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精品课件+视频素材+知识背记手册+达标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精品课件+视频素材+知识背记手册+达标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9.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05 16:13:1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堂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2020·安徽中考真题)1921年春,列宁开始重新思考利用资本主义建设新俄国这一问题。“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思想的提出,是列宁基于现实的思考。当时的“现实”是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
C.外国武装干涉威胁新生政权 D.苏联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障碍
2.(2021年四川自贡中考真题)阅读下图,造成苏俄(联)农民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编制
A.实施固定粮食税 B.实行实物配给制
C.推行余粮收集制 D.实现农业集体化
3.(2021·广东深圳市·九年级一模)1929年至1936年,经济大危机从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各国的政治危机,世界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中。而这一时期的苏联风景这边独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到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苏联风景这边独好的主要原因是
A.废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 B.实行计划经济,探索出苏联模式
C.批判个人崇拜,发动垦荒运动 D.取消苏共领导地位,倡导政治多元化
4.(2021·淮阳第一高级中学九年级期末)1920年,列宁说:“我们应该意识到,应该记住,经济战线上的战争是更困难、更长久的;要在这个战线上获胜,必须使更多的工人和农民变得主动、积极和忠诚……”为了“在这个战线上获胜”,苏俄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 D.进行农业集体化
5.(2021·河南许昌市·九年级一模)列宁说,“向社会主义过被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者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由此苏俄推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第一个五年计划
6.(2021年南京中考真题)“初期的强制措施给农业生产造成了破坏,粮食总产量在1931-1932年出现下降,经历1933-1937年的增长,在1937年达到俄国历史上的最高点。从1938年又开始下降,1940年的总产量比1928年仅有10%的增长。”材料体现的是
A.苏维埃政权的措施与意义 B.经济大危机的蔓延与缓解
C.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与效果 D.二战后苏联的改革与变化
7.(2021·山东聊城市·九年级期末)下图为苏联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变化示意图,导致其变化的原因是
A.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大规模农业集体化 D.“斯大林模式”
8.(2021·河南开封市·九年级期末)“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的政策是
A.新经济政策 B.农业集体化政策 C.实行工业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9.(2019·广东初三二模)下表是苏联1928年至1937年粮食、肉类产量的统计表。该表数据变化说明了
新经济政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B.农业为工业化建设作出牺牲
C.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成效一般 D.西方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影响
10.(2021·沭阳县修远中学九年级期末)“集体化和导致农村衰败的过度粮食征收,引起了1932-1933年的饥荒蔓延”材料评述的应该是
A.十月革命的国内意义 B.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赫鲁晓夫改革的实际效果
11.(2021·河南南阳市·九年级期末)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等。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新经济政策深得人心 B.农业集体化推进
C.工业化取得显著成效 D.文学和艺术空前繁荣
12.(2020·福建初三一模)如图所示建设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基于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苏联模式的推行
C.赫鲁晓夫的领导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3.(2021·山东临沂市·九年级期末)《全球通史》中写道:“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标志该“制度”形成的新宪法颁布于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3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14.(2021·湖南长沙市·九年级期末)《赤都心史》是瞿秋白1921-1922年访苏期间所写的散文集,其中记载:一女仆说她的兄弟在乡间耕地,今年春天收成或者还好,雨水若是不足那可没希望了。粮食年年政府收尽,乡间生活也没有城里人说的那样好。我告诉她,今年实行课税法,不至于尽收粮食,可以多种下些种子。瞿秋白的说法反应了当时苏俄(联)
A.土地收归国有,统一赋税 B.实行余粮征集制
C.征收粮食税 D.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15.(2021·山东德州市·九年级期末)普京在评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优劣时说:“如果不是集中全国的资源,苏联是无法同纳粹德国展开战争的。…但是,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导致经济的崩溃。”据此可知,普京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态度是
A.完全肯定 B.全盘否定 C.客观公正 D.依据自己的喜好
材料题
16.(2021·河南信阳市·九年级期末)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苏俄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为主题的图文展,邀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材料一 读图释史
材料二 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了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根据图二,概括1913-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1921-1925年变化趋势出现的政策因素。
(3)根据材料二,指出维尔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认识变化的原因。
17.(2021·安徽合肥市·九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解决劳动力问题,彼得一世于1721年颁令准许商人将整个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但农奴和土地不准分开买卖,以維护农奴制度不可侵犯,……,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广大农民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严重地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到19世纪中叶,农奴制已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方·近代史编》
(1)材料一中,彼得一世“为解决劳动力问题”,采取的办法是什么 概括19世纪中叶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最大障碍的原因。
材料二: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谈什么主义部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和貨币流通,商品交捩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赵振英《浅析列宁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土地问题的研究》
(2)材料二列宁经济思想的转变,在苏俄的农业政策上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三
(3)造成材料三苏联经济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从俄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们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5张PPT)
部编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备课无忧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新课导入
你知道这段话针对苏俄的哪项政策吗?
