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14张PPT)+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3.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14张PPT)+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5 22:10:48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植树的牧羊人
(法)让·桥诺
慷概 帐蓬 逢隙 筹劳 炮根问底 沉默寡言
干涸 废墟 坍塌 山毛榉 薰衣草 琢磨
订正:慷慨 帐篷 缝隙 酬劳 刨根问底
主人公艾力泽 布菲?
敬仰和赞美之情。
(1)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2)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3)他的那条大狗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4)和牧羊人呆在一起,让人心里很平静。
……
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
他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
他是一个有着非凡毅力和坚定信念的人。
他是一个不计名利、不图回报、毫无私心的人。
他是一个勤劳的人。
他是一个有着心灵的伟大节操的人。
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他是一个单纯的人
……
小说阅读·导图里的思维聚焦
1、情节——事件·发展
2、线索——不变·变化
3、人物——形象·品质
4、环境——自然·社会
5、主题——生命·生活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实到虚
相似的阅读与联想
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从昨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着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枯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倒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候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景象。如今,却一点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大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这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象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时过夜的念头。
在我1913年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的幸福、舒适。树林留住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泉水又冒了出来。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这些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来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回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小说阅读·可以有更多的思考与检索
1、1953年,法国作家让·乔诺应美国的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写了《植树的男人》。选入课本时改为现在的题目,内容也作了删改,你喜欢哪个版本?
2、《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作家、电影编剧让·乔诺写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曾经遭到出版社的退稿。但是一经面世,却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引发了众多的人到普罗旺斯地区去探访这位植树的牧羊人。为什么会出现人们愿意相信这个故事及故事中的主人公是真实存在的?
3、《植树的牧羊人》哪些景物具有特殊的意义?
第一人称叙事。用第一人称叙事,反映的自己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这样就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这样的故事内容才能使读者信服。
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精神面貌。环境描写不仅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情节饱满,而且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文中牧羊人的形象很多都是通过环境描写来完成的。比如用牧羊人小屋的描写来反映出老人的自信、平和的性格;再比如用山毛榉树的高和橡树林的茂盛来烘托老人的坚强。
对比手法的运用。本文整体采用对比的写法,通过阿尔卑斯山地区前后的变化,来揭示文章的主题:植树老人的伟大和崇高。
观象以尽意·作品中的某些暗语(象征)
橡子
橡子树果实,欧洲人在灾荒时的重要食物,它是坚果类唯一被视为象征“爱情”的坚果,故又名“爱情坚果”!橡子橡果只有长在长大的大树上,所以象征耐心,作为长期努力的结果。
薰衣草
法国的普罗旺斯地区早 在 18 世 纪就因薰衣草而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
花语中包含 着“等 待 爱 情、等 待 奇 迹、等 待无望 的 爱”。
薄荷
薄 荷 的 花语是“愿与你再次相逢”和“有 德 之 人”。“薄 荷”这一意象还代表着希望,代表着和曾经错过的人或事物,能 再 次 相 遇、相 亲 和 相 爱。
人民网兰州3月28日电(记者董洪亮、孔祥武、付文)古有愚公移山,今有“六老汉”治沙。“六老汉”及其后代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三代人苦干38年,至今累计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育草37.6万亩。
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祁连山下河西走廊东端。1981年,古浪县着手治理荒漠。土门公社漪泉大队老支书石满第一个站出来,紧接着,同大队的贺发林,台子大队的郭朝明、张润元,和乐大队的程海,土门大队的罗元奎等五人随后响应,以联户承包的形式,组建八步沙集体林场,投身治沙造林。后来,他们被称为“六老汉”。
  当初,“六老汉”约定,无论多苦多累,每家都得有一个孩子接着干下去。为了父辈的嘱托,“六老汉”各有一个儿子或女婿接过治沙接力棒。如今的八步沙林场,已从昔日寸草不生的荒漠,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 人民日报 》( 2019年03月29日 01 版)
植树模范马永 顺———黑 龙 江 林 业 工 人 马永顺,在工作中共采伐原木 36500 棵。他 发誓要还树给山林,几十年风里来雨里去,爬 山翻坡植 树 造 林。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绿 色 一年年扩展。1998年,85岁 高 龄 的 他 终 于 实 现了自己的誓言。
植树夫妻———李旻果和丈夫马悠博士常年致力于云南热带雨林的保护工作。2008年,他们成立了中国首个民间生物多样性保护区。2010年,马 悠 病 逝,李 旻 果 独 自 坚 守。 至2017年,他们已经种植出 300 多 万 株 植物,基本恢复了雨林生态小气候……
“植树”老 人 白 方 礼———白 方 礼,河 北 沧州人。1987年,74岁的白方礼决定靠蹬三轮挣钱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2005年9 月 23 日,92 岁的白方礼老人安详地离世。他蹬三轮近20年,用35万 元 善 款,圆 了三百多个贫困孩子的上学梦。《植树的牧羊人》教学预设20191119
灵溪镇第五中学 刘日良
学习目标
在默读的基础上学会圈点勾画,并列出思维导图;
