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维也纳的音乐钟》
学科 音乐 学段 中 年级 三年级
教材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本课设计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为主旨,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中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把审美作为起始目标,在提高学生欣赏音乐审美水平的同时,增强聆听和分析音乐的能力,并且加大表现领域能力的培养。(二)理论依据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其中“感受与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表现”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引自《音乐课程标准》)。
2.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以《维也纳的音乐钟》欣赏为核心内容,有机结合本领域的“音乐审美”和“综合性艺术表演”这类本领域的相关内容和他领域的“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相关内容。音乐是审美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本课从始至终都是在音乐审美之中度过,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本课的音乐知识不是割裂开来传授的,它始终与音乐是一体的,始终是在音乐审美之中来进行音乐知识的渗透。1.教学内容:《维也纳的音乐钟》的演唱欣赏、聆听、表现、综合性艺术表演、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核心内容:《维也纳的音乐钟》的欣赏。本领域的相关内容:感受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它领域的相关内容:《维也纳的音乐钟》的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2.教学内容的分析:(1)对全套教材分析:歌曲《维也纳的音乐钟》是九年义务教育(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的第七课中的一首歌曲。(2)对歌曲的分析:本曲是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1882~1967)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哈里 亚诺什》中的第二段。组曲就是根据作曲家自己创作的歌唱剧《五个冒险故事》的主题音乐改编的。《维也纳的音乐钟》描写哈里从战场上归来,美丽的公主邀请他到维也纳宫作客时人们欢迎他的情景。主题共出现四次(每次旋律重复一遍),每次之间穿插有插部(有新的材料),属于回旋曲式结构。(3)对音响的分析:管弦乐曲。(二)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较之二年级有了进一步扩展,他们对新知识十分的好奇,能够较快的掌握教师教授的知识,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也不断增强。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强弱,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所以这节课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合作、探究。三年级的学生还十分的好动,表现欲望较强,对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随着熟悉的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能够在音乐中初步地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1.在导入环节通过情景导入的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欣赏音乐的学习中。2.在想欣赏乐曲主题旋律时时采用欣赏视频和唱旋律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主题选旋律是得学生更容易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3.其次在教学中还运用了游戏法、模仿法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更好的演唱歌曲。(四)技术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歌曲欣赏曲、贴纸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通过作品的欣赏,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能够初步了解西方音乐文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聆听、参与及合作,学会用轻柔的声音哼唱主题音乐,并乐于参与音乐表演,能够用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三)“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乐曲的整体感知,初步了解回旋曲式,初步感受和辨别几种乐器的音色教学重点课堂围绕“钟声”这一主题,从听、唱、演、等音乐活动中感受和体验美妙的“钟声”音乐,并能听辨出主题音乐和插部。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回旋式曲式。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点
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唤起学生心底的无限遐想,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激发对音乐的兴趣,喜爱音乐热爱音乐.
5.教学流程图
导入 完整聆听 学唱主旋律 插部学习 分析曲式 表现音乐
6.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环节目标:谈话导入歌曲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计说明:通过介绍维也纳让学生了解乐曲的特点,从而加深对乐曲的喜爱。活动1—— 谈话 导入本课教师提问:音乐之都是哪里?学生回答教师介绍维也纳以及著名的金色音乐大厅。(二)完整聆听乐曲环节目标:熟悉乐曲旋律,感受歌曲情绪、速度等设计说明:有目的的聆听,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感受乐曲。活动2.1—— 完整聆听第一遍 初步感受歌曲教师播放乐曲提问:听完歌曲后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回答 :情绪 心情 速度 仿佛看到或想到什么?活动2.2—— 介绍乐曲的作者 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教师介绍作曲家(2)介绍《维也纳音乐钟》的创作背景活动2.3—— 完整聆听第二遍 找出主题旋律教师放完整乐曲,学生认真聆听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旋律并哼唱出旋律主题旋律的演奏乐器环节目标:认识钟琴和木管乐器组设计说明:欣赏视频,熟悉旋律活动3.1—— 欣赏视频演奏 找出主旋律的演奏乐器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边看随音乐边模仿演奏的乐器活动3.2- -看图片 进一步了解演奏的乐器 (1)生看图片教师讲解 主题旋律的演奏乐器(四)主题旋律的演唱环节目标:唱会主题旋律设计说明: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唱准唱好主题旋律。活动3.1—— 学唱主题旋律教师弹奏主题旋律生唱歌谱 慢速(2)加快速度用beng来唱旋律(四)表现乐曲活动4.1—— 完整听 找出出现了几次主题旋律(1)聆听完整乐曲数数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活动4.2—— 主题旋律表现的是什么发挥学生想象主题旋律表现的是什么学生用动作表现主题旋律活动4.3—— 动作表现4次主题旋律 (1)全体学生一起听乐曲用动作表现出现4次 的主题旋律。 (五)插部学习环节目标:了解插部 以及主奏乐器设计说明: 聆听三种主奏乐器 熟悉旋律所表现的情景活动5.1—— 聆听三个插部的主奏乐器以及表现的情景教师讲解三个插部以及分别的主奏乐器聆听小号、圆号和弦乐组的音响 生说出音色分别放三段插部旋律学生选择正确的主奏乐器三段插部的情景表现(六)表现音乐环节目标:熟悉乐曲 动作感受音乐设计说明: 聆听音乐分组表现不同旋律的不同情景活动5.1—— 聆听全曲 表现音乐 教师放完整乐曲 学生分组表现音乐(7)拓展 演奏家完整演奏乐曲
6.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形成性评价1.在教学中利用自评、互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评价手段,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2.关注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培养学生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力3.通过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7.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体验(演唱主题音乐)、模仿(模仿主题音乐形象)、合作(分角色表演)来探究主题音乐的旋律走向、速度快慢,从而在美的情境中愉悦地学会了主题旋律的演唱。教学中在充分聆听音乐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实践(分组或单独表演,)激励学生进行音乐表现,用表演的形式表现自己对音乐情绪、情感的理解与感受,对回旋曲式的理解和领悟,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对音乐的领悟。从而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和乐于听赏音乐的兴趣。首先,根据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点。这节课的设计围绕神奇的音乐钟所发生的故事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律动、聆听、演唱、表演、创编等综合教学手段,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活动中感受、体验、表现音乐。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始终围绕“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积极、愉悦的体验;初步了解回旋曲式结构。”这一目标组织实施,将音乐教学有机地融合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并保持了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兴趣。同时运用模唱图谱、声势伴奏等形式紧紧抓住了音乐的内在要素。在一次次的“带着问题听,想着听,动着听等多元化的“听”的形式中,有计划有目的的设计了层层递进式的活动和问题,使这一次次的反复聆听很有趣味性和知识性,使学生变强迫地听为喜欢的听,由听而不闻变为听而有感,突出对音乐本体有效的聆听和体验,既增强了学生欣赏的趣味性,降低了欣赏难度,又为学生了解音乐结构及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这样的一种参与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活动,将学生一步步带入到音乐中,让学生在玩中进入音乐审美体验。 其次,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的合作者、参与者等不同的身份参与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师生结成了平等民主的伙伴关系,这种良好的师生互动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活跃,使整节音乐课堂氛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通过教学实践,不难发现本课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主题音乐的旋律学唱还不够扎实,可以在后面的表演中再进行强化。 2、对回旋曲的总结可以再深入,最后归结用字母来表示。用A—B—A—C—A—D—A的形式。 3、教师太注重如何教,学生的主动参与度不够。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多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去挖掘教材,研究学生的学法,做到真正的关注学生。增加欣赏的趣味性和参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