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讲 现代诗歌鉴赏 学案 (浙江版)
综观近年考情,该考点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考查特点:
1.从考查方式看,中考对现代诗歌鉴赏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
(1)诗歌的语言
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
(2)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构成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并非实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来挖掘形象的内涵。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
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是白描,也可以是浓墨重彩;可以铺垫、衬托,也可借助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感情。
(3)诗歌的情感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的特征。诗人抒发感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借景或借物抒情。许多诗歌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4)诗歌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主要指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2.从思想主题上看,中考考查的现代诗歌鉴赏主要表现三个方面:对自然、故土、祖国的热爱;对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赞颂;对生命价值、意义的思索。
一、(湖州市20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50 分)
方向邵建航人生就像小溪我们都有自己的方向我们会在春天遇见就像树会长大草要发芽
灯塔王柏龙海上的光若隐若现却依然明亮就像成长总会找到前进的方向
(上面两首诗歌均选自《大山里的小诗人》,人民日报出版社)
请以“我们都有自己的方向”或“总会找到前进的方向”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2)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答案】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应该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方向”,首先要挖掘“方向”的内涵。方向是什么?是目标,是梦想,梦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照亮灵魂的明灯,是积极健康的人生追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比如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进行构思,想在学习上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学生写作应立足于生活,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从生活中选取素材,范围尽量缩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宽泛,将大题化小。应当是与众不同的、新颖的,能够揭示出正确深刻的主题。可以写议论性的散文,开篇点明主旨,中间选取恰当的事例来证明文章的主题,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升华主题。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文章可使文章有深度。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诗中的“它”指的是 ,本诗蕴涵着诗人艾青对 的向往和追求。
【答案】太阳 光明(或:未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阅读分析归纳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我们要熟悉作品的作者及重要的意象、诗歌内容等。此题涉及艾青的作品《太阳》、,考查到作品中的意象及其所表达的主题。解答时,要联系艾青的《太阳》这首诗,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太阳人的语言与思想,展示了太阳渴望走进小屋,打开人们关闭的心灵,让人们享受亮光、温暖、花束、香气和露水,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信念。所以这里的两个空就很容易填上“太阳”和“光明”。
现代诗歌鉴赏的考查是中考的重点,主要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品味作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根据文学作品的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进行现代诗歌鉴赏的复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知人论世。
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可以说,每一首诗的产生都是有背景的,都有一个契机激发诗人创作的灵感。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1933年因为一次被捕,一场大雪,想起了身世凄惨的大堰河,从而引起对她的怀念,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自传体抒情诗。了解这一背景对理解整个诗的内容是大有帮助的。当然并非所有的诗歌都要了解其创作背景,主要还是从诗歌本身内容出发,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二、把握形象。
