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江城子·密州出猎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2.把握词作大意,熟读成诵,理解词作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基调。
3.在诵读中感受词人的雄心壮志和爱国情怀。
学习目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诗、文、词、书、画等领域,均取得了极大成就。散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诗文集《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等传世。代表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
他还是著名画家,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作者介绍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他写的第一首,也是最为典型的一首豪放词。苏轼因对王安石变法执不同的意见,被逐出朝廷,任杭州通判,三年后,转任密州太守,实质上已被贬官。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中,祭常山求雨回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
背景资料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课文诵读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席卷
作者以孙权自喻
用典,自比魏尚,希望朝廷派遣使者重用自己
喻指入侵的西夏军队
全城的人都出来了
终将
姑且,暂且
读懂词意
老夫暂且引发少年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戴锦帽,披貂裘,千余随从骑战马,犹如疾风席卷山冈。为了报答倾城百姓相随太守观战的盛情,我要像三国的孙郎那样弯弓射猛虎。
畅饮美酒,胸襟开阔,胆气豪壮。鬓角虽已染白霜,那又有何妨!朝廷什么时候派遣冯唐到云中赦免魏尚呢(朝廷什么时候派遣使者手持符节来赦免我重用我呢)?我终将手中的雕弓拉成满月,朝着西北方向,射杀来犯的西夏军队。
读懂词意
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
“狂”“老狂”自况。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
诗句品析
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 字(词眼)统摄全篇。这个字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狂”
请用下面句式说话:
我从“ ”可看出词人 之狂。
分析“行狂”
1.这一句中的“卷”能否换成“到”“过”呢?
从“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中看出了词人行为之狂。
“卷”是像风一样席卷之意,写出了太守随从众多,骑马速度之快、气势壮观。如果用“到”“过”等字不能表达这种壮观场面。
分析“行狂”
为了酬答满城的人都随同去看打猎的盛意。(胡云翼选注《宋词选》)
快告诉全城的人,跟随我去打猎,看我像当年孙郎那样,亲自弯弓射虎吧。(周汝昌等《唐宋词鉴赏辞典》)——更能体现他的“少年轻狂”。
从“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可看出词人语气之狂
用典。自喻孙权,表达了词人虽已年老,仍有少年狂气,像孙权那样英武有为,意气奋发 。
分析“行狂”
我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可看出词人之狂
狂在鬓微霜不服老,自认尚有用武之地。
令人想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分析“心狂”
我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可看出词人之狂,狂在自比魏尚。
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够出现一个冯唐那样的人持着朝廷的符节使自己像魏尚一样重新得到重用,也希望自己像魏尚一样平息边界之争,这些都体现出他的抱负远大,是他“心狂”的表现。
分析“心狂”
我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可看出词人之狂。
“天狼”,即天狼星。喻指侵犯北宋的辽和西夏。描绘出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气概非凡。
分析“心狂”
有人说:“苏轼既有报国之志,应奔赴沙场,而苏轼却只‘发少年狂’而无行动;为官者,应勤政爱民,而苏轼却打猎消遣。因此,苏轼之狂,是不思进取,是消极之狂,不可取也!”这种观点你赞同吗?
苏轼打猎时故意表现出与年龄和身份不相符的“狂”气,是向朝廷证明:自己虽然快四十岁了,虽然是文官,但仍有少年的狂气,可以像武官那样奔赴沙场,英勇杀敌!他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重新被朝廷重用,为国效力!孔子说:“狂者进取。”韩愈说:“狂者,志极高而行不掩。”所以,苏轼的狂是进取之狂,他的志是报国之志!
体会“进取之狂”
1.下阕中词人由“狂”转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愁绪的是哪句?
合作探究”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两句词运用典故,表明词人希望朝廷能重用自己;“何日”表现出苏轼渴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希望得到重用的报国之志。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它们与贯穿全词的“狂”有什么关联?
合作探究”
“亲射虎”,作者以孙权自喻,表示宝刀未老;“遣冯唐”,作者以魏尚自许,表示可以为国戍边;“射天狼”喻指打败侵扰边境的西夏军队。这几个典故,都表现了作者为国立功之志,也正是他“狂”之所在。
3.纵观全词,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合作探究”
上阕主要描写出猎的盛况,下阕主要抒发作者渴望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合作探究”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想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他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情怀,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重用的愿望。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上片:出猎盛况
下片:表明志向
牵黄擎苍
千骑卷平冈
威武雄壮
鬓霜何妨
盼遣冯唐
西北望,射天狼
壮志满怀
胸襟豪放
渴望报国
倾城相随
结构梳理
拓展延伸
1.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译文】只要胸中有一点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享受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译文】回头望一眼刚才遇到风雨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3.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译文】(孤鸿)拣尽寒冷的树枝也不肯栖息,宁愿独自停落在寂寞冷清的沙洲之上。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译文】谁说人生不能再次拥有青春?门前的河水还能向西流呢!
5.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沁园春》(孤馆灯青)
【译文】(朝廷)重用与否在于时势,入世还是出世在于我,不妨于闲处袖手看风云。
苏轼词中名句欣赏
1.根据提示默写诗词名句。
(1)《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孙权狩猎的典故,表明自己的英武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 看孙郎
典型考题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2.下列对《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中描写了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词人的英雄气概,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B.词中“鬓微霜,又何妨!”的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两句运用典故,词人以冯唐自比,雄健豪放地表达了希望朝廷派人赦免他的罪过,让他为国建功。
D.从艺术表现力上说,词中一连串表现动态的词,如“牵、擎、卷、射、挽、望”等,十分生动形象。
C
【解析】C项“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两句运用典故,词人以魏尚自比,意思是说朝廷什么时候能像派遣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赦免自己,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