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三单元 欣赏 杜鹃圆舞曲 人教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三单元 欣赏 杜鹃圆舞曲 人教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12-05 21:1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欣赏《杜鹃圆舞曲》
【教学内容】欣赏《杜鹃圆舞曲》
【设计理念】本节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运用动、听结合的方式,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不同主题旋律、三拍子圆舞曲风格的特点、乐曲的曲式结构。把聆听音乐顺序作为检测学生主题记忆的手段。记忆第一圆舞曲和第二圆舞曲的主题是本节课的重点。感受挪威民间舞曲音乐风格之美。
【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欣赏《杜鹃圆舞曲》是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管弦乐作品,具有挪威民间舞曲风格的音乐,全曲由三首各具特色的小圆舞曲组成,在旋律、节奏以及情绪上形成了明显的对比。第一圆舞曲轻快、活泼,第二圆舞曲旋转、跳跃,第三圆舞曲抒情、流畅,具有歌唱性。乐曲进行中不时出现下行的小三度音“3 1”,模仿了杜鹃的鸣叫。
【教学目标】一、 过程与方法: 运用动、听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表达聆听音乐感受。把聆听音乐顺序作为检测学生主题记忆的手段。二、 知识与技能:1、 通过欣赏和师生互动,使学生知道《杜鹃圆舞曲》的圆舞曲风格。2、 加深记忆《杜鹃圆舞曲》的主题1和主题2。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挪威民间舞曲音乐风格之美。
【教学重、难点】记忆第一圆舞曲和第二圆舞曲的主题
【教学方法】 动、听结合的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中常规培养的渗透
★进入教室 常规培养 学生正确坐姿坐好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常规
课前交流 欣赏课纪律要求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上一节欣赏课,咱们上欣赏课是有要求的。同学们要保持课堂安静,要有正确的坐姿.同学们能做到吗? 欣赏课常规训练 欣赏课常规训练
一、导入 初听音乐 ★引导语 设问:同学们,老师放一首乐曲给你们听,请回答乐曲中出现了什么声音?你联想到了什么? 通过更直接的感官,让学生感受杜鹃的鸣叫
二、学习主题1的旋律 加深对主题1旋律的记忆 师:出示主题11=C 轻快、活泼地| 1 0 3 | 1 0 3 | 5 53 13 | 2 0 4 |7 0 2 | 5 0 2 | 4 42 72 |1 0师:教学生唱主题1旋律生:学唱主题1旋律 学生熟悉主题1的旋律,加深对主题1的记忆。
学打三拍子节奏 师:出示主题11=C 轻快、活泼地3| 1 0 3 | 1 0 3 | 5 53 13 | ● ○ ○ ● ○ ○ ● ○ ○ 2 0 4 |7 0 2 | 5 0 2 | ● ○ ○ ● ○ ○ ● ○ ○4 42 72 | 1 0 ● ○ ○ ● ★引导语 设问: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 ○ ○强 弱 弱师:教授学生打三拍子强弱弱的节奏生:学会后打三拍子给主题1伴奏 学生通过学习三拍子节奏,感受三拍子强弱弱的节奏特点。为能给主题1打节奏伴奏做准备。
完整聆听乐曲,当听到主题1 时打节奏为主题1 伴奏 ★过渡语 师:聆听乐曲,看老师指挥手势,当主题1 出现时用手打三拍子节奏参与音乐。 学生通过给主题1 伴奏加深对主题1的记忆
三、学习主题2 初听主题2的音乐旋律 引导语 师:聆听主题2 ,你有什么联想?生:仿佛杜鹃鸟自由地飞翔、鸣叫 学生初听主题2,对主题2有初步记忆
用“啦”音摸唱主题2,加深对主题2的记忆 师:出示主题21=C tr6 — — ︱6 — — ︱6 6 4 6 4 6 ︱ 2 1 7 2 1 6 ︱5 3 1 ︱0 3 1 ︱0 3 1 ︱……引导语 师:请同学们用“啦”音摸唱主题2 的旋律师:用“啦”音教学生摸唱主题2的旋律生:随音乐摸唱主题2 学生通过摸唱主题2 加深对主题2的记忆
聆听全曲当主题2出现时模仿杜鹃鸟飞翔的动作 ★ 引导语 师:聆听全曲当主题2出现时模仿杜鹃鸟飞翔的动作 学生通过动、听结合的方式加深对主题2 的记忆及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四、学习主题3 初听主题3 引导语 师:聆听主题3 。你有什么联想?生:听音乐,谈联想。 学生对主题3有初步记忆
数一数主题3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引导语 师:完整聆听乐曲,主题3出现了几次?引导语 师: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数主 3出现了几次? 学生通过数主题3 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加深对主题3的记忆
五、填空完成主题记忆 学生完成主题记忆 引导语 师:完整聆听乐曲,在空格中填写主题1,主题2出现的顺序。123331师生:听音乐共同完成填空 师生共同完成填空,帮助学生完成主题记忆
六、完整聆听乐曲。通过动、听结合的方式感受挪威圆舞曲的音乐风格之美 通过动、听结合的方式完整聆听乐曲 引导语 师:完整聆听乐曲,当主题1出现时用手打节奏伴奏。当主题2出现时,模仿飞翔动作。主题3出现时,安静的聆听。师生互动共同完成 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三首圆舞曲的乐曲风格特点,感受挪威民间舞曲风格之美
七、小结 对本课进行梳理和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挪威民间舞曲《杜鹃圆舞曲》,它是由三首各具特色的小圆舞曲组成,第一圆舞曲轻快、活泼,第二圆舞曲旋转、跳跃,第三圆舞曲抒情、流畅具有歌唱性。今天,同学们学习感受了挪威民间舞曲《杜鹃圆舞曲》的音乐之美。环境优美了小鸟就会来和我们做朋友,同学们我们要不要保护环境啊?我们就上到这,同学们再见! 对本课进行梳理和小结渗透保护环境
教后反思: 新课程标准把音乐教材的内容分为四个教学领域,即音乐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与相关文化。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新课程标准对音乐教材进行了整合,其育人目标强调审美素养,提倡尝试音乐创作,要求了解音乐艺术。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对艺术的渴望与追求。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要在听赏中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逐步掌握欣赏音乐的方法,并能简单评析。从儿童心理发展角度讲,“兴趣”是激励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我设计教学的突破口。怎样从兴趣入手,感染学生,巧妙的设计教法是教学的关键。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上课时能注意学生学习氛围的创设。从课堂上的引导语和过渡语的设计上能注意情景的创设和知识的拓展,使课堂互动尽量多一些。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与众不同的感受和见解,并勇于表达自己的体验,使自己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在课堂中我引导学生欣赏挪威民间圆舞曲《杜鹃圆舞曲》音乐作品时运用动、听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参与音乐,加深学生记忆主题1和主题2的音乐旋律,并通过聆听音乐顺序作为检测学生主题记忆的手段。感受《杜鹃圆舞曲》由三首各具特色的小圆舞曲组成,在旋律、节奏以及情绪上形成了明显的对比。第一圆舞曲轻快、活泼,第二圆舞曲旋转、跳跃,第三圆舞曲抒情、流畅,具有歌唱性。通过学习感受挪威民间舞曲的音乐之美。在欣赏《杜鹃圆舞曲》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想象力原来是那么的丰富,他们投入的欣赏、专注的思考、动情的回答,连我都感动了。在此基础上,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情积累,再引导学生记忆主题1和主题2,通过动、听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轻易地掌握了挪威民间舞曲《杜鹃圆舞曲》的音乐特点。通过欣赏,感受挪威民间舞曲之美。我认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也真正的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