现代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感受诗中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如徐志摩的《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 抓住诗的开头这两个令人难忘的形象很重要:“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实际上是以构思精妙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我们读到这样的艺术形象,就感到一股朦胧的美沁人心脾,仿佛吸进了水莲花的香气一般。接着诗中写一遍又一遍互道珍重,那萍水相逢、执手相看的朦胧情意,被诗人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让读者与作者感同身受那悠悠离愁和那千种风情。我们抓准了诗中的形象,也就是从整体上把握了作者的情感或诗歌的主旨。
三、理解情感。
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无一不浸透在诗的字里行间。只有很好的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塑造的“一只鸟”的形象,使人体味到诗人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也抒发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翼。准确理解诗歌的情感,也就能正确的把握诗歌的主题了。
四、品味语言。
诗人十分重视锤炼语言,使诗歌表现出形象、凝练,富有色彩、节奏和动态,且以最恰当的字句生动而圆满地表达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如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每节开头分别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概括了诗人生活道路的四个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所选择的四个形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都是乡愁的载体,各有特色,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前面冠以“小小的一枚”“窄窄的一张”“短短的一方”“浅浅的一湾”等词语,回环往复,委婉和谐,充分表露了作者思念祖国母亲的情感,也给人以韵律美的感受。
五、分析技巧
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重在体会修辞手法和诗歌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妙用,如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反复、排比、对仗、对比等,常见表现手法有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渲染、象征及映衬等。如《赠日本女郎》运用比喻和反复,《乡愁》运用比喻和排比,《雨中》运用拟人;《我爱这土地》前部分情景交融,最后直抒胸臆。由此可见,诗人是通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来抒发丰富的情感的。
现代诗歌鉴赏的难点解析
诗歌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首,有其相当的存在价值。短小、精练,相对于其他文学形式更加纯粹。不管是文章中所展现的抒情、还是表达出的说理,对状物进行的写景描写,好的诗歌都能给人以严谨、精悍、美的享受。正是所谓“浓缩就是精华”的道理吧!中考现代诗歌主要涉及: ⑴、注意把握现代诗歌朗读的节奏、语调、重音等。 ⑵、对现代诗歌重点句的理解与品析。 ⑶、诗歌中表现手法的运用,把握诗歌中某些形象的象征意义。 ⑷、理解诗歌的主旨,评价作品的思想内涵。 ⑸、体验作品中的情景和形象,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其中现代诗歌的赏析能力是重点。
从语言角度赏析
一定要联系全诗主旨,反复咀嚼品味,领略含义深刻、隽永的字词,把握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进而通过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方法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
(2)从意境上赏析
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诗歌的主题通常是借助它来表达的。诗人常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或者雄浑开阔,或者苍凉悲壮,或者清新明丽等。
(3)从思想感情方面赏析
赏析时,可以从感受诗情入手。在具体分析中,考生如果能正确把握作者的喜忧、爱恨之情,就能正确判断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歌颂什么,痛斥什么等问题。
(4)从表达技巧方面赏析
现代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所以要全面深入地欣赏诗歌,就必须感悟诗歌的表达技巧,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掌握答题技巧
技巧一:抓关键,透过现象看本质。
技巧二:看搭配,表达要符合语境。
技巧三:找题干,综合思考防止片面。
技巧四:抠诗题,把握诗的意象。
1. 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不当
对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只要我们仔细品味,就会发现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
【典例】阅读康白情《草儿》(1919年),指出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
草儿在前,/鞭儿在后。/那喘吁吁的耕牛,/正担着犁鸢,/古着白眼,/带水拖泥。/在那里"一东二冬"地走着。
"呼……呼……"/"牛啊,你不要叹气,快犁,快犁,/我把草儿给你"。
"呼……呼……"/牛啊,快犁快犁。/你还要叹气,/我把鞭儿抽你"。
牛呵!/人呵!/草儿在前,/鞭儿在后。
A、诗中的"草儿"对牛而言,是一种生存诱惑,而"鞭儿"则象征着一种威胁压迫,这是"牛"的主人软硬兼施的两手。
