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第8课 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1.文艺复兴运动
(14世纪中叶-17世纪初)
2.宗教改革
(16世纪)
4. 启蒙运动
(17、18世纪)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3.近代科学兴起
(16-17世纪)
1517
封建统治和教会(基督教)禁锢
500年
材料一:中世纪教会以上帝的代理自居,要求每个人无条件服从,教会说的一切就等于上帝说的一切,服从上帝就体现为服从教会。……教会统治了人的思想,垄断了社会的文化和教育,推行愚民政策和禁欲主义,宣扬“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
(1)天主教神学(基督教分支)占据统治地位,禁锢人们的思想(推行愚民政策和禁欲主义,倡导原罪、来世观念、否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安于现状)。
(1)社会原因(必然性):
一、文艺复兴(14c-17c) 1.背景
壹
材料二:神学阴影笼罩下的欧洲,基督教对人的观点是: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上帝将人类的始祖逐出伊甸园,罚其终身劳苦。人只有抑制情欲和欢乐,忏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人本身是鄙贱的,应该消极处世,把一切寄托于来世。
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的兴起,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特别是意大利北部开始出现。……财富新贵不再容忍封建社会和虚伪的神学教义,他们需要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
—陈日华《人性的回归:文艺复兴》
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中心和继承者,较多地保留了古罗马文化;它那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在地中海贸易中的特殊地位,有利于直接吸收、或通过拜占庭和阿拉伯人吸收希腊文化,这些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发生的一个有利条件。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2)经济条件(根本):
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兴起,尤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3)文化基础:
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或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一、文艺复兴(14c-17c) 1.背景
壹
佛罗伦萨当时的统治者柯西莫 美第奇说:"应该把这些有特殊天才的人们作为天上的神仙对待,而不是应该把他们看成是驮畜。”
他们依靠从商业、银行和工业活动中获得的财富,能够雇用大批诗人,学者和艺术家…通过这些人,资产阶级得以抒发他们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
——坚尼 布鲁克尔《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
(4)新兴资产阶级(市民阶层)的扶持与推动,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中坚力量]。
(4)阶级基础及中间力量:
一、文艺复兴(14c-17c) 1.背景
壹
2.实质:
文艺复兴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文化为号召,实质上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为什么?
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大,不许其他思想和学说传播。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力与封建神学正面冲突。
3.精神内核:人文主义
宗教神学 人文主义
以神为中心 以人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禁欲苦行 反对教会禁欲,抨击教会腐败
来世观念 追求现世的幸福
蒙昧主义 崇尚理性,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时间阶段 代表 人物 作品 特点
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 意大利“文学三杰”
15世纪发展 意大利“美术三杰”
15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各地 英国文学
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
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4.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
但丁
薄伽丘
彼特拉克
《十日谈》
《神曲》
《歌集》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蒙娜丽莎》等
《大卫》等
《西斯廷圣母》等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李尔王》等
<一对父子的故事>
有一位死心塌地皈依天主的教徒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隐修,以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着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把妇女看作洪水猛兽,吓唬说她们都是祸水,叫“绿鹅” 。谁知儿子却说:
请思考:作者通过这则故事主要反对什么?肯定什么?