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这样的说法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
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
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列宁
斯大林
板书课题
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目标1:根据教材内容和所给材料,总结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和作用;
目标2:知道苏联成立的时间;总结归纳苏联工业化的特点、过程和成果;归纳农业集体化的目的和措施;
目标3:理解“苏联模式”的含义以及评价;
目标4:通过回顾知识、动手建构知识体系,培养综合归纳的历史思维能力。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识记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时间、两个五年计划、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等基本史实。
自学识记

农民喜迎新政策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视频: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时间:1918—1921年
目的:为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和武装干涉
内容:主要实行余粮征集制,对大中小型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和食品由国家集中分配,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目标导学一、新经济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课讲解
特点: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
作用:
(1)积极:为平息国内叛乱和粉碎外国武装干涉提供了重要保障,保卫了十月革命的伟大成果
(2)消极:它不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制约了苏俄经济的发展,引发民众不满(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指出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当时所面临的问题:
材料一:
1920年底,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材料二:
在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中,参加者占领要塞,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立即取消粮食征购队”等口号。
材料研读
 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叛乱和武装干涉后,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工人常常处于饥饿之中,农民对余粮征集制不满,工农联盟受到威胁。在唐波夫省、乌克兰、顿河流域和西伯利亚等地,不断出现农民以各种形式对抗苏维埃政权的活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必须改变。
○ 结合俄国的现实和列宁的话,讨论一下,为什么“余粮收集制”不能继续实行了?
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遭受长期战争破坏的经济亟待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用强制性经济统制手段来管理经济,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不满。它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 从课文的描述中,你了解到新经济政策涵盖了哪些领域的措施?其效果如何?
材料研读
知识延伸
列宁
3.实施:为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4.内容
(1)(农业)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2)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商业);
(3)(工业)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
(4)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农业总产值% 种植业% 畜牧业% 粮食(万吨) 牛(万头)
1913 100 100 100 7650 6060
1920 67 64 72 4519 5250
1925 112 107 121 7247 6210
1913—1925年农业的发展
1913年—1926年苏俄的工业生产情况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1926年
总产值(亿卢布) 102.51 14.10 77.39 110.83
产值指数 100 13.8 75.5 108.1
5.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阅读教材,归纳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1)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120
100
80
60
40
20
0
谷物产量
工业总产量
1925年
1913年
1920年
(2)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开始从本国国情出发,是对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
5.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启示: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农民踊跃交纳粮食税(1922年)
由于实行新经济政策,耶戈列夫斯克地方农民的积极性迅速提高。
看图学史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实施时间 战争时期1918—1920年
原因 政权危机,物资匮乏
目的 结束战争,巩固政权
内 容 农业:余粮收集制 工业:工业国有化 商业:取消商品贸易
影响或 意义 确保战争胜利,巩固政权。
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启示:
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1921—1925年列宁在世
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人们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加剧,恢复和发展经济。
恢复和发展经济,巩固政权。
农业:以国家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剩余的粮食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 工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型企业。
流通领域:恢复商品贸易。
恢复和发展了经济,巩固了政权。
到了1924年,列宁去世,斯大林掌握党政大权,而且形势发生了变化。
知识延伸
新经济政策“新”在将社会主义经济同商品经济、开放市场、自由贸易联系起来。其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地、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推进以发展生产力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建设。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知识延伸
苏俄经济政策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到新经济政策给我们什么启示?