B、"草儿在前,鞭儿在后"这种矛盾、险恶的境遇,使人感到牛辛苦拉犁的悲壮,"牛"的主人隶使牲口的狡黠。
C、牛这一形象其实就是在田野上"一东二冬"地艰难劳作的中国穷苦农民的形象。
D、诗人以悲天悯人的情怀,热情赞美以牛为代表的中国农民沉默坚韧的生命力与吃苦耐劳的精神。
【答案】:D
【解析】诗人作于1919年的这首诗,表达了对中国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剥削阶级的愤恨,"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全诗的感情基调,对"牛"有哀其不幸之心,却无"热情赞美"之意,D项对诗人情感的把握是不准确的。
2. 诗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往往通过诗的语言来实现。进行诗歌赏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语言这个根本。因此,考查对古诗词中准确、生动、传神的语言的品味,是近年来中考现代诗歌赏析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策:在复习中,我们不仅要熟背现代诗歌,还要结合一些诗句用心揣摩诗歌语言的以下特点:(1)清新自然,如《雨巷》。(2)生动形象,如徐志摩的《赠日本女郎》。(3)含蓄隽永,如《乡愁》。(4)平实质朴,《我爱这土地》。
【典例】阅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选出对词语解说不准确的一项( )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祖国在那头
"邮票"在诗中指代信件。第一个诗段写游子少时离家,凭书信宽慰乡愁。
"船票"在诗中指代船只。第二个诗段写游子和新娘各自在水一方,以船只替代鹊桥。
C、"坟墓"在诗中指代封闭的家园。第三个诗段写游子飘零在外,遥望大陆,不得其门而入。
D、以"浅浅"修饰"海峡",说明海峡不是阻隔两岸的障碍,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答案】C
【解析】"坟墓"指万千游子祖辈亲人安息之所,不指代"封闭的家园",因为"母亲"已长眠于"里头"。"飘零在外,遥望大陆,过其门而不得人",是一种脱离诗歌语言实际的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是实指还是虚指,应当依据诗歌内容准确理解,切忌架空分析。
3.对诗句含义的揣摩不当
对策:对于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懂诗歌内容,对诗歌有深层次的了解,
【典例】阅读刘大白《旧梦之群》(三十六),选出对诗句含义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
少年是艺术的,/一件一件地创作;/壮年是工程的,/一座一座地建筑;/老年是历史的,/一叶一叶地翻阅。
A、少年时早立大志,自我设计,一次次描绘绘人生蓝图。
B、壮年时坚实施工,实现自我,一座座构筑理想大厦。
C、老年时回眸一生,心绪宁静,一页页检阅人生履历。
D、少年、壮年、老年,这是人生必由之路。回首往事,既有淡淡的喜悦,也有理不尽的哀怨。
【答案】D
【解析】这首精警简练的小诗道尽人生真谛。老年回首往事,抒情主人公的心境是淡泊宁静的,"一叶叶翻阅历史",应当为少年的壮志中年的拼搏而欣喜,涌起的是一种人生无悔的情感。所谓"理不尽的哀怨"是一种脱离语境的分析。
考情分析
易错警示
7第十八讲 现代诗歌鉴赏 达标检测 (教师版)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湖州市20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50 分)
方向邵建航人生就像小溪我们都有自己的方向我们会在春天遇见就像树会长大草要发芽
灯塔王柏龙海上的光若隐若现却依然明亮就像成长总会找到前进的方向
(上面两首诗歌均选自《大山里的小诗人》,人民日报出版社)
请以“我们都有自己的方向”或“总会找到前进的方向”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2)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答案】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应该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方向”,首先要挖掘“方向”的内涵。方向是什么?是目标,是梦想,梦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照亮灵魂的明灯,是积极健康的人生追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比如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进行构思,想在学习上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学生写作应立足于生活,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从生活中选取素材,范围尽量缩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宽泛,将大题化小。应当是与众不同的、新颖的,能够揭示出正确深刻的主题。可以写议论性的散文,开篇点明主旨,中间选取恰当的事例来证明文章的主题,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升华主题。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文章可使文章有深度。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诗中的“它”指的是 ,本诗蕴涵着诗人艾青对 的向往和追求。
【答案】太阳 光明(或:未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阅读分析归纳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我们要熟悉作品的作者及重要的意象、诗歌内容等。此题涉及艾青的作品《太阳》、,考查到作品中的意象及其所表达的主题。解答时,要联系艾青的《太阳》这首诗,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太阳人的语言与思想,展示了太阳渴望走进小屋,打开人们关闭的心灵,让人们享受亮光、温暖、花束、香气和露水,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信念。所以这里的两个空就很容易填上“太阳”和“光明”。
《半棵树》中的半棵树有什么特点?