反对封建教会的禁欲主义,说明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
以人性反对神性,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人性。
“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
感受:人文精神
《哈姆雷特》写于1610年,描写的是古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这部作品不但反映了英国社会的政治现实,更重要的是通过哈姆雷特这一形象,反映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人文主义主张。
电影《哈姆雷特》剧照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人的理性;薄伽丘:人的本性
文艺复兴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莎士比亚对人性的赞美与薄伽丘对人性的肯定有哪些不同?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
中世纪圣母子
眼神呆板,与孩子之间没有交流,感受不到母爱
凸显母性的光辉
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你悲哀吗?这微笑就变成感伤的,和你一起悲哀了。你快乐了吗?她的口角似乎在牵动,笑容在扩大,她面前的世界好像与你的同样光明同样快乐。
——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作品描绘的是佛罗伦萨商人乔康多妻子的半身胸像,她姿态优雅,笑容微妙。 被后人称为“永恒的微笑”,人物的脸部,胸部和手作为画像的主体部分,画家用柔和细腻的笔调描绘出富有生命力的肌体,而把服装处理得很素,省略了任何华丽的装饰品,再加上渺若幻境的山水背景,使画面具有灵动神秘的气氛。
《蒙娜丽莎》(Mona Lisa)
油画
77*53cm 1503-1506年作
现藏于巴黎卢浮宫
达·芬奇 (意)(1452年-1519年)
达·芬奇不仅是艺术家,还是工程师、科学家。在当时那个时代,被称为“全才”。
真理只有一个,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学之中。
——达·芬奇
展示身体之美,人的力量与智慧
用服装掩盖肉体,神情颓废
基督教会
壹
米开朗琪罗 《大卫》
人文精神
积
极
局
限
政治:天主教权威受到质疑,封建秩序一定程度受到冲击,推动宗教改革。
①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②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
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和社会的动荡;
③没有完全否定王权、教权、没有合理的改变现实社会的方案。
5、影响
思想: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更多关注人本身和现世
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新航路的开辟。
文化:推动文学艺术的繁荣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宗教改革(16C)
1、性质:16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精神独裁的思想解放运动。
2、背景:
天主教教皇
我和天主教会才能决定人死后能否升上天堂;
购买赎罪券的钱“叮当”落柜时,你的灵魂得救了;
月亮从太阳获得光辉,国王从教皇手中获得权力;
资产阶级
能否升入天堂,凭什么教皇说了算?
赎罪券是在敲榨,钱应用来创造更多财富;
各国国王
王权应高于教权;
建立民族国家,本民族事务教皇无权干涉;
①经济(根本):天主教会阻碍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②政治:西欧王权强化,民族国家逐步形成;
③思想:文艺复兴解放思想,冲击天主教会权威;
④导火索: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直接原因)
(1) 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繁琐的宗教仪式(因信称义);
(2)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3)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否定教皇和教会的特权和权威,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有利于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强化王权的政治要求。
教会:因行称义
因信称义:路德
教徒
(信仰上帝)
直接对话、得救
教徒
神职人员
上帝
间接对话、得救
上帝
——迎合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要求
二、宗教改革(16c)
贰
3、马丁.路德主要主张 (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揭开序幕)
使人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5、意义:
(2)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西欧其他国家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尔文教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
4、结果:
贰
二、宗教改革(16c)
(1)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
材料:宗教改革有助于西欧文明的现代化。当时,识字率提高,思想十分活跃;民众觉醒和参政的程度是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运动
(2)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3)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成长;
(4)推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1.背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思想
2.表现:①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的“地心说”;②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③近代科学在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也取得了突破。
3. 特点:
材料 他(宋应星)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摘编自《宋应星评传》
在长期实验观测、计算和深入思考下以数学公式表达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摘编自《牛顿传》
据材料,概括传统科技与近代自然科学的不同。
不同:传统科技重实用和经验积累; 近代自然科学重实验、逻辑推理和数学表达方法
4.意义:
(1)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的思维方式,确立了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2)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 、 世纪)
四、启蒙运动
17
18
启蒙运动就是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照亮人们精神世界的思想解放运动。
18世纪后期
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地区
英国出现早
期启蒙思想
17世纪
18世纪
法国成为启蒙
运动的中心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休谟(英)
亚当·斯密(英)
康德(德)
洛克(英)
中文的“启蒙”一词,源于对西语“enlightenment”的翻译, 其原始意义为“点亮”。
1、背景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思想,人文主义进一步传播;
科学: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文艺复兴——批判教会禁欲主义
宗教改革——批判教会教权
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及宗教思想体系
四、启蒙运动
3、精神内核:理性(相信科学、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
2、性质:资产阶级掀起的一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权力制衡
材料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则一切便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 ——卢梭
三权分立
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人民有权推翻统治者)
4、代表人物及成就
领域 国籍 人物 著作 主张
政治 主张 《论法的精神》
《哲学通信》
《社会契约论》
经济 主张 《国富论》
哲学 主张 《纯粹理性批判》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法国
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
