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陈中学2013届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翻滚着漩涡的母亲河啊!你虽不闻名,却了yùn yù千千万万的家乡人!夕阳西下,劳作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地坐在河堤旁,享受着盛夏傍晚的温馨和qiè yì。
2.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 如何避免酒后驾车,这是值得个人、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B.《春》选自《朱自清散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C. 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中国消费者协会决定将2012年消费者权益日主题确定为《消费与安全》。
D. 一篇篇短小精美的课文,是一道道精神的美味,让你尽情享受;一次次综合性学习,是一回回精神的探险,让你流连忘返。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校车事故暴露出一些地区存在车辆违法严重超载,有关部门在校车安全管理方面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监管有漏洞。
B. 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C. 一篇文章,语言优美、结构完整、主题鲜明,是衡量其好坏的重要标准。
D.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
A.上网已成为追求时尚的当代中学生经常挂在嘴边的炙手可热的话题。
B.洪涝,冰冻,地震……当我们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不由生出多难兴邦的历史感慨。
C.集电话、电脑、相机等功能于一体,这款新型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酣畅淋漓。
D.几乎所有的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
5、根据课文内容默写(12分)
(1)晓战随金鼓, 。(2) ,上来更有碧千寻。
(3)日晕三更雨, 。(4) ,正是河豚欲上时。
(5)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6)《陈涉世家》中最能表现陈胜叛逆的性格、反抗的决心的一句是(1分):
(7)《桃花源记》中写出桃源中人与世隔绝久远的句子(2分):
(8)《与朱元思书》中抒写欣赏了富春江奇丽景色后的内心感受的句子(2分):
(9)无私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诗文中有许多表现奉献精神的名言佳句,请列举其中连续的两句。(2分): , 。
6、专题:(8分)
(1)探究下列物候现象出现的原因(4分)
①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下面是泰州5月6日的天气预报,电台计划播送时,在各条信息内加上一些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容。请你为电台设计一段这样的话,50字左右。(4分)
5月6日 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 温度:20—28 0C 风力: <3级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王维《山居秋暝》一诗,完成第七题。(6分)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①暝:夜,晚。此指傍晚。②随意:任凭。③浣女:洗衣女。④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歇:消散。⑤王孙:贵族的后裔,这里指隐居的高士。
7.(1)诗中点明时节,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净的基调的诗句是:
, 。(1分)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请简要赏析。(3分)
(3)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中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二)阅读《唐太宗论弓矢》一文,完成8—11题。(14分)
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璃日:“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日‘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日:‘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⑤,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选自《资治通鉴 唐纪》)
【注释】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③弓工:造弓的工匠。④邪:不正。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朕少好弓矢 ②皆非良材 ③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④数延见
(2)选出与“问以民间疾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太祖常劝以读书
C.杀之以应陈涉 D.扶苏以数谏故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乃 令 京 官 五 品 以 上 更 宿 中 书 内 省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1.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2分)
(三)阅读石无鱼的《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一文,完成12一14题。(10分)
①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泥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②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结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就称为放线菌。
③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④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
⑤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⑥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晴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线菌随着潮湿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土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
⑦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索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丝茵”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茵中提炼出来的。
⑧放线菌的作用还至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选自《大科技》2011年第1期,有改动)
12.请概括“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的原因。(4分)
13.说说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14.文章第⑦⑧两段介绍了放线菌的哪些作用?(3分)
(四)阅读张炜的《何为书》一文.完成15—17题。(10分)