政策的制定应符合本国国情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同时要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鉴往知来
知识延伸

苏联速变工业强国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新课讲解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苏联的国土面积达到了2240万平方千米,为世界上面积第一的国家。
苏联建立:
俄罗斯联邦
1922年苏联成立
俄罗斯联邦
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
白俄罗斯
1925年加入的有
乌兹别克
土库曼
1929年加入的有
哈萨克
塔吉克
吉尔吉斯
1940年加入的有
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
立陶宛
摩尔多瓦
1940年苏联有15个加盟共和国
1922年 苏联成立
看图学史
苏联国旗
苏联国徽
沙俄
苏俄
苏联
俄罗斯
1917年之前
1917-1922
1922-1991
1991-今
如何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
看图学史
1924年列宁逝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接力棒交到了斯大林手中。
斯大林
看图学史
工业落后的穷国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汪洋大海中的孤岛
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之而后快。
此时的苏联……
材料研读
【合作探究】1.阅读材料,概括苏联工业化建设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
材料一: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必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到。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材料三: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大国崛起》
材料二: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之而后快。
工业落后
受帝国主义的威胁
合作探究
内因
外因
【合作探究】2.阅读教材,概括苏联是如何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工业强国的?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一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苏联一五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1928-1937年,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合作探究
相关史事: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经济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落后,苏联应该摒弃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据苏联统计,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的工业化速度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斯大林(1879-1953)
相关史事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必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到。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斯大林的选择
斯大林的愿望
如何实现
措施: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特点一:优先发展重工业
特点二: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
苏联工业化的特点
材料研读
斯大林: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农民必须要作出牺牲。
特点三:以牺牲农业发展和农民利益为代价
材料研读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T-34型坦克,作为二战中性能最好的坦克之一,共生产了四万辆
喀秋莎火箭炮在怒吼
PPSH(波波沙)-41冲锋枪,共产六百万枝
看图学史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由沙皇时代的2.6%上升到1937年的13.7%。
苏联的工业化成就
看图学史
播放视频:苏联工业化成就及问题
4.苏联人民的建设热情和奉献精神。
思考: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苏联宣传画:在斯大林同志领导下不顾一切地向共产主义前进
1.苏联政府对重工业的高度重视和巨额投资。
2.国家实行高积累政策。
3.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
合作探究
讨论:你如何评价苏联工业化中的指令性计划?
1.指令性计划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2.农业、轻工业与重工业发展不平衡,这种排斥市场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日益僵化。
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
苏联的工业化
合作探究

牺牲农业促工业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相关史事:斯大林认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农民必须要作出牺牲。农业集体化就是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在农业集体化的浪潮中,新经济政策被终止,农民都要加入集体化农庄。农民的住宅、家禽、小家畜等一律公有化。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苏联工业化过程中需要的粮食和原料从哪来?
新课讲解
目标导学三、农业集体化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为了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1937年,完成农业集体化
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放弃新经济政策,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组建拖拉机站为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①目的:
②措施:
③完成:
斯大林认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农民必须要做出牺牲。农业集体化就是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重要生产资料公有化。
看图学史
想一想: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产生了什么问题?
消极性: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合作探究
情景探究:苏联的农民还有积极性吗?
在莫斯科市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说:“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 ”
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 ”
——姜长斌《读懂斯大林》

苏联模式弊端多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新课讲解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苏维埃政权。
1)工业:
2)农业:
2.经济上: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企业一律收归国有
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农村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消灭富农
我们苏联已经确立了
社会主义制度。
斯大林说这句话
的依据是什么?
