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件(16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件(16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05 22:5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大航海时代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1.人口的迁移
(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
(2)表现:欧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被贩卖到美洲。                 
三角贸易
(3)影响: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减少,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
大洋洲、非洲和亚洲也有族群混合现象。
2.动植物交流
(1)因素:人口迁徙。
(2)表现: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物种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
3.疾病的传播
(1)因素: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
(2)表现: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
(3)影响: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原有社会解体;使得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1、印度洋贸易: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很快出现在印度洋的贸易中,并且在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2、大西洋贸易
(1)欧洲与美洲的贸易:欧洲人将手工制品
运到美洲出售,换回南美洲的贵金属、蔗
糖和烟草 (2)“三角贸易”:欧洲商人把
欧洲生产的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
运到非洲,从当地酋长手里换取黑人;
欧洲人自己也抓捕非洲黑人,然后把他
们运到美洲卖为奴隶,形成了罪恶的
“三角贸易”。
西班牙在16世纪初期,1521-1544年间,平均每年从美洲运回黄金2900公斤,白银30700公斤。到16世纪中叶,美洲的金银产量剧增。1545-1560年间,平均每年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万多公斤。到16世纪末,世界上近83%的贵金属产量为西班牙所控制——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欧洲
非洲
美洲




黑人奴隶
贵金属、原料
3、太平洋“丝银”贸易
影响: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中国白银时代自明代开端,白银作为中国主币行用直至1935年,长达约500 年之久。以贵金属白银为征象,明代中国与两个重要历史拐点的开端相联系:一是中国古代国家与社会向近代国家与社会的转型开端相联系,一是世界一体化或称全球化的开端相联系,这使明代成为中国史上一个令人瞩目的重要时期。
——孙良玉《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3、太平洋“丝银”贸易
1、早期殖民扩张的序幕:新航路的开辟。
2、主要表现:(1)16世纪,葡萄牙将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殖民据点和商站; (2)西班牙殖民侵略以美洲为主,集中在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及亚洲的菲律宾; (3)17世纪,荷、英、法等在亚、非、北美洲建立多个殖民地。(4)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三、早期殖民扩张
教皇子午线
材料一 非洲的愤怒:2003年在南非德班举行的“第三届联合国反种族歧视大会”上,非洲国家普遍认为,欧洲的殖民主义和奴隶制度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这是造成非洲贫穷和落后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欧洲国家应向非洲进行道歉并赔偿损失。
材料二 美洲的愤怒:在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年的纪念日,美国一位印第安人领袖遣责说:“这是灭绝种族和悲痛的500年。哥伦布纪念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悼念日,是一个十分黑暗的日子。”
材料三 欧洲的回避:在整个欧美社会,殖民主义的阴暗面被小心翼翼地回避着、淡化着,它总体上仍是一段值得夸耀的光荣史和冒险史,早期的殖民者也仍是被广泛传诵的英雄。
根据材料,谈谈如何看待历史上的殖民扩张?
3、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对亚非拉: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亚洲的古老帝国受到冲击。对欧洲: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殖民掠夺、经商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对世界: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对欧洲 A.商业革命:
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饮食生活发生变化。美洲的可可,印度和马鲁古的香料、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阿拉伯人的咖啡,以及来自东南亚国家的大米、白糖等都是大量贸易的重要商品,都出现在欧洲的餐桌上。欧洲人第一次接触咖啡时,称这种诱人的饮料为“阿拉伯酒”。1615年,咖啡由埃塞俄比亚传到威尼斯,1643年传入巴黎,1650年传入英国,1686年传入荷兰。168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订购 7.5~ 8万磅咖啡,1695年增加到 30 ~40万磅。
——朱基福《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商品种类----增多
贸易范围----扩大
贸易中心----转移
英、法、荷商业强国崛起
经营方式----创新
经济思想(重商主义)
商业革命
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对欧洲 B.价格革命:
美洲的白银大量涌入欧洲,引起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这在历史上称为“价格革命”……在白银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向东流动时,它所经过的地方必然发生下述现象: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出现伪币,投机活跃。在一个世纪之内,西班牙的物价上升四倍以上……从事商业的人发了大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增长,有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主的地位削弱了。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世界市场联系之路:
人类文明交流之路:
殖民掠夺之路:
思想震撼之路:
引起了欧洲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世界市场雏形形成。
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
种族灭绝政策、奴隶贸易导致亚非拉
地区长期贫穷落后,给当地人民带来
了灾难。
证明“地圆学说” 冲击了神学理论。
社会转型之路:
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也使世界格局开始发生了变化。
总结: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重点)
1、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D.亚洲人口的膨胀
2、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但是到了近代,在北美洲、大洋洲、白种人成了当地的主要居民。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欧洲的殖民扩张 B. 土著居民的减少
C. 种族之间通婚 D. 战争难民涌入
课堂练习
3、“哥伦布日”是纪念欧洲与美洲首次碰撞后,产生新的混血种族及相关文化的节日,20世纪20年代以来,也被人们称为“种族日”。这里纪念的是
A.物种的交流与传播 B.开启美洲历史新篇
C.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D.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4、16世纪以来,人口的迁徙加速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仅美洲和大洋洲就约有1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和白喉。这一现象的出现
A.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 B.助力西方早期殖民扩张开始
C.导致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D.抑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
5、中国古代一部农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推断该农书最早出现于中国的
A.西汉 B.唐朝 C.南宋 D.明朝
6、秦奋在历史学习中发现:欧洲的一些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荷兰有西兰(Zealand),大洋洲有新西兰(NewZealand);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美国有新奥尔良(NewOrleans)。对此现象的由来,正确的解释是
A.两者地理形势相同所致 B.两者文化传统相同所致
C.两者关系世代友好所致 D.欧洲列强殖民活动所致
7、从16世纪开始,欧洲人把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运到非洲,从当地酋长手里换取黑人,欧洲人自己也抓捕非洲黑人,然后把他们运到美洲卖为奴隶,形成了长达300多年的“三角贸易”。这一现象
A.是工业文明扩张的产物 B.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
C.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 D.促进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
8、马克思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里有这样的论述:“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这一论述表明
A.马克思没有看清西方国家殖民主义的本质
B.马克思已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C.亚非拉国家应尽早进行无产阶级暴力革命
D.西方扩张推动世界近代化的作用不容忽视
9、威尼斯在14—15世纪处于全盛时期,是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但从16世纪开始,其贸易中心地位逐渐丧失,逐渐成为美丽的旅游胜地。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价格革命的影响 B.商业革命的影响
C.商业危机的影响 D.气候变化的影响
10、右图是16世纪初期到18世纪中期的三角航程示意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机器工业品大量倾销到美洲
B.三角贸易促进了欧洲原始资本积累
C.非洲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