①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人能够思想、怀念、激动和幻想,而有人却不能——不知从什么时候丧失了这种能力。后一种人觉得前一种人很奇怪,甚至还有些令人费解;而前一种人却认为自己拥有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并保有一种充实的幸福。
②现在到处都是书,可是那些书的作者却不尽是前一种人。书是什么?书是真诚待人的文字,是真正的人才有的心事,是人真切朴实感情的投影。
③然而许多书并没有感情,或者说没有真切朴实的感情。这样的书也能算得上书吗?如果仅仅是印上满纸的花言巧语、卖弄、粗鄙的发泄,装订得再好,在我看来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书。我们应该被一个人的心事牵引着,走向很远。我们于是在这时候也会想起自己的一些事情,咀嚼生活,滤过流逝的时光。是的,在极为有限的生命历程之中,假如没有这样的回顾和思念,没有情感之水循环往复的浸洗,将是多么可怕。所以我们常常感谢那些真诚待人的文字,那些真正意义上的书。
④关于童年,田野,小院,那一束不能忘记的小花,还有敬仰和欣悦之情,与别人相似的叹息,以及悄悄藏起来的温暖……这些既是永恒的东西,又是作者自己的东西。我们在阅读中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内心的一切与之交换,从而获得特别的欢乐。
⑤当然,如果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些虚假赝品,我们是不会与之交换的。
⑥由此看来,世上所有的文字,最重要的还是一个真字。只要真就会诚,就会亲近和亲切。苍茫人世,邈邈光阴,我们还是需要这样的一份感觉——只要是给人这种感觉的,无论多么稚嫩的文字我们都欣然接受;而另一类文字,无论多么高深我们都将本能地拒斥。
⑦在拜金时代和数字时代,理应有一些别样的心灵和声音,并以此去寻找、召唤更多的心灵和声音。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时代被作价卖掉,或被浅薄生硬的技术主义分割禁锢。我们必须向往“诗意地栖居”。
(摘选自《读者》2012年第5期,有改动)
15.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书”呢 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3分)
16.请指出选文第⑥节中划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17.联系全文,说说作者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书”能够给读者带来怎样的阅读感受。(4分)
(五)阅读龙应台的《目送》一文,完成18—2l题。(20分)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题记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A]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④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⑤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⑥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⑧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⑩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⒀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B]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8.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分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4分)
19.“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这是本文的题记,请你结合文章第⑨段和第段的内容说说作者意在告诉我们什么?(6分)
20.按要求对文中A、B两处画线句进行鉴赏。(6分)
(1)从A句中任选一个你认为最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简要品析。(3分)
(2)从表达效果的角度简要赏析B句。(3分)
21.《目送》一文红遍东南亚,在美国影响也很大。读完此文,你能说出它流行的原因吗?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三、作文(60分)
22.请以“又是一个新起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4分)
泰州市苏陈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质量检测试题
初三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1)经度的影响;高下差异
(2)今天多云转阴有阵雨,温度20—28 0C,风力小于3级,出门的朋友,请带上雨具,雨天路滑,请请注意安全。
二、阅读理解
(一)7.(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2)这一联动静结合,从视觉、听觉角度写出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的清秋佳景,风雅情趣,令人流连陶醉,忘怀世事。
(3)表达了作者十分向往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流露出不愿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三)12.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 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晴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线菌随着潮湿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13.运用比喻,将细菌比作花草树木,使微乎其微的细菌更容易让人理解认识。
14. 提炼抗生素;制作味精;科学实验的材料。
(四)15.(3分)书是真诚待人的文字,是真正的人才有的心事,是人真切朴实感情的投影。(3个点,每答对1个点得1分。如果答“所以我们常常感谢那些真诚待人的文字,那些真正意义上的书”,或者答“由此看来,世上所有的文字,最重要的还是一个真字”,得1分。)
16.(3分)对比论证,通过对比强调(突出)了我们欣然接受真正的文字的态度,或者答:通过对比,强调(突出)世上所有的文字,最重要的还是一个真字。(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
17.(4分)①我们应该被一个人的心事牵引着,走向很远。我们于是在这时候也会想起自己的一些事情,咀口爵生活,过滤流逝的时光。②我们在阅读中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内心的一切与之交换,从而获得特别的欢乐。③只要真就会诚,就会亲近和亲切。(3个点,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3点得4分,每点意思对即可。)
19.(6分)①任何亲人只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片段;②生命中的有些成长是我们必须独立面对的;③面对生活中种种失去的落寞与痛楚是我们生命的必然;④我们应珍惜属于我们 的每一份情缘。(一点2分,共6分;答对三点给满分。语意相近即可)
20.(1)(3分)(能准确分析所选词语表达的内容给1分,能品析出它的表达效果给2分。可选择“无边无际”“时空长河”“凝望”“交会”等词语进行品析,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示例:“交会”一词写出我对儿子的牵挂与儿子对我的依恋融合在一起的情形(1 分),形象表现出母子间无法割舍的深情(1分)。
(2)(3分)作者以斜风细雨烘托惨痛别离的心情(1分),再连用两个“深深”将自己对父亲的难舍和失去父亲的痛心直接抒写出来(1分),使深情的描写与抒情自然融合到一起(1分)。(语意相近即可)
21.(4分)(任选一个角度谈均可。观点明确且源于文本计2分,阐释合理计2分)参考角度:(1)文章的选材;(2)文章的情感;(3)文章所蕴含的哲理;(4)文章的语言;(5)文章的表现手法。
参考示例:文章将深刻的哲理寓于深情的叙述之中。透过作者极富真情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寄寓其中的人生哲理,让人学会珍惜亲情、珍惜生命,让我们沉静下来,纯粹起来,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