根据思维导图,学会有选择地阅读、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
能结合原著比较阅读,深入领会译本小说的精髓,培养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
结合小说特点,学会分析阅读。
学习难点
通过比较分析,学会深度阅读小说。
课前准备
默读小说,根据已有经验列出思维导图。
课堂预设
1.学生导图呈现,掌握小说主要故事情节,学会抓住小说关键要素复数故事。
导图示例:
默读文章,通过圈点勾画,学会分析主人公艾丽泽·布菲的人物形象。
【描述例句】
(1)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2)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3)他的那条大狗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4)和牧羊人呆在一起,让人心里很平静。
……
【人物评价】
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
他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
他是一个有着非凡毅力和坚定信念的人。
他是一个不计名利、不图回报、毫无私心的人。
他是一个勤劳的人。
他是一个有着心灵的伟大节操的人。
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他是一个单纯的人
……
【作家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艾力泽·布菲敬仰和赞美之情。
优化思维导图,学会通过小说的特色展开相应的深度阅读。
(1)【小说特色】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A.情节——事件·发展
B.线索——不变·变化
C.人物——形象·品质
D.环境——自然·社会
E.主题——生命·生活
(2)【文选例读】比较阅读,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选段1】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从昨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着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枯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倒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候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景象。如今,却一点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大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这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象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时过夜的念头。
【选段2】
在我1913年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的幸福、舒适。树林留住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泉水又冒了出来。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这些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来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回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结论】环境描写:对比,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
通过拓展阅读,结合任务型选题(三选一),学会深入文本探讨问题,培养思辨能力。
1、1953年,法国作家让·乔诺应美国的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写了《植树的男人》。选入课本时改为现在的题目,内容也作了删改,你喜欢哪个版本?
2、《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作家、电影编剧让·乔诺写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曾经遭到出版社的退稿。但是一经面世,却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引发了众多的人到普罗旺斯地区去探访这位植树的牧羊人。为什么会出现人们愿意相信这个故事及故事中的主人公是真实存在的?
3、《植树的牧羊人》哪些景物具有特殊的意义?
【参考理解】 1、略。(如:对比手法的运用。本文整体采用对比的写法,通过阿尔卑斯山地区前后的变化,来揭示文章的主题:植树老人的伟大和崇高。如:小说情节详略的安排……)
2、(1)第一人称叙事。用第一人称叙事,反映的自己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这样就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这样的故事内容才能使读者信服。
(2)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精神面貌。环境描写不仅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情节饱满,而且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文中牧羊人的形象很多都是通过环境描写来完成的。比如用牧羊人小屋的描写来反映出老人的自信、平和的性格;再比如用山毛榉树的高和橡树林的茂盛来烘托老人的坚强。
3、作品中的某些暗语(象征),如:
【橡子】橡子树果实,欧洲人在灾荒时的重要食物,它是坚果类唯一被视为象征“爱情”的坚果,故又名“爱情坚果”!橡子橡果只有长在长大的大树上,所以象征耐心,作为长期努力的结果。
【薰衣草】法国的普罗旺斯地区早 在 18 世 纪就因薰衣草而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
花语中包含 着“等 待 爱 情、等 待 奇 迹、等 待无望 的 爱”。
【薄荷】薄 荷 的 花语是“愿与你再次相逢”和“有 德 之 人”。“薄 荷”这一意象还代表着希望,代表着和曾经错过的人或事物,能 再 次 相 遇、相 亲 和 相 爱。
作业:语文作业本
板书
【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上,基于学生阅读的具体学情,从导图入手,引导学生学习小说阅读的方法和评析的重点,板块衔接,层次清楚。从内容角度看,应在两课时完成。公开课以完成文本的解读为主,拓展阅读置于第二课时。
在优化导图设计方面,可以提供更多的讨论和思考时间,让你学生在比较重发现问题并指导自己的阅读。人物评析方面也可以适当放慢速度,适当归结赏评的方法,以便为今后的记叙类文章阅读做好铺垫。
从后续跟进的第二课时来看,学生的思维水平参差不齐,少数还不能深入解读其中的内涵。但方法的渗透,自主的评议,有力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需要坚持。
【附录】植树的男人(全本)
法国版愚公移山,在给孩子读书的时候,传承的是高贵和勇敢的精神。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个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个地区的东部的和南部是迪朗斯河北部是德罗姆河西部是孔塔-弗内森平原和旺图山。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
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从昨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
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着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枯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倒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候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景象。如今,却一点生气也没有了。