【答案】 首先从外形上看,半棵树是一个让人心惊的残缺的形象它被雷电劈掉了半边,长在荒凉的山丘上,生存环境恶劣
其次,半棵树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已经被劈得只剩一半,但是依然直直挺立,长满青青枝叶
8.阅读《边界望乡》,说说下面诗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病了病了/病得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只剩下唯一的一朵/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咯血……
【答案】 诗人即景设喻,把自己比成一朵在“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咯血的凋残的杜鹃花,诗人是以一个具体的“咯血”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心中的伤痛,伤痛的根源就在于“禁止越界”,历史的、人为的原因隔开了自己和故土,能望见,却不能走近,不能踏进,这给内心带来的哀怨悲苦就犹如咯血一般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火与冰
罗伯特·弗罗斯特
有人说这世界将在火中灭亡,
有人却说将在冰中埋葬
凭借我对欲望的品尝,
我赞同那些持火说的主张
不过如果这世界将毁灭两次,
我想我会在心底恨恨地,
说那冰的破坏暴力,
也决不可低估,
足以将世界结束
1.本诗表明了诗人对人类自身弱点造成可怕后果的态度,这种弱点是“ ”和“ ”,这种可怕后果是 (用诗中原句作答)
【答案】 欲望 憎恨 世界将在火中灭亡 将在冰中埋葬
2.罗伯特·弗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最富盛名的诗人之一,其风格明朗清爽,善于在风土人情中发掘诗情画意,借助一些远离现实的现象和科学来反映现实生活,本诗就是借“ ”与“ ”的破坏力来批判人类心底的“ ”与“ ”的消极因素。
【答案】 火 冰 欲望 仇恨(或“恨、憎恨”)
3.这首诗写作技巧上以 见 ,以恢宏来衬托细巧,读来朗朗上口,思之韵味无穷。
【答案】 大 小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题。
发现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注:罡风:道家语,高空的风,又作“刚风”
1.诗人“发现”了什么?
【答案】 中国当时现实的黑暗
2.诗人说:“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又说:“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据此说说噩梦这个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表达诗人悲痛欲绝的感情
3.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一句起笔就在读者眼前展开了一个景象,一个海外游子一进国门就悲喊“不对,不对!”造成悬念,引人深思
B.“迸着血泪”极写了诗人重返祖国目睹现状后无限痛苦的心情,和“不对”的喊声相对应,强化了他因美好想象破灭,感情发生突变的内心世界
C.第三行和第五行的两个“我来了”的排比句叙写了自己之所以要回归祖国的真正原因,以及“空喜”的失望心情
D.“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这一景象是诗人现实主义诗情的涌现,诗人呼天抢地的哀告,为文末突出“我的中华”“在我心里”蓄势
【答案】 D(不是“诗人现实主义诗情的涌现”)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以“发现”为题展开描写,首尾照应,虚实结合,对现实中的祖国进行了“噩梦”般的描写,同时表现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感叹
B.诗歌以“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的巧妙的比喻,将诗人内心“空喜”的感受具体形象化,并将全诗的思想推进到另一境界
C.诗人说“这不是我的中华”,“那不是我的心爱”,意在告诉读者,这正是“我”的祖国,这正是“我的心爱”,抒发了诗人埋存于心底的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D.全诗所写的实际是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双重“发现”,让人鲜明地窥见跳动于诗人博大胸怀中的一颗热爱祖国的赤诚之心
【答案】 A(诗歌并没有“表现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感叹”)
五、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题。
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
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
七月的砧声远了
暖暖
雁子们也不在辽阔的秋空
写它们美丽的十四行诗了
暖暖
马蹄留下踏残的落花
在南国小小的山径
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
在北方幽幽的寺院
秋天,秋天什么也没留下
只留下一个暖暖
只留下一个暖暖
一切便都留下了
暖暖是什么?
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那些富有古典意味的意象?