1.政治上:
目标导学四、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
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也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
1、什么是斯大林模式?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
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经济方面---忽视商品经济,重视计划经济
政治方面---忽视民主法制,个人高度专权
阅读教材说出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特征。
标志
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特征
【合作探究】结合所学,分析归纳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积极
消极
影响
它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根据不断发展的生产力水平适时调整生产关系。
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合作探究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所占地位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煤 6 6 4 3 4 3
钢 5 5 5 4 3 3
合作探究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
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解体。—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
斯大林不是在所有问题上,而是在一些问题上犯了错误;斯大林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总起来还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
合作探究
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积极性
消极性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阻碍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合作探究
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轻工业发展落后
苏联模式的弊端也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看图学史
(1)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2)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
(4)发展经济时要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启示呢?
素养提升
苏联模式是苏维埃时期苏联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组织体系和思想体系。这一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其采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它的关键要害在于树立个人崇拜。它践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基本原则,以长官意志取代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集中制,个人崇拜出现于斯大林时期,但在50年代后逐渐得到巩固,这也成了苏联解体的因素之一。
课堂总结
课堂板书
1.(2021年云南昆明中考真题)为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苏俄政府开始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A.新经济政策 B.两个五年计划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十月革命后,苏联实行余粮收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极其不满。从1921年起,苏联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取代了原来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用粮食税取代了余粮收集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故A正确; 苏联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1928年至1932年。 苏联实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1933年至1937年,使苏联开始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强国,故B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是从1956-1964年,故C错误; 1985年至1991年,戈尔巴乔夫开始改革,故D错误。综上故选A。
【答案】A
课后巩固
2.(2021年四川凉山中考真题)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苏联是
A.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 B.工农兵社会主义国家
C.工兵代表社会主义国家 D.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故D正确;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工农兵社会主义国家、工兵代表社会主义国家都不符合史实,故ABC错误。
【答案】D
课后巩固
3.(2021年南京中考真题)“初期的强制措施给农业生产造成了破坏,粮食总产量在1931-1932年出现下降,经历1933-1937年的增长,在1937年达到俄国历史上的最高点。从1938年又开始下降,1940年的总产量比1928年仅有10%的增长。”材料体现的是
A.苏维埃政权的措施与意义 B.经济大危机的蔓延与缓解
C.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与效果 D.二战后苏联的改革与变化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28年开始,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建设。农业集体化将农民的土地和其他的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利益收到损害,导致苏联农业发展相对滞缓。C正确;题干主题是农业生产,与苏维埃政权建设无关。A错误;经济大危机仅仅发生于资本主义世界。B错误;材料所涉及的时间范围是1931-1940年,不属于二战后。D错误。综上故选C。
【答案】C
课后巩固
4.(2021年广东中考真题)1921年,列宁曾就新经济政策说过,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就不可能建立正常的关系,就不可能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列宁强调的是
A.加快农业集体化的紧迫性 B.巩固工农联盟的必要性
C.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可能性 D.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解析】根据“如果不……无产阶级和农民就不可能建立正常的关系,就不可能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可知,列宁强调新经济政策对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故选B;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农业集体化方针,排除A;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且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国家工业化,排除C;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答案】B
课后巩固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堂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2020·安徽中考真题)1921年春,列宁开始重新思考利用资本主义建设新俄国这一问题。“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思想的提出,是列宁基于现实的思考。当时的“现实”是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
C.外国武装干涉威胁新生政权 D.苏联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障碍
【答案】B