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大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这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象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时过夜的念头。
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粮。我远远地看见有一个黑影。开始,我以为是一棵枯树,但不管怎样,我还朝那走了过去。
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有三十来只羊,懒懒地卧在滚烫的山地上
放羊的男人的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
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丝丝的。井台上,装着简单的吊绳。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常常会这样。不过,他显
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房顶很结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
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没有一点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气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反烟袋递给他。可是,他回答说他不吸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他好象早就知道我会在他家里过夜。
因为,最近的村子离这儿也有一天半的路程。我了解这一带,仅有的四五个村子都远离公路,散布在深山里。村子里,住的大多是伐木工和烧炭工,日子过得很艰苦。这里,一年到头,气候都很恶劣。村里的房子,一家挨着一家,人们却只顾自己,从不关心别人。
这里的人们只有一个念头:赶快想办法,逃离这个鬼地方。
男人们把烧好的木炭送到城里,然后再回来。重复这种没有尽头的枯燥生活,再坚强的人,也会被折磨得发疯。女人们互相怨恨,无论什么事都要争个高低:争木炭卖的多少,争教堂里的座位。。。。争来争去,没完没了。
再加上这刮不完的风,吹得人发狂,自杀和精神病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
牧羊人不抽烟。他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了一堆橡子。接着上,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有缝隙的橡子,捡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和牧羊人呆在一起,让人心里很平静。第二天,我向他提出,要在他家再住一天。不是我需要休息,而是我很好奇,想知道更多牧羊人的事情。他痛快地答应了。我感觉,没有什么事情能打乱他的生活。他要赶着羊群去吃草了。出发前,他把装着橡子的袋子在水里泡了一下。 我发现,他没有带木棍,而是拿了一根一米半长,大姆指粗的铁棍。
我假装随便溜达,走在和他平行的山路上。羊吃草的地方在一个山窝里。牧羊人让大狗看着羊群,然后爬到我站的地方。 我以为他要来说我,嫌我一直跟着他,可是他没有。这本来是他要走的路。他还说,如果我没事,可以和他一起去。
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在坑里轻轻地放进一颗橡子,再仔细埋上泥土。
他是在种橡树!
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
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以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什么想不到的原因死掉。
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
听到这,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有五十多岁了。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
可是,他先失去了唯一的儿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作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那时,虽然我还年轻,但也过着单身的生活,多少懂得怎样去接近那些孤独的灵魂。可是二十岁的年轻人,很容易用自己的标准去看未来,只看重成就。我说:“三十年后,这一万棵树会长得很茂盛啊!”牧羊人听了,平静地说到:“如果老天允许,让我再活三十年,那我种下的树就数不清了。到那时,这一成棵树不过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了。”那时,他已经开始试着种山毛榉。他在房子边上,开辟了一个苗圃,因为担心羊群咬坏树苗,还用篱笆围了起来。小树苗长得很壮,看上去很美。他还打算在山谷里种白桦树。据他说,那里离地面几米深的地下,就有水源。
第二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毎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呆了五年。作为一个步兵团的士兵,我没有工夫去想那些树。再说,这事本来也没有给我留下多深的印象。我只当他是一个狂人,像我收集的邮票一样,很快就被淡忘了。
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荒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些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五年来,我见过太多的人死去,所以,忍不住也会想,那个植树的牧羊人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在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眼里,五十多岁的人已经是只有等死的老人了。
可是牧羊人没有死。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
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块,最大的一块,有十一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处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是五年前种的,也就是1915年,我正在维丹战场上的时候。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牧羊人的创造就像是水上的涟漪,一波一波,向外传递。不过他本人并没有在意,只是执著地做着自己的事,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
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很久以前,溪水也曾这样哗哗地流淌吧!
这此废弃的村庄中,有一些是在古代高卢罗马人村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考古学家曾经在这挖出过鱼钩。可是,进入二十世纪,这里的人们却不得不求助于储水罐。
风也帮助了种子的传播。伴着溪水一起回来的,还有柳树、花园、草场野花,以及被告美景吸引来的人们。不过这些变化来得十分缓慢,它悄悄地进入人们的生活,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来这里打野兔和野猪的猎人,一定也看到了这些茂盛生长的小树。但是,他们以为这是大自然的造化。正因为如此,没有人注意到老人做的事,也没有人来打扰他。要不然,他的工作一定会受到阻挠。在这些村子里,在那些官员中,谁会相信,有人这样无私地为别人奉献呢?
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者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我没有计算过他经历了多少挫折和失败。但是,可以想象,完成这样一个杰作,需要克服多少困难,需要多少的勇气去战胜绝望!