【答案】1.暖暖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如恋人、妹妹、孩子;也可以是虚拟的人物,甚至不是人物,可以是一种象征。
2.这首诗中产意象如落叶、荻花、辽像是不经意从古诗中“借”来的,在古诗中一般显示秋天的荒芜伤感情绪,而秋暮江边的“砧声”则寄寓游子的漂泊之哀。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乡 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甲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乙 / 我在这头,/她在那头。
1.诗中甲、乙两处是诗句的位置,下面选填甲、乙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甲: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乙:乡愁是一条深深的海峡
B.甲: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乙: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C.甲:乡愁是一条漫长的小路 乙: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D.甲:乡愁是一条漫长的小路 乙:乡愁是一条深深的海峡
2.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的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思念亲人的真挚情感。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答案】1.B 2.A
【解析】1.甲处应填“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这是因为诗人成人后在大陆娶了新娘,是船票情系夫妻二人,而不是一条小路。乙处应填“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而不应填“深深的”。因为“浅浅”比“深深”一句更具感彩。那么浅浅的一湾海峡竟分裂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共同的爱。
2.“小”爱应熔铸在“大”爱之中,且“故乡”一词内涵太窄,同时,要准确体会作者诗中的情感:对祖国统一的期盼。只不过这种感情是通过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表现出来的。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乡 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1.这首短诗有三节,哪一节给你的感受最深 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说“少年不知愁滋味”。假如要你“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话,请你模仿席慕蓉或余光中,写上几句诗,请试试:
答:乡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光中和席慕蓉都是____________诗人,两首乡愁诗都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余光中的《乡愁》以__________为线索,将乡愁分别比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席慕蓉的《乡愁》将乡愁比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可以从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形象而生动地表达出来以及感情真挚等方面去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2.仿写属于语言运用的考查,答题要点:运用比喻等艺术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形象而生动地表达出来。语句要富有诗意。
3.台湾,海外游子对祖国深切的怀念,时间,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清远的笛、模糊的怅惘、没有年轮的树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海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下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
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形象。
D.这首诗通过对大海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深深的思考,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答案】D 这里的分析把诗的主题给拔高了,其实这首诗里并没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注意鉴赏还要根据内容来品读,不能主观臆断。
九、阅读昌耀的诗《河床》的节选部分,回答诗后的问题。
我是父亲。
我爱听秃鹰长唳,他有少年的声带,他的目光有少女的媚眼。
他的翼轮双展之舞可让血流沸腾。
我称誉在我隘口的深雪潜伏达旦的猎人。
也同等地欣赏那头三条腿的母狼。
她在长夏的每一次黄昏都要从我的阴影跛向天边的彤云。
也永远怀念你们——消逝了的黄河象
作者在诗歌中选择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诗的特点对这些意象加以赏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章节作者所选取的是与神话、传说有关的意象,如“秃鹰”、“母狼”、“黄河象”等。 它们本身都是带有原始色彩的血性动物,容易唤起人们对旺盛生命力的渴望与想象 ,这些具有伤感的意象,既是作者心灵痛觉的复写,又是他对那种狞厉粗犷的原生力量的认同。