【解析】当时的“现实”指的是新经济政策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导致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春,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故B符合题意;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十月革命中被推翻,排除A;十月革命胜利后,经过3年的艰苦斗争,苏维埃政府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新生政权,排除C;苏联模式在1936年形成,排除D。故选B。
2.(2021年四川自贡中考真题)阅读下图,造成苏俄(联)农民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编制
A.实施固定粮食税 B.实行实物配给制
C.推行余粮收集制 D.实现农业集体化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1920—1924年间,苏俄(联)农民的平均税款不断减少,这主要是粮食税实施的结果,故A正确;实物配给制的废除是在1921年,不是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余粮收集制在1921年已经被取消,故C错误;苏联1927年开始实行农业逐步实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与表格时间不符,故D错误。
3.(2021·广东深圳市·九年级一模)1929年至1936年,经济大危机从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各国的政治危机,世界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中。而这一时期的苏联风景这边独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到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苏联风景这边独好的主要原因是
A.废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 B.实行计划经济,探索出苏联模式
C.批判个人崇拜,发动垦荒运动 D.取消苏共领导地位,倡导政治多元化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的时间是1929年至1936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行两个五年计划,探索出苏联模式,使得苏联成为工业强国,B符合题意;ACD三项的事件不符合题干的时间,排除;故选B。
4.(2021·淮阳第一高级中学九年级期末)1920年,列宁说:“我们应该意识到,应该记住,经济战线上的战争是更困难、更长久的;要在这个战线上获胜,必须使更多的工人和农民变得主动、积极和忠诚……”为了“在这个战线上获胜”,苏俄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 D.进行农业集体化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经济战线上的战争……要在这个战线上获胜,必须使更多的工人和农民变得主动、积极和忠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指的是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准备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行,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是国民经济稳步发展,B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是苏俄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排除A;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采取的措施,排除CD。故选B。
5.(2021·河南许昌市·九年级一模)列宁说,“向社会主义过被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者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由此苏俄推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第一个五年计划
【答案】B
【详解】根据“不能实现从小生产者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可知苏俄利用资本主义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政策是新经济政策,故选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排斥市场,排除A;斯大林模式和第一个五年计划都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没有利用资本主义,排除CD。
6.(2021年南京中考真题)“初期的强制措施给农业生产造成了破坏,粮食总产量在1931-1932年出现下降,经历1933-1937年的增长,在1937年达到俄国历史上的最高点。从1938年又开始下降,1940年的总产量比1928年仅有10%的增长。”材料体现的是
A.苏维埃政权的措施与意义 B.经济大危机的蔓延与缓解
C.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与效果 D.二战后苏联的改革与变化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28年开始,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建设。农业集体化将农民的土地和其他的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利益收到损害,导致苏联农业发展相对滞缓。C正确;题干主题是农业生产,与苏维埃政权建设无关。A错误;经济大危机仅仅发生于资本主义世界。B错误;材料所涉及的时间范围是1931-1940年,不属于二战后。D错误。综上故选C。
7.(2021·山东聊城市·九年级期末)下图为苏联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变化示意图,导致其变化的原因是
A.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大规模农业集体化 D.“斯大林模式”
【答案】D
【详解】据“苏联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变化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工业总产值比例大幅度提高,导致其变化的原因是斯大林模式。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D符合题意;ABC项与苏联工业总产值大幅度增长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D。
8.(2021·河南开封市·九年级期末)“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的政策是
A.新经济政策 B.农业集体化政策 C.实行工业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战后的苏俄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因此,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A正确;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实行计划经济,排斥市场经济,排除B;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排除市场和商品经济,排除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实行的特殊政策,这一政策实行计划经济,排斥市场经济,排除D。故选A。
9.(2019·广东初三二模)下表是苏联1928年至1937年粮食、肉类产量的统计表。该表数据变化说明了
新经济政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B.农业为工业化建设作出牺牲
C.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成效一般 D.西方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影响
【答案】B
【解析】表格数据反映的是苏联1928年至1937年粮食、肉类产量的统计表。该表的数据变化特别农业人均产量数据变少说明了农业为工业化建设作出牺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B正确;新经济政策从1921年开始实施,与材料时间不符。A错误;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工业总产值跃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成果显著,C错误;由于苏联实行计划经济,并没有受到西方经济危机的太大影响。D错误。综上故选B。
10.(2021·沭阳县修远中学九年级期末)“集体化和导致农村衰败的过度粮食征收,引起了1932-1933年的饥荒蔓延”材料评述的应该是
