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语文园地八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
交流平台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小学语文阅读能力中属于分析概括能力,阅读文章时如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呢?
如《少年闰土》这篇文章,它是用人名来命题的,通过这个标题能快速了解文章写的是关于少年闰土的故事。
一、可以通过文章标题了解文章内容
如学习《有的人》时抓住“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这个关键句。就可以知道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赞扬鲁迅以及像鲁迅一样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
二、通过文章的关键语句可以了解文章的内容
三、可以通过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主要内容。
如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抓住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过这几要素能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了解了文章每个部分主要讲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 就能把握主要内容。
如《只有一个地球》,依次写了地球的美丽而又渺小、地球自然资源有限、人类无法移居别的星球、我们应该保护地球等几部分内容。连起来想一想,就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方法,要灵活运用。你还知道哪些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摘录句段法
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事件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概括为文章的主要写了“我们”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取主舍次法
文章中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概括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飞夺泸定桥》提出了下面的问题:
①文章写的是红军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泸定桥的?
②他们是怎么“飞”,又是怎么“夺”的?
③结果怎样?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归纳一下,就是主要内容。
问题回答法
词句段运用
1.读下面各组题目,说说你的发现和同学交流。
少年闰土 狼牙山五壮士 军神
以文章中的主要人物作题目,好处: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暗示故事情节、突出主题。
开国大典
“诺曼底”号遇难记
草船借箭
以文章中的主要事件作题目。
好处:概括主要故事情节,让人一目了然。
竹节人 桥 芦花鞋
以文中的主要事物作题目,即贯穿全文的线索。
好处:用文章的事物做题目,可以让读者眼前一亮,联想到所写的事物,更加形象直观。
在牛肚子里旅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以立意为题,题目比较新奇有趣。
好处: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饱经风霜的脸 饱经风霜的老屋 饱经风霜的大树
树林的深处 秋天的深处 心灵的深处
饱经风霜的大树
它立在这片树林中,显得那么突兀,那么格格不入。它的枝干腐烂残缺,树皮枯皱如老人的脸一般,树心早已被掏空它,似乎经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仿佛随时都会倒掉似的。
饱经风霜的老屋
村子里,有座空了许久的老屋,摇摇欲坠。院子里一棵枯树皮已经剥落。泥墙上爬满了层层裂纹,屋顶的瓦片有的掉落,露出了黑魆魆的洞。风一吹,门发出“吱呀”的怪叫声。
树林的深处
秋天的深处
心灵的深处
任选其一,试着描写一下
书写提示
中国古代四大书法家分别是谁
中国古代“四大书法家”是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元代的赵孟頫。
颜筋柳骨
“颜筋柳骨”,是分别指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的艺术特色。
颜真卿
颜真卿,唐朝名臣、书法家擅长行、楷。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独具一格。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之“柳骨”,《玄秘塔碑》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柳公权
《玄秘塔碑》是书法家柳公权书写而成,为楷书书法作品。《玄秘塔碑》为柳公权书法创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柳体”书法的完全成熟,历来被作为初学书法者的正宗范本,对后世影响深远。
《玄秘塔碑》介绍
《玄秘塔碑》部分碑文
日积月累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答客诮》
释义:对子女没有感情的人不一定是真的豪杰,怜爱孩子怎见得就不是大丈夫呢?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释义:“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消极等待,决无希望可言;努力争取,希望才能实现。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学界三魂》
中国与中华民族是一体的。中国想要发展,前提是中华民族的发展。而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就是他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就是民族魂。只有民族魂发扬起来,民族才能站立起来,国家才能发展。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认为从古至今都有不失自信力的中国人存在,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他号召广大中国人民向英雄人物学习,积极投入革命的洪流中去。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