十、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10分)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1.有人说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无理而妙,富于别趣”,如按照生活逻辑和表达习惯,“红”不能用量词“张”来修饰,“白”不能用量词“片”来限定.“香”不能用量词“朵”来衡量。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此外,“瓢、张、片、朵”是四个单位很小的量词,如果说换成“湾、园、地、片”行不行 为什么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这首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行。诗人的匠心在于:用“一张海棠红”来强调“红”,以突出“红”的鲜艳灿烂.而这“红”又与后文的“血”自然相连:用“一朵雪花白”来强调“白”,白得晶莹剔透,纤尘不染,而这“白”字又与后面的“信”紧密相连;用“一朵腊梅香”来强调“香”,以突出腊梅的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而这“香”字又与下文的“母亲”相连接。相反,如果说“给我一张红海棠”.“给我一片白雪花”,“给我一朵香腊梅”,后面随文就势的自然联想就无法展开。因此,从这反常离奇的搭配中我们是可以体会到诗人的诗心智慧的。量词小不代表所指事物就小,诗人所选取的四个意象内涵丰富,意义广阔.那么前面意象的宏大与后面修饰语的小巧相互对比.就更能体现出诗人对祖国的要求很少,而自己愿意为祖国奉献一切的崇高思想,读后,人们自然会被诗人真挚的热情所深深打动。
2.示例:音乐美:《乡愁四韵》借鉴了中国民歌的回旋曲式的特点,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构思,音韵和谐,一唱三叹。《乡愁四韵》可以看作是一首用文字写成的乐曲.首行诗犹如乐曲的主题旋律,而且它在每一诗节的首尾呼应,使得每一个诗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乐段”,四个乐段之间结构非常相似,这些相似的“乐段”反复演奏,形成了回环复踏、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使主题思想得以不断深化.从而产生了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
十一、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无题 邹荻帆
我们将扑倒在这大风雪里吗
是的,我们将
而我们温暖的血
将随着雪的溶化
被吸收到大树的根里去
被吸收到小草的须里去
而这雪后的平原
会袒露出来
那时候
天青
水绿
鸟飞
鱼游
风将吹拂着我们的墓碑……
[注]《无题》是诗人在解放前夕黎明前的黑暗中写成的。
A.诗篇以大气磅礴的设问起首,为全诗创造了激越奔放的氛围,也可视为对笼罩在黑暗中而采用《无题》篇名的注释。
B.这首诗理性的成分十分明显,因此避开了平铺直叙的写法,以巧妙的间接议论突出了强烈的政治色彩。
C.诗中第三至七行表现了革命者为人民解放事业甘愿牺牲的崇高精神,细腻生动,耐人咀嚼。
D.诗中生动的形象与深湛的思想内涵达到了较完美的统一。“天青”、“水绿”等一系列意象预示行将到来的历史变化,结句“风将吹拂着我们的墓碑”悲壮豪放,感人肺腑。
【答案】D
【解析】作者通过“雪的溶化”、以及“天青”“水绿”“鸟飞”“鱼游”等意象,暗示了中国即将出现的历史变化,用“风将吹拂着英雄底墓碑”表现了战士愿用鲜血浇灌自由之花的崇高胸怀。
十二、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繁星
冰心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星,
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
A. “何曾”一句既是泛问,也是自问,“他们对语”指繁星相互对话,这一设问蕴涵对夜空繁星的赞许。
B. “颂赞”一句是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对上面设问作巧妙回答,是诗人对深蓝太空的深远,对闪烁繁星的高洁的赞叹。
C.这首诗借写夜空中的繁星寄托对自然景色的感情,渗透着诗人对大自然美的诗歌,意在唤起人们纯真、温馨的意绪。
D.这首小诗凝练、含蓄,带有哲理意味。语言清新紧凑,音调自然流畅,反映了诗人早期诗作的艺术风格。
【答案】A
【解析】这首诗简短、精练,诗人发挥丰富的想像力,讴歌了美丽的自然,唤起了我们内心的纯真与温馨。冷冷的夜空中无情感的星星互相赞颂,作者十分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对“人类之爱”的追求。(并非对夜空繁星的赞许)
十三、.阅读卞之琳的诗,其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A. 第一节写"你"在桥上看风景,不自觉的成了从楼上看风景的人的一道"风景".
B. 第二节写皎洁的月亮成了"你"的窗子的装饰品,而"你"成了别人(楼上的人)的梦境的装饰品。
C. 两幅生动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了深刻的哲理:在同一时空中,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有可能变成客体。客体有可能变成主体。人们只要不被世俗观念所束缚,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哀乐,就可以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超越。
D. 作为一首象征诗,这首诗用朴实单纯的语言,展现出一幅明丽的生活画面;语言明白如画,内涵却丰富深邃,达到了明与隐、实与虚、具体与抽象的和谐统一。
【答案】B
【解析】两个"装饰"均为动词,分别表达"照进"和"进入"的意思。此外,"别人"为"楼上的人"太实,与全诗意境不谐。
十四、.对下面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泥土
鲁藜
老是把自己当珍珠
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做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A.小诗押韵,便于记忆,读起来琅琅上口,增强了号召力。
B.诗人把自己当成“珍珠”,经受着风风雨雨,阴晴凉热的熬煎,让众人把他“踩”了超过四分之三世纪,才“踩”出一条堂堂正正的“道路”来。
C.《泥土》是崇高的,但又蕴涵纯美的意境,既庄严又雅洁,达到了一个哲理的高度。
D.这首诗中告诉我们不要自以为是,要忠实地去做实在的事情。
【答案】B
【解析】诗中提到"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这说明作者不愿意做珍珠,不想时时刻刻提防被埋没的可能。下一句“把自己当做泥土吧”则再一次说明了作者想做泥土,接受时代的打磨。
十五、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掌上的心
雷抒雁
如果我能把心托在掌上
像红红的草莓托在厚厚的绿叶上
那么,你会一目了然
你就会说哦,多么可爱的红润
可是,如果我真的把心托在掌上
像红红的草莓托在厚厚的绿叶上
那么,定会被可恶的鸟啄破
我该怎么说呢
该怎么表达这裂心的痛苦?
