖流
西风漂流
本格拉寒流
加
那利
寒
流
南赤道暖流
本格拉寒流
巴西暖流
西 风 漂 流
北赤道暖流
墨西哥湾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世界表层洋流的大洋环流规律
加那利寒流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冬季)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季)
顺时针
逆时针
在北印度洋海区:
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夏顺冬逆)。
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世界表层洋流的大洋环流规律
二、全球洋流模式
日本暖流为什么被称作是“黑潮”?
日本暖流高温高盐,杂质较少,因此透明度较高,对光线的反射较弱,水色较深,因此被称为“黑潮”。
探究活动:日本暖流又称“黑潮”,是世界上流势第二大的暖流,为北赤道暖流在菲律宾群岛东岸向北转向而成。黑潮主流沿中国台湾岛东岸直达日本群岛东南岸,宽约100~200公里,深400米,最大流速可达90公里/天,流量大约是长江的三千倍。水面温度夏季可达29℃,冬季20℃,在北纬40°附近和千岛寒流相遇。
黑潮很强大,但冬季对欧亚大陆东岸气温的调节作用比较微弱,这是为什么?
冬季,欧亚大陆东岸盛行偏北风,受偏北风影响,大陆东岸形成南下沿岸冷水流,阻挡黑潮北上,使冬季黑潮对欧亚大陆东岸气温的调节作用比较微弱;同时,冬季盛行的西北季风(离岸风)也减弱了黑潮对欧亚大陆东岸气温的调节作用。
活动
2.日本暖流(黑潮)和墨西哥湾暖流(湾流)都是副热带环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两者所处大洋及其附近大陆地形结构的差异,它们的性质差别非常大。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1)湾流无论在水量、热量和盐量输送等方面,都明显大于黑潮。试解释湾流成为全球最大暖流的原因。
答:①由于南美洲大陆轮廓的关系,墨西哥湾暖流由大西洋南北赤道暧流两支洋流汇聚转化而成;②暖流在加勒比海、墨西哥湾一带曲折运动,加热时间充分;③墨西哥湾一带较为封闭,信风促使大地暖流在此聚集,形成一个“蓄热水库”,④信风把大量海流汇入墨西哥湾,加上密西西比河的径流补给,使得墨西哥湾的海平面抬升,与大西洋形成落差,加强了暖流的动能。
1.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
沙漠带,有关这里热带沙漠气
候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和
信风的控制
②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
③冬季盛行东北风,气流较为干燥
④夏季沿岸寒流(或上泛冷水)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三、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
生物
污染
航运
(一)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寒流降温减湿
暖流增温增湿
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寒流流经降温减湿
大
西
洋
不在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马达加斯加岛东侧
澳大利亚东北部
中美洲东海岸
巴西高原东南部
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寒流流经,降温减湿
加拉帕戈斯群岛:
赤道上的企鹅家园
成因:
离岸风 + 上升寒流
加拉帕戈斯企鹅
阿塔卡玛沙漠
濒临海洋的纳米布沙漠
(二)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易形成大渔场
1534年,纽芬兰渔场由西欧航海家寻找西北航道时意外发现。异常丰富的渔业产量为纽芬兰渔场赢得了“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美名,纽芬兰数量惊人的鳕鱼供应不仅解决了欧洲人的温饱问题,还为欧洲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强悍的海员。但在几个世纪的肆意捕捞之后,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型机械化拖网渔船开始在渔场作业后,纽芬兰渔场渐渐消亡,九十年代之后已不可见。
(1)分析纽芬兰渔场曾经有“踩着鳕鱼群的
脊背就可上岸”现象的原因。
①沿海为浅海区域,光照充足,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
②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流速变慢,营养物质汇集,有利于渔场的形成;
③大河注入海洋,带来丰富的饵料;
④开发历史晚,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等。
纽芬兰鳕鱼
(三)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利:加快事发地污染物稀释和扩散
弊:扩大污染面积
(四)洋流对航运的影响
顺洋流航行速度较快且节省燃料
逆洋流航行速度较慢且较费燃料
37天
22天
海雾的形成与分布
1.形成:
海雾是海面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所致,通常呈乳白色,产生时常导致海面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下。
2.分布:
①寒暖流交汇的海域多海雾;
②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低纬度地区,季节为夏季;
③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高纬度地区,季节为冬季。
海雾使能见度降低,影响航行安全
泰坦尼克号
下图为“某月印度洋局部地区的洋流分布示意图”。
1.根据图中洋流流向,推断该月最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下图为“某月印度洋局部地区的洋流分布示意图”。
2.影响M、N两处洋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
A.东北季风、地形地势
B.东北信风、海陆轮廓
C.季风环流、海陆轮廓
D.地形地势、地转偏向力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气候分布图”,线条a、b为洋流。
3.在b处海域放置一批带标志的漂流瓶,下列海域中,最有可能先见到这些漂流瓶的是( )
A.加勒比海
B.阿拉伯海
C.几内亚湾
D.白令海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气候分布图”,线条a、b为洋流。
4.夏季,我国上海从甲国进口一批矿产,走最近的航线,在海洋航行的过程中( )
A.一路顺风顺流
B.先顺流后逆流
C.先逆流后顺流
D.一路逆风逆流
巴伦支海大部分区域处于70°N以北,被称为“北冰洋的暖池”。下图为“巴伦支海位置示意图”。
5.造成巴伦支海成为“北冰洋的暖池”的主要洋流为( )
A.北大西洋暖流 B.日本暖流
C.北太平洋暖流 D.巴西暖流
巴伦支海大部分区域处于70°N以北,被称为“北冰洋的暖池”。下图为“巴伦支海位置示意图”。
6.巴伦支海的海冰除了北部海域因纬度高比较多外,还集中在东南部,主要原因是东南部海域( )
A.海水盐度低 B.受暖流影响小
C.洋流流速慢 D.气候大陆性强
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
7.某年七月,一艘油轮在该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带可能漂向( )
A.印度西海岸
B.澳大利亚西海岸
C.非洲东海岸
D.越南东海岸
下图示意我国台湾岛附近海域冬、夏季洋流分布。
8.影响①与②洋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水温度和盐度 B.东亚季风环流
C.海陆轮廓和岛屿位置 D.南亚季风环流
下图示意我国台湾岛附近海域冬、夏季洋流分布。
9.图中③洋流的特点是( )
A.冬季强,夏季弱 B.台湾岛将其分为东、西两股洋流
C.温度低,水质清澈 D.常年比较稳定地沿一定方向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