有一年,他种了一万多棵枫树。可是,一棵也没活下来。第二年,他放弃枫树,改种了山猫榉。结果,山毛榉长得比橡树还要茂盛。这位不寻常的老人,多年来,一直独自一人默默地种着树。孤独的生活让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来,几乎失去了说话的习惯。也许,对他来说,语言并没有那么重要。
1933年,有一个护林员来过,告诉他,不许在野外生火,以免影响这片“天然”树林的生长。这位天真的护林员说,他从没见过一片树林会“自然”形成。那时候,老人要到离家十二公里以外的地方去种山毛榉。他已经是七十五岁的高龄,往返的路程太远了。于是,他打算在途中,在自己种的林子里盖一间小屋。
第二年,小屋就盖好了。
1935年,一个规模不小的政府代表团来视察这片“天然”树林。他们当中有一个林业部的大人物,一个政府议员,还有一些技术人员。他们说了很多的废话,决定要做些什么。不过,幸亏他们只是说说,实际上什么也没做。唯一的做了一件有用的事,就是把这片树林划为国家保护区,禁止人们在林区内砍伐。这些小树充满了活力,深深打动了人们的心,就连政府议员也被感动了。
我有一个护林员的朋友,也在这个代表团中。我把老人种树的秘密告诉了他。代表团访问一周后,我们一起去见了植树的老人。在离代表团视察过的树林大约二十公里以外的地方,老人正在专心地种树。这位护林员不愧是我的朋友。他懂得珍贵东西的价值,也懂得保持沉默。我随身带了几个鸡蛋,三个人分着吃了。然后,在沉默中,一起欣赏这片风景。
我们走过的山坡上,到处长满六七米高的树。我还记得,1913年我在这里看到的景象,那片荒漠。。。宁静而有规律地工作;高地上的新鲜空气,粗茶淡饭后 还有安祥、平和的心态。这一切让这位老人的身体格外结实。这是一位上帝派来的勇士。我不知道,他还要在多少公顷的土地上,种满树林。临行前,我的朋友给老人提了一些小小的建议,告诉他,什么树适合在这里生长。不过,他并不坚持。他后来跟我说:“这位老人比我懂得怎样种树。”
我们在一起又走了一个多小时。有个念头一直在他脑子里转。终于,他说了出来:“老人家比谁知道的都多,他知道如何找到幸福!”多亏了这位朋友,这片树林和老人的幸福才能延续下去。他派了三个护林员,保护这片树林。不知道他用了什么方法,让这三个护林员,对伐木工的任何贿赂都不动心。
只有1939年的战争,曾经威胁到这片树林。当时,汽车靠燃气运转,需要用不完的木炭,人们开始砍伐1910年种的橡树。幸亏,这里离公路太远,伐木公司赚不到钱,只好停止了砍伐。不过植树的老人并没有察觉,他在三十公里以外,专心地种着树。就像他根本不知道1914年发生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他对1939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一无所知。
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八十七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虽然是在战后的废墟中,这里还是有一趟公共汽车,往返于迪朗斯河谷和大山之间。也许是现代的交通工具走得太快,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多亏了一些村子的名字,我才相信,我确实来过这个曾经是废墟的地方。
我在一个叫维容的地方下了车。
1913年的时候,这里的十几栋房子里,只住了三户人家。他们以狩猎为生,性格孤僻,互相仇视,身体和精神状态与原始人差不多。房子四周,是被野草占据的废墟。对他们来说,生活就是等死,没有一点希望。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很难培养出宽厚、善良的美德。
现在,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 高处传来水流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声音;更令人吃惊的是,我真的听到了水流进池子里的声响。村里人建了一个水池,泉水不断地从地下涌出来。泉水边,种着一棵椴树,看上去有四岁了,枝叶十分茂盛。它是这里起死回生的见证。
维容的一切让人看到希望。人们清理了废墟,拆掉了旧墙,盖了五座新房子。小村子里,现在住着二十八口人。其中有四对年轻的夫妇。房子的油漆还很新,周围是花园和菜园,种着白菜、玫瑰、大葱、金鱼草、芹菜,还有银莲花。花草和蔬菜混种在一起,却井井有条。这里变成了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从这里,我开始徒步行走。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人们的生活并不安宁。但是,灾难已经过去,希望又复活了。山丘上,是一块块整齐的麦田;山谷里,是一片片绿油油的草甸。
只用了八年的时间,这里就重新充满了生气。又变得富饶了。在我1913年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的幸福、舒适。
树林留住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泉水又冒了出来。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
这些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来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回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每当我想起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和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
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1947年,植树的老人艾力泽布菲在巴农养老院,安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