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亚当.斯密
英国
“现代经济学之父”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
主张自由竞争
康德
德国
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
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4、代表人物及成就
都反对君主专制
5、意义
(1)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2)启蒙运动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3)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启蒙运动(17c-18c)
叁
1、文艺复兴的一位作家说:“人是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这反映了( )
A.肯定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的思想 B.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思想特征
C.人定胜天的唯物主义思想 D.提倡追求物质生活幸福的思想
A
课堂练习
2、文艺复兴时期,与但丁的《神曲》并列,享有“人曲”美称的文学作品是( )
A.彼特拉克的《歌集》 B.薄伽丘的《十日谈》
C.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D.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B
3、恩格斯说:“意大利人是现代欧洲各个民族中间的长子,是西方现代文化转型中最先觉醒的民族。”这是因为意大利( )
A.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B.率先开辟了新航路
C.首先兴起文艺复兴运动 D.最先开展宗教改革
4、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是( )
A.开始以人作为学术研究的核心 B.反对宗教神学对人性的束缚
C.主张以世俗政权取代神权统治 D.以理性否定一切外在的权威
C
B
5、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引发德意志宗教改革,其直接原因是( )
A.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B.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C.教会在德意志大肆搜刮财富
D.马丁·路德受人文主义的影响
6、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最核心的观点是( )
A. 废除修道院制度 B.《圣经》代表的是人的理性
C. 反对赎罪 D. 信仰得救
A
D
7、马丁·路德说:“我们应该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
A. 倡导人的解放 B. 否定教皇地位
C. 宣扬《圣经》精神 D. 否定基督教
B
8、人文主义的内容不包括( )
A.肯定人的价值 B.提倡现世生活的享乐
C.反对禁欲主义 D.号召消灭专制王权
D
9、下列有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
B.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C.启蒙运动强调“理性”是对文艺复兴“人性”论的继承和发展
D.都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提供了思想武器
D
10、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四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
A.宣传发展了人文主义 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C.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D.促进新的生产关系发展
A
11、宗教改革的最大历史作用是( )
A.教会的土地和财产被没收
B.宗教自由在西欧逐渐盛行
C.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D.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精神枷锁
D
12、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 )
A.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B.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
C.是一场宣传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运动 D.是一场对抗基督教文化的运动
A
1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①都最先发生于意大利 ②都发展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
③矛头都指向天主教会神学 ④都是一场社会政治运动
A.①②③④ B. 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B
14、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D
15、明清之际思想界活跃,与西欧文艺复兴相比,不同点是( )
A.都受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 B.具有反传统的意识
C.都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D.具有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性质
D
16、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能论证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C
17、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其三为审判机能。”在这方面与他的主张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
A.洛克 B.孟德斯鸠 C.伏尔泰 D.卢梭
B
18、《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在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动。”“这个国度”是指( )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B
19、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
A.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B.全面否定罗马天主教会
C.提倡理性精神 D.争取实现普选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20、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理性”的含义( )
C
A
22、法国启蒙运动时,一位思想家从阐述不平等的起源中引出一个革命的结论:民众有权以暴力推翻暴政,从而对法国大革命产生深远影响。这位思想家是( )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康德
C
21、“要防止滥用全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利.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易的一条经验.”此语出自( )
A.伏尔泰 B.卢梭 C. 孟德斯鸠 D.康德
C
23、伏尔泰曾说: “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表明他( )
A.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教会控制
C.提倡权利平等 D.倡导君主立宪
C
24、观察下图:这幅漫画的主题是( )
A.宣扬“理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B.痛斥资本主义是黑白颠倒的罪恶社会
C.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
D.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
A
25、17、18世纪出现的启蒙运动( )
① 起源于英国,中心在法国
② 以宣传理性为中心,强调人权和法治
③ 是文艺复兴后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④ 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A.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D
26、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集中批判的是( )
A.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B.专制主义、霸权主义
C.教权主义、重商主义 D.专制主义、重商主义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