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
教学目标
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结合书下注释,查找资料,联系上下句读懂诗词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意,掌握学习古诗词的一般方法,在诵读中抓住“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千帐灯”、“聒碎”等富含画面感的词语感受作者征途之艰辛与思乡之苦闷。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诗词大意,进一步学习品味有画面感的词语体会诗人情感的阅读方法,丰富阅读诗词的经验,积累和发展语言。
【教学难点】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融情想象描绘诗人故园的景象,进一步走进作者内心,理解诗人舍家为国的高尚情怀。
三.教学过程
(一)、诵读导入,奠定情感
1.学生回忆关于思乡的诗句,全班交流。
2.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件中的思乡诗句。
3.教师板书课题,指导通过对比朗读,读出题目的韵味。预设: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设计意图:利用旧知迁移学习新的知识,奠定本文学习的整体感情基调。】
、初读诗词,分享感受
学生自由读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词的节奏。
指名读词,全班正音。教师引导预设:多音字“风一更”的“更”,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了解“风一更”中更的意思,想象“风一更,雪一更”的景象。
3.学生再自由练读,争取读出自己的味道来。
4.初步分享读诗后的体会。预设:诗人出兵打仗去了,很想念自己的家人。这也是一首思乡的诗。
【设计意图:学生初读诗词读准字音,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提供分享交流的机会。】
、理解词意,体会情感
学生默读诗词,结合书下注释和插图,了解诗词的意思,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批注。
学生交流感受,教师相机指导,丰富学生的阅读策略和阅读经验。
问题导学:纳兰性德的“身”在何处?“心”在何方?
教师引导预测:(1)引导学生从“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了解诗人走过了哪些地方,想象跋山涉水行路的艰难。预设:学生可能只抓住“榆关”知道诗人行军去榆关那边,要引导学生抓住“山”、“水”两个字体会作者行军路上的艰难,丰富情感体验。(2)引导学生从“千帐灯”感受到塞外夜晚露营的凄凉景象,从这里的灯火联想到家人团聚温馨的景象。预设:如果学生出现困难,可以运用联系生活实际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见到的灯火阑珊的夜晚和当时的心境。(3)引导学生从“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读懂诗人在风雪交加的夜晚宿营在郊外,耳边听着嘈杂的声音,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家乡没有这样的寒风朔雪之声。(4)引导学生从“风一更,雪一更”感受到塞外风雪交加的寒冷。从“梦不成”读出诗人期望在梦中与家人团聚,但这小小的愿望也被各种嘈杂的声音打碎了。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读和教师范读,读出思乡类诗词深情、舒缓的朗读节奏,表现出词人身在塞外却心系故园的思乡之情。
【设计意图:利用注释、工具书、插图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富含画面感的词语进一步丰富自己的阅读体会。】
、融情想象,升华情感
伴着音乐,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诗词。
闭着眼睛想象诗人站在营帐外所看到的画面。学生小组共学后共同研学。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中的景色和事情。
学生试着写一写诗人故园的景象。(配乐)
学生再读全诗感受诗人梦境破碎的心情。
与纳兰性德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进一步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分角色扮演读《菩萨蛮》中的“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感受诗人并不是真的轻离别,而是为了保家卫国,才与家人分别,理解诗人的高尚情怀。
【设计意图:通过融情想象的过程,让学生和诗人进行对话,真正了解纳兰性德故园梦破碎的内心世界,体会诗人舍弃与家人团圆的机会而毅然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怀。】
总结本课
师:通过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长相思》这首词,读出了词的韵律,借助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读懂了词的大意,最关键的是了解纳兰性德故园梦破碎的内心世界,体会出了诗人舍弃与家人团圆的机会而毅然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怀,完成了“诵读”、“会意”、“知情”三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