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由理论到实践
由理想到现实
“新和谐公社”蓝图
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
十月革命中革命武装攻打冬宫
社会主义国家的形成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
朝鲜民主主义
人民共和国
(1948年9月9日)
越南社会主义
人民共和国
(1945年9月2日)
老挝人民民主
共和国
(1975年12月2日)
古巴共和国
(1959年1月1日)
目前世界上有5个社会主义国家,分别是中国、越南、朝鲜、古巴、老挝。
课标要求:
1.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2.了解列宁与斯大林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列宁主义形成的历史条件、形成标志、内容和意义。
(1)经济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2)政治基础:沙皇专制统治强化,社会矛盾尖锐;
(3)阶级基础: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产生;
(4)思想基础: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
(5)组织基础: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
1.列宁主义形成的历史条件
2.列宁主义形成的标志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俄语“多数派”的音译)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
一、列宁主义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 列宁主义 关系
继承
与
发展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社会主义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的国家实现。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且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才能成功。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3.列宁主义的主要内容
4.列宁主义形成的意义
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创造性的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伴随着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完成,俄国开始逐步的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时期。
材料二: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1913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5,法国的1/4……沙皇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工人工作时间长达10小时,工资低微,农村仍保留封建剥削。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经济条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
社会矛盾:20世纪初,俄国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社会矛盾尖锐。
材料三: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
直接原因:一战激化了国内社会矛盾。
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917年的俄国为何爆发革命?
1.背景
直接原因:一战激化了国内社会矛盾。
经济条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
社会矛盾:20世纪初,俄国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社会矛盾尖锐。
阶级基础:
组织基础:
群众基础:
思想基础:
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革命性强
有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
马列主义
二月革命倒沙皇
《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事件抛幻想
十月革命现曙光
时间: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地点:彼得格勒
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7年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提出俄国的形势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平夺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实行土地改革;并提出退出战争。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和平夺权已不可能。
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1917年11月7日,革命武装占领冬宫,成立苏维埃政权,
列宁为主席,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2.过程:
尼古拉二世·亚历山德罗维奇
【总结提升】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革命性质
打击对象
革命力量
结 果
两者联系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沙皇专制统治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资产阶级参加,并起到积极作用
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紧密相连,形成急剧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材料二 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远比1789年更为深远……(它们)都建立于众人共享的价值观念及希望,也就是启蒙时代和革命时代的意义。
——(英)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材料一 十月革命产生了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还“深刻影响了战后数十年世界历史模式”。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从1918-1923年在欧洲一些国家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暴……在东方,促进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从1918年-1923年间,中国、朝鲜、蒙古、越南、印度、印尼、土耳其、伊朗等国都兴起了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赵曜《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根据上面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十月革命的意义?
1.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2.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的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3.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拓展提升】多角度认识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理论角度 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在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革命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革命道路 由中心城市起义发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这是由俄国国情决定的
革命性质 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
革命方式 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了作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通过多年的工作来准备,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1921.10.14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新经济政策(1921-1924)
提出时间
背 景
主要内容
影响
1918
1921
十月革命后,国内外敌对势力武装干涉,国内战争爆发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农民利益,导致战后经济、政治危机
余粮征集制,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归国家
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存在。
保证前线粮食供应,赢得战争。但导致战后政治经济危机
恢复国民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
1.列宁时期的经济建设(1918-1924)
特点:
1.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用军事和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2.单一公有制。
3.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新在何处?(特点)
1.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来发展经济。
2.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存在
3.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问题:新经济政策实施后,有人拍着桌子大吼,这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 有人痛哭流涕说,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这些人的生气和担心原因是什么?
苏联地图(1940年)
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共和国 加盟时间 共和国 加盟时间
俄罗斯联邦 1922.12.30 阿塞拜疆 1936.12.05
乌克兰 1922.12.30 亚美尼亚 1936.12.05
白俄罗斯 1922.12.30 哈萨克 1936.12.05
乌兹别克 1924.10.27 摩尔达维亚 1940.08.02
土库曼 1924.10.27 立陶宛 1940.08.03
塔吉克 1929.10.16 拉脱维亚 1940.08.05
吉尔吉斯 1936.12.05 爱沙尼亚 1940.08.06
格鲁吉亚 1936.12.05
2.苏联的成立(1922年)
知道我是谁吗?
