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草原上》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草原上》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为四四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
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歌曲的第2至第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能用稍快的速度、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草原上》,通过听、唱、舞、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内蒙古地区的民族风格。
2、能认真学习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掌握好一字四拍处的拖音,并能唱准“3、5、6”三音的音高。
学情分析:
三级的学生对音乐已经有一定的认识能力,能够更主动的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课堂上能够在律动歌舞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音乐的表现力、创造力都有所提高,但对于音准方面掌握的不太好,还需要我们慢慢地加大这方面的训练、渗透。
教学重点:能用稍快的速度、甜美的声音演唱《草原上》。
教学难点:一字四拍处的拖音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1、师生问好
2、幸福歌律动
3、发声练习
二、音乐导入,进入情境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用一首《爱我中华》导入我国有56个民族。期中有一个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大草原上,美丽的大草原就是他们的家。你知道这是哪个民族吗?
2、生答:蒙古族。
3、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走进蒙古族,去了解那里的民族风情。
4、多媒体播放蒙古族特色的图片。
(师逐一讲解介绍)
【设计意图:教师首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富于蒙古族民族特色的环境氛围。播放草原美景,一下子把学生带入蒙古大草原蓝天碧草、牛羊成群的意境中。】
二、学习新歌
1、今天我们要来当一回蒙古人,唱蒙古歌,跳蒙古舞。
出示乐谱《草原上》(播放音乐)
(1)聆听歌曲(轻轻的闭上眼睛感受大草原的美)
(2)再次聆听轻声哼唱,随着音乐摆动身体。
(3)听辨音的长短: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唱这首曲子的时候,在同一个小节里有的歌词唱得短一些,有的要唱得长一些?哪些字唱的是长音?
一起跟着琴声练习长音,尤其是一字四拍的拖音,教师范唱,提醒学生一定要唱够拍数,声音要稳。
讲解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
【设计意图:强调长音的练习,有助于学生直接感受《草原上》宽广辽阔的风格,为学生感受音乐、表达音乐提供了帮助,同时也巧妙地学习了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把乐理知识的学习不动声色地融入了歌曲的学习中。】
(4)和老师一起按节奏朗读歌词,感受歌词描绘的美好意境!
出示幻灯片分句领唱完整演唱(教师弹旋律生填词)
2、柯达伊手势练习
介绍什么事柯达伊手势?
练习3 5 6 3 6 5 5 3 6 6 3 5 等音。
出示伴奏乐谱生演唱(师指挥)
注意换气,长音要唱足时值!
3、分组唱(女生第一句男生第二句第三句齐唱......)
三、激发兴趣,创编舞蹈
(1)师点击多媒体,播放《草原上》歌曲
(2)师示范蒙古舞基本动作,学生跟着学。(2遍)
(3) 分组表演(男生唱歌、女生跳舞 。请几名女生上台前来 )(1遍)
(4)集体在歌曲的音乐中载歌载舞。
【设计意图:表演环节选择每个孩子最拿手的优势,小组合作,每个学生全身心全方位的参与音乐活动,获得愉悦的感受,在和同伴的创编过程中,他们的兴趣、创造里、个性、社会性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已完全沉醉在音乐本身的乐趣中,完全体现了“乐(音乐)既是乐(快乐)”的道理】
五、小结:
今天的课上你有什么收获?
生......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