A.十月革命的国内意义 B.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赫鲁晓夫改革的实际效果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集体化和导致农村衰败的过度粮食征收,引起了1932—1933年的饥荒蔓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列宁逝世后,由斯大林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逐渐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也就是斯大林模式。斯大林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重点发展重工业,在农村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过度剥削农民,导致了农村衰败并引起了1932—1933年的饥荒和疾病蔓延。因此,材料反映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故选C项;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并进行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
11.(2021·河南南阳市·九年级期末)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等。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新经济政策深得人心 B.农业集体化推进
C.工业化取得显著成效 D.文学和艺术空前繁荣
【答案】C
【详解】依据题干“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可知是因为美国遭受1929-193年的经济大危机,而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通过实施五年计划,工业化取得显著成效,因此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优点吸引了美国人的注意,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后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正确;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于1921年开始实施的经济政策,但是随着斯大林上台,开展工业化建设,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取消,A排除;依据题干,可知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实施五年计划,工业化取得显著成效,并非农业集体化的成效,也不是因为文学艺术的繁荣,BD排除。故选C。
12.(2020·福建初三一模)如图所示建设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基于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苏联模式的推行
C.赫鲁晓夫的领导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答案】B
【解析】依据图片“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量的世界比例”可知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英、法、德等其他国家,在欧洲国家中排第一;“苏联集体农庄数量的变化”在1937年达到最高。结合课本所学,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第一、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超过法、英、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到1937年苏联全国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基础上,形成了斯大林模式。B正确;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主要是利益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A排除;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领导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重点是在农业。C排除;1985年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导致苏联的解体。D排除;故选B。
13.(2021·山东临沂市·九年级期末)《全球通史》中写道:“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标志该“制度”形成的新宪法颁布于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3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这个制度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结合所学可知,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通过五年计划和农业集体化运动,苏联迅速由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先进的工业国。1936年苏联新宪法通过,宣布建成了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一一苏联模式的形成。故C符合题意;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苏联模式早已经形成,故AB不符合题意;20世纪20年代,苏联模式尚未形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2021·湖南长沙市·九年级期末)《赤都心史》是瞿秋白1921-1922年访苏期间所写的散文集,其中记载:一女仆说她的兄弟在乡间耕地,今年春天收成或者还好,雨水若是不足那可没希望了。粮食年年政府收尽,乡间生活也没有城里人说的那样好。我告诉她,今年实行课税法,不至于尽收粮食,可以多种下些种子。瞿秋白的说法反应了当时苏俄(联)
A.土地收归国有,统一赋税 B.实行余粮征集制
C.征收粮食税 D.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女仆”认为乡间生活不好的原因是粮食年年政府收尽。苏俄政府在列宁的领导下,采取新经济政策,农业以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使人觉得“可以多种下些种子”,故C正确;土地收归国有,统一赋税与题干信息不符合,故A错误;余粮收集制是造成农民不满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农业集体化是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实现的政策,故D错误。综上故选C。
15.(2021·山东德州市·九年级期末)普京在评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优劣时说:“如果不是集中全国的资源,苏联是无法同纳粹德国展开战争的。…但是,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导致经济的崩溃。”据此可知,普京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态度是
A.完全肯定 B.全盘否定 C.客观公正 D.依据自己的喜好
【答案】C
【详解】分析题干的“如果不是集中全国的资源,苏联是无法同纳粹德国展开战争的……但是,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导致经济的崩溃。”可以看出普京既看到了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作用,又点出了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因此,普京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态度是客观公正的,故C符合题意;完全肯定与题干的“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导致经济的崩溃”矛盾,故A不符合题意;全盘否定与题干的“如果不是集中全国的资源,苏联是无法同纳粹德国展开战争的”矛盾,故B不符合题意;依据自己的喜好的说法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材料题
16.(2021·河南信阳市·九年级期末)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苏俄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为主题的图文展,邀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材料一 读图释史
材料二 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了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根据图二,概括1913-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1921-1925年变化趋势出现的政策因素。
(3)根据材料二,指出维尔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认识变化的原因。
