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4 非连续性实用文本整体阅读(讲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语文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4 非连续性实用文本整体阅读(讲义)(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5 16:4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非连续性实用文本整体阅读
[导语] 非连续性实用文本最大的特点是非连续性,不少考生自然认为不必像连续性文本那样做题前先进行整体阅读,至多对每个单篇“整体”一番就直接做题了。事实证明,这条路看似快捷,实则带来了不少后续麻烦,诸如理不清头绪导致反复阅读等。这就表明非连续性实用文本在做题前同样需要一个整体阅读和把握。表现在:
(1)非连续性实用文本形式上是“断”,内容上有“联”,阅读时需要把这个“联”找出来,从而居高临下,更好地掌握多则文本的异和同。
(2)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都有涉及多则文本间异同比较的内容,如果不能整体阅读和把握,恐怕答题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3)在答题过程中,多数选项并没有明确注明“材料一”“材料二”之类的字眼,如果有了整体阅读和把握后,就会快速而准确地锁定范围,确定范围。
总之,有了整体阅读和把握,理解更精准,判断更快捷。
                   
一、基本概念
1.非连续性文本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它围绕一个事物或主题,提供的阅读材料是多维度的,是相对独立的。文本材料大多由文字、图表、漫画、数据等多种材料组合而成。这些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事物或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够综合地表达意义,顺序不固定。
2.非连续性实用文本
它是指相对于叙事性强的“连续性实用文本”而言的多则阅读材料,主要由图表及片段等多则实用文本组成。如全是传记的片段文本组合,全是新闻的片段文本组合,或者由多则片段的传记、新闻等文本组合等。这种片段文本组合形式带有时代性、综合性、跨文本性的特点,大大拓宽了文本的呈现形式,给命题者取材带来了很大的自由。
二、基本特点
非连续性实用文本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客观化、发散化。内容大都是以事实为依据的客观存在,材料间没有连续性,具有客观化、发散化的特色。
(2)选材热点化。如人类命运共同体、乡村振兴战略、中美贸易战、新冠肺炎疫情等。
(3)源头多样化。材料来源有报纸、网络媒体、学术著作等。
(4)文本碎片化。没有完整的文本,都是截取片段。
(5)材料多样化。有纯文字类、图文类、综合类等。
一、整体阅读要求、步骤及方法
1.阅读要求
①概括每则材料(含图表材料)的中心。②在各则材料中心的基础上概括多则材料的核心话题或主题。③在概括核心话题或主题的基础上理清话题与各材料之间的内在关系。
2.阅读步骤
第一步:概中心,抓话题
先分别概括每则材料的中心,再在此基础上总体概括多则材料的核心话题或主题。
第二步:理关系,绘导图
围绕核心话题或主题,看看每则材料各是从哪个角度来叙述或阐释的,理清材料与材料之间、材料与核心话题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绘出结构导图。
3.阅读方法
(1)文字型材料
①关注材料出处,弄清文本体裁类型及话题
连续性文本的标题一般放在文前,而非连续性文本的标题一般放在材料后面以括号形式呈现。先从材料后的括号内容读起,这样就可以知道材料出处及其相应的文体类型,更可以了解材料的核心话题。如2018年全国卷Ⅱ材料一后面的出处内容: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写在2018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之际》,《中国知识产权报》2018年4月20日。它告诉了我们如下信息:a.文体——社论(新闻评论);b.文章关键词——创新、知识产权;c.文章出处——《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级专业报纸。
②针对不同文体,把握各自不同的核心内容
文体 核心内容
新闻报道 新闻事件(背景、价值)
新闻评论 主要观点及依据
调查报告 标题、结论(经验、教训、建议等)
访谈 谈话话题
科普文 核心概念、科学结论(现状、发展)
  
③以抓关键词语的形式找出各自的侧重点(角度或方面)
(2)图表型材料
①抓住图表标题及图脚,大致了解图表的中心内容。
②遵循读图步骤:勾画关键词,由上到下,由横坐标到纵坐标(或是由左到右);注重图表整体变化及趋势;注意各图表的特点。
柱状图:数据的变化或者图形比较。
环形图: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饼状图:每个值占总体价值的份额。
折线图:数据的变化趋势。
表格图:重点栏目和数据变化。
二、整体阅读示例
(2018·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就必须“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写在2018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之际》,《中国知识产权报》2018年4月20日)
材料二:
(摘编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2017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
材料三:
继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后,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1亿元。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正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藩篱,鼓励高校对持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让、许可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王康等《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年9月29日)
材料四: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过程中,高校普遍遇到了一些障碍。首先,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果很难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其次,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高校传统体系是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设计制订的,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现有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
(摘编自胡罡等《地方研究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
在完成概中心、抓话题、理关系三大步的基础上,填写下面的导图内容。
答案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1年到2013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25.3%下降到13.4%,降幅较为明显,但2014年有微小回升,2015年则回落至8.4%。
B.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而2016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10.7%。
C.2012至2016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数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
D.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当然,我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
答案 B
解析 2015年企业遭遇侵权的比例为19.5%,而2011年和2012年企业遭遇侵权的比例分别为29.7%与22.7%。这与B项中“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的表述不符,同理,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与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也是如此。因此B项表述有误。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才能够形成全民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
B.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判断科技创新方向,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业方的利益诉求,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
C.随着高校的科研团队与企业共同合作的创新路径日益受到重视,一些科技成果正被逐渐转化为可以实现市场价值的高质量专利。
D.高校在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答案 C
解析 A项来自材料一:“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由此可见,仅仅依靠“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是无法“形成全民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这一结果的。因此A项表述有误。B项来自材料三:“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正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由此可见,“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判断科技创新方向,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业方的利益诉求”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要素,而并非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其实,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是多元化的,不应该只是体现在转化成市场价值的层面。因此B项表述不正确。D项来自材料四:“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果很难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由此可见,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才是高校的成果很难直接转化的原因。D项表述与此不符。
3.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相关方:①高校;②企业;③政府。
作用:①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和知识储备、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是相关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提供方;②企业是科技成果的需求方,可以提供较为充裕的转化资金;③政府具有较强的组织调控能力,可以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给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坚实的政策动力。
解析 材料三谈到:“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1亿元。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从中可以概括出科技成果转化需要高校和企业两个相关方,而双方在成果转化中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材料三接着说道:“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藩篱,鼓励高校对持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让、许可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中可以看出,政府在成果转化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