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课题 《声音的强与弱》
知识点来源 □学科:科学 □年级:四年级 □教材版本:教科版 □所属章节:第一章第5节
设计思路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声音在各方面都有基础性的认识,但在他们的前概念中往往会把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与生活现象混淆,所以本课通过实验活动环节让学生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声音强弱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现象背后的内在联系。
教学设计
内 容
教学目的 科学概念目标: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用实验、搜集资料等科学方法对现象作出解释,检验假设的合理性。 科学态度目标: 体验科学探究中利用证据及运用想像建立假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身边现象的探究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物体振动的幅度与音量大小的关系。 难点: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动幅度的不同,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大雨和小雨的音频,提问这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2.引导归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把轻重不同的声音称强弱不同的声音。 3.由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引出物振动与声音强弱变化有什么关系? 二、研讨:物体的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的关系 活动(一):钢尺实验 1.出示钢尺图片 2.展示实验操作方法,正确示范与错误示范 3.播放实验操作视频:用不同力度拨动钢尺,仔细听钢尺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钢尺的振动情况。 4.分析实验结果:利用慢动作回放,观察钢尺的振动幅度(物体往返运动间的距离大小称为振动幅度),比较轻轻拨动和用力拨动钢尺的振动幅度的变化,找出物体的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的关系。 5.小结: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活动(二)判断其他物体声音的强弱 1.其他能发声的物体是否和钢尺一样,振动幅度大小与产生的声音强弱也有关系呢? 2.出示橡皮筋和小鼓图片,简单介绍实验方法。 3.播放橡皮筋和小鼓实验,探究他们发出的声音强弱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4.小结: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 三、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