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大气环境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
班级 姓名
【教学目标】
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保温效应。
理解大气保温作用,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相关现象。
了解影响地面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
【重难点】
重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难点: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
依据:大气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的差异。
具体分层如下:
垂直分层 高度范围 气温特点 大气运动状况 与人类联系
________层 随高度增加而______ ________运动显著 最为密切,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________层 随高度增加而______ ______ 运动为主 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适合飞机飞行
____________ 随高度增加先______后______ 有电离层,能反射______无线电波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作用形式 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 波长范围 作用特点
吸收 臭氧(平流层)
水汽、二氧化碳(对流层)
反射
散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太阳暖大地”:A________________到达地面,地面吸引A而增温。
(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后放出B_____________(长波),大气强烈吸引B而增温。
(3).“大气返大地”:C________________把热量返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有 、 和气象因素。
探究点一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探究材料】
据报道,俄罗斯2010年首艘货运飞船“进步号”,于2010年2月5日与国际空间站实现自动对接。国际空间站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为昂贵的项目”,运行轨道高度为397千米。
1.飞船“进步号”穿过的大气圈是由哪些物质组成?
2.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以将大气层分为哪几层?“进步号”运行轨道在哪层?
探究点二 大气的受热过程
【探究材料】
电视连续剧《闯关东》第23集有这样的场景:深秋季节广袤的东北平原上,玉米、大豆等农作物长势喜人,丰收在望。霜就要来了,为了不让农作物受冻害,主人公朱开山一家决定堆草薰烟防霜冻。众乡里来帮助朱家抗霜,他们把农作物的秸秆和杂草运到田间地头,一堆堆放好。在霜头来临时,点燃一堆堆秸秆,田野上空弥漫着一层浓浓的烟雾,众人齐心协力抗击霜冻成功了。霜冻会对农作物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严重的甚至导致植株死亡。当地农民一般采取覆盖抗霜、喷水抗霜、加热抗霜、烟雾抗霜等方式,减轻霜冻造成的损失。
1.利用熏烟的方法防霜冻的原理是什么?
2.为什么旭日和夕阳、朝霞和晚霞呈橘红色?
【基础过关】
1.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称平流层 B.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C.该层中的CO2可吸收大量紫外线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下列自然现象中,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
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B.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C.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D.低云笼罩的白天,天空仍是明亮的
读右图,完成3~4题。
3.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大气的反射作用——d
C.大气的吸收作用——b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5.在以下有关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层厚度越大
B.大气密度愈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也愈大
C.大气透明度愈大,太阳辐射愈弱
D.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愈少
【能力提升】
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图是他们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据此回答6~7题。
6.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
A.作物品种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地形
7.不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
A.天气严寒 B.地面辐射强
C.微风 D.大气逆辐射强
8.右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
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
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当,关于两地受热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④大小有关
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①大小有关
C.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③大小有关
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②大小有关
11.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12.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___。
(2)从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图中Ⅰ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比较晴天与阴天的气温日较差的大小:____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区,农民常用浓烟笼罩大白菜地,可以防止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 )
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入侵,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 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5)如果夜晚多云,人们制造烟雾所起到的作用将变________(大或小),为什么?
2.3 大气环境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参考答案
探究点一
1.大气圈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少量的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的。
2.对流层、平流层及高层大气;高层大气。
探究点二
1.人造烟雾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水汽、尘埃,能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2.日出日落前后,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路径长,大气对太阳辐射散射作用强(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都被散射),只有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透射下来。因此旭日和夕阳、朝霞和晚霞呈橘红色。
课后练习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A A A D A B D A A C D
12.(1)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 大气反射、散射的太阳辐射 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2)大气的削弱作用 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晴天大,阴天小 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温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温度低,温差大;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强,温度不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温度不低,故温度差较小 (4)D
(5)小 因为夜间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不会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