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的魅力--壮族》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壮族》
授课人 学校名称
教学对象 七年级 科 目 美术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让学生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以及了解指壮族人民创造的绘画、雕刻、建筑、工艺美术等视觉艺术作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创设与本课话题相关的情境,如各种服饰,铜鼓以及有关工艺美术图片等。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并了解壮族的各种工艺美术的艺术成就。
二、教学目标及难重点(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了解指壮族人民创造的绘画、雕刻、建筑、工艺美术等视觉艺术作品知识与能力:利用网络,书籍等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用多媒体来介绍壮族的风俗习惯和壮族的工艺美术成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指壮族人民创造的绘画、雕刻、建筑、工艺美术等艺术作品,获得美的熏陶。教学重点:壮族人民创造的工艺美术等视觉艺术作品。教学难点: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壮族的工艺美术作品,然后用《爱我中华》歌曲导入新课,在教学中主要利用视频等材料,让学生了解壮族工艺美术;在处理本节课的知识点时,让学生当老师,自己归纳总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环境及设备、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黑板,多媒体教室学生准备:搜集壮族的故事传说教师准备:在了解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资源:从网络上搜集有关壮族的图片,歌曲,视频资料,找来壮族的服装。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设备资源应用分析
一. 情景导入 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学生讲述我国的少数民族。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介绍壮族 1.显示壮族的简介2.重点介绍壮族的艺术成就――铜鼓。3.介绍壮族的美食――五色糯米饭。4.介绍壮族的建筑风格。5.介绍壮族的节日。6.介绍壮族的服饰。介绍壮族的特色工艺――壮锦。 学生听老师讲解学生听老师讲解学生听老师讲解学生听老师讲解学生听老师讲解后,从图案,构图,色彩等方面讨论壮锦的特色和特点。并让学生代表谈谈自己的理解。 让学生初步了解壮族的分布和壮族的风俗习惯。了解壮族人民的智慧结晶。了解壮族的饮食习惯。了解壮族的建筑特色和智慧。了解壮族的风俗和娱乐。了解壮族的服装特色。了解壮族的艺术成就和民族智慧。
三.小结 教师提示本节学习过的内容 学生回顾并复述 让学生弄懂壮族的风俗习惯,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作业 在网络上,书本中搜集自己喜欢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等资料 巩固本节课的内容,让他们学以致用,训练他们的搜集资料的。
六、教学评价设计
很好一般不好 对铜鼓特点的了解 对壮族饮食的了解 对壮族建筑的了解 对内容的综合概括 学习的效果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讲解和图片显示并结合实物展示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讲解的时候,通过结合图片显示,让他们快速地,尽可能的获取信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情况,让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听,去感受,了解壮族的风俗习惯,然后让他们归纳壮锦的特点特色,让他们也当一回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既让学生体验了当老师的乐趣,也让他们从中掌握了知识,并且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根据初一学生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知识少的特点,我降低了难度,我没有让他们过多的开口讲述,而是让他们图片显示和老师的讲述去了解壮族的风土人情,学生易于接受也易于理解。在这节课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做学生讨论的的时候,我采取了小组讨论的形式,打破了以往做教学的沉闷氛围,很多同学积极的去思考壮锦的特点特色。所以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节课不足的地方是老师讲得过多,学生说的内容少,现在回想起来,应该让学生多说,相信学生的搜集资料的能力,这样,或许他们的学习兴趣会更浓厚一些。总的来说,这节课上得还是让我觉得很欣慰的,因为我的付出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