【答案】(1)事件:十月革命的胜利。历史意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趋势:1913-1921年下降;1921-1925年上升。政策因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3)变化:从怀疑到赞赏。原因: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或计划经济手段使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详解】
(1)事件:从图片中“列宁宣布苏维埃政权成立”可得出是十月革命的胜利。历史意义:根据所学可概括得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趋势:从图片中的数据可得出1913-1921年下降;1921-1925年上升。政策因素: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得出这一时期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出现粮食产量大增。
(3)变化:根据“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到“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可得出态度是从怀疑到赞赏。原因:根据“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可从斯大林的工业化成就进行概括,即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或计划经济手段使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17.(2021·安徽合肥市·九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解决劳动力问题,彼得一世于1721年颁令准许商人将整个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但农奴和土地不准分开买卖,以維护农奴制度不可侵犯,……,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广大农民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严重地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到19世纪中叶,农奴制已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方·近代史编》
(1)材料一中,彼得一世“为解决劳动力问题”,采取的办法是什么 概括19世纪中叶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最大障碍的原因。
材料二: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谈什么主义部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和貨币流通,商品交捩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赵振英《浅析列宁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土地问题的研究》
(2)材料二列宁经济思想的转变,在苏俄的农业政策上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三
(3)造成材料三苏联经济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从俄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们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答案】(1)办法:颁布法令,使农奴和土地一起出售,禁止土地和农奴分开出售,维护农奴制度。
原因:农奴制下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由此缺乏来源,使得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因此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
(2)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余粮归农属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
(3)原因:苏联实行计划经济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使得国民经济比例不协调。
认识:我们在经济发展要一切从国情出发,根据本国发展实际,调整产业政策,促进一二三产业间的合理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详解】
(1)办法:结合材料信息“彼得一世于1721年颁令准许商人将整个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但农奴和土地不准分开买卖,以維护农奴制度不可侵犯”可知,彼得一世采取的办法是颁布法令,使农奴和土地一起出售,禁止土地和农奴分开出售,维护农奴制度。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农奴制,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地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由此缺乏来源,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因此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在苏维埃俄国内忧外患、经济苦难的情况下,苏俄政府实行余粮征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引起农民为代表的广大老百姓极其不满;在战时共产主义实施后,列宁同志经过充分考虑,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从而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内容体现在: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余粮归农属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
(3)原因:结合表格信息可知,1925年-1932年间,苏联工业总产值、钢铁产量增长较快,但是粮食产量增长较小,其原因是由于苏联实行计划经济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使得国民经济比例不协调。
认识:苏联为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实行计划经济,推动了工业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三大产业间的不协调,农业和轻工业严重滞后。这启示我们在经济发展要一切从国情出发,根据本国发展实际,调整产业政策,促进一二三产业间的合理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知识背记手册
【背记关键词】
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苏联、斯大林、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
一、列宁的探索
1、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实行新经济政策:
(1)时间:1921年春
(2)内容:征收粮食税;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3)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作用: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
(5)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二、斯大林的探索1、措施:进行工业化建设;实行农业集体化。
2、工业化建设 (1)措施:实施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2)成就:1928~1937年,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三、苏联模式的形成: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2、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3、对苏联模式的评价: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4、苏联模式弊端:(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2)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3)指令计划压制地方与企业的积极性。
5、启示:⑴发展经济时要农轻重比例协调;⑵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⑶政府要制定符合国情的政策;⑷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四、俄国的国家称谓变化:沙俄(古—1917)—苏俄(1917—1922)—苏联(1922—1991)
【图片解读】
解读:苏联模式下,国家机关直接控制集体农庄,所有指标均是指令性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