猜猜我是谁
现在知道了吧!
3.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1924-1953)
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起来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它是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
列宁逝世后,代之而起的是一位“钢铁般的人”。他是斯大林。
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时候,我们就让它见鬼去!
-----斯大林
材料一:此时的苏联处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完成。
材料二: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材料三:不少学者认为,坚毅、刚强和政治敏感反映了斯大林个人品性的一个方面;而粗暴任性、强烈的权力欲,冷酷无情、崇尚暴力,主观片面、妒贤嫉能和孤僻,是反映斯大林个人品性的另一个方面。斯大林是苏联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也是十分复杂的人物,因此,他的个人品性对斯大林体制模式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也表现在很多方面。 ——陆南泉《斯大林模式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背景?
国际:面临帝国主义敌视和战争威胁
国内:生产力和工业化水平落后
斯大林的个人因素
自1928年始实行五年计划
1936年宪法宣布社会主义已基本建成
1927年联共十五大提出农业集体化方针
1925年联共十四大提出工业化方针
斯大林模式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方式: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五年计划、行政手段
斯大林体制
政治
计划经济
思想文化
权力高度集中
生产资料公有制,指令性计划经济,排斥市场
思想文化单一;个人崇拜
阅读课本,归纳并概括斯大林模式的表现(特点)。
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人类社会自此有了两种现代化途径,即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途径和以斯大林模式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途径。前者走的是轻工业先行,通过市场调节经济生活的道路,……后者走的是重工业先行的道路,中央政府通过强有力的计划手段对包括经济活动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进行全面干预。
——沈宗武著《斯大林模式的现代省思》
材料一 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丘吉尔
材料二 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
材料三 粮食产量在1927年为7527万吨,一五期间降为平均每年7360万吨,二五期间再降为7290万吨。…轻工业产值虽然1940年比1913年增加3.6倍,但同期重工业却增长12.4倍。——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现代史》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现代史》
评价苏联模式
积极作用:
①苏联模式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
②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③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为其他国家和民族走上现代化道路提供借鉴。
消极作用:
①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发展不平衡,农业和轻工业长期滞后;
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④企业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体制日益僵化。
苏联在探究中不断的改革,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在我国的改革中,我们应该怎样去吸取这些经验教训?
①从国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调整经济政策和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水平;
③农业、重工业、轻工业要协调发展;
④经济建设必须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苏联笑话
一个英国人,一个法国人,一个苏联人在一起聊天。英国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冬天晚上回家,穿着羊毛裤坐在壁炉前面。法国人:你们英国人就是古板,最幸福的事情是和一个金发女郎一起去地中海度假,然后我们好和好散。 苏联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半夜有警察敲门,开门后:伊万,你被捕了。…:你弄错了,伊万在隔壁。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列宁主义的形成
十月革命的胜利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背景:经济、阶级、理论、个人
标志: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及其思想体系的形成
主要内容:
评价:俄国及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
背景:经济、政治、阶级、政党、思想、一战
进程: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彼得格勒起义——建立政权
历史意义
【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18-1924)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目的、重要措施、评价
新经济政策:背景、目的、主要措施、评价
苏联的成立:1922年
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1928-1937)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两个五年计划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经济、政治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背景:国际;国内
苏联模式的评价:积极、消极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4.
5.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政权迅速摆脱了危机,同时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新思路”主要是( )
A.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 B.对外来资本的吸收和利用
C.大力推行企业国有化 D.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这表明他( )
A.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
B.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充满失望和忧虑
C.赞赏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
D.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列宁谈及的“革命”是指( )
A.十月革命 B.七月事件 C.巴黎公社革命 D.二月革命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