A.诗的第一节,表现出诗人愿袒露自己的胸怀,与人们真诚相待的心愿,诗人也相信人们是向往彼此真诚相待的。
B.诗的第二节,诗人写出自己深知由于有邪恶之人存在,袒露胸怀只是个空想,他为此而困惑、退缩和消沉。
C.诗人以草莓、绿叶、鸟为喻,新颖、妥帖、形象鲜活,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奠定了这首诗成功的基础。
D.两节诗的前三句几乎相同,而两节诗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突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增加了艺术感染力。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现代诗歌的鉴赏,做此题要从内容、形式、中心等方面考虑,B项中"袒露胸怀只是空想"不符合诗意,且诗中也未表达"困惑、退缩和消沉"。
十六、阅读《我用残损的手掌》,完成题目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
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
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
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
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
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
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
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
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
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
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那里,永恒的中国!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具体形象?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8分)
【答案】诗中描写的形象有“残损的手掌”“广大的土地”“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等形象。作者借助这些形象抒发了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的形象化思绪,在想象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以及天气没有亲身体验过的解放区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
【解析】这道题旨在引导学生从诗歌中的形象入手,整体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前后通过对比的手法,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请试着写一写。(4分)
【答案】 这首诗的前后两部分对比鲜明,从词语感彩上说,前半部分多用消极的、冷色调的词,如:残损、彻骨、寂寞、憔悴、阴暗等,极恰当地表达了诗人对苦难中的祖国无法言表的感情。后半部分多用积极的、暖色调的词,如: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等,有力地表达了诗人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 ( https: / / www. / s wd=%E6%8A%97%E6%97%A5&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_blank )斗争必胜,解放区是民族复兴的所在。
【解析】诗歌表达感情的手段灵活多样,可以将多种表达方式结合使用,可以选用恰当的修辞。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比喻修辞方法有什么不同,简要说说其含义。 (12分)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那里是太阳,是春天。
【答案】(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是明喻,以情侣关系与母子关系的比喻,把诗人对“这一角”的温柔感情抒发得细致动人。
“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是明喻,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确明的新生活。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是借喻,用“广大的土地”借喻整个中国。
“那里是太阳,是春”是暗喻,用“太阳和春天”来比喻解放区的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机。
【解析】此题旨在通过对一些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来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是怎样将众多的形象,贯穿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5分)
【答案】《我用残损的手掌》在想像中展开诗的内容,在想像中,诗人的手掌抚过了广大的国土。先是沦陷区的家乡,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终停留在解放区。对祖国大地上每一处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触觉作用(同时也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用),如“微凉”“冷”“滑出”“细”“软”“蘸”等等。这样,就把较广泛的描写对象相对集中起来,是之贯穿在“手掌的感受”这一条线索上,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解析】设置此题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加深对本诗所写形象的认识,另一方面在于体会本诗作者在安排结构上的匠心。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这些诗句通过的手法写出了江南水乡景色的变化,“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 。(5分)
【答案】对比、拟人;花草树木因遭受摧残践踏以至寂寞憔悴无人爱怜的情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的活”这里的“我们”是指 ,这句暗示了 。(5分)
【答案】中国人民;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中国人民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掌握情况。只要好好的阅读诗歌,并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就可以得到答案。
诗人为什么对“辽远的一角”寄予爱和希望? (4分)
【答案】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可以不受压迫。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主题。作者在诗中创造一个美好的地方,寄托自己的理想和美好愿望,表达了作者希望和平的愿望。
诗歌以“永恒的中国”结尾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答案】对“依然完整的”“辽远的一角”寄去深情的祝愿,诗人心中永远有一个敌人无法到达的净土。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主旨的把握,只要抓住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即可。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10分)
乡色酒
舒兰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1)本诗为表达作者情感,所选用的意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诗歌第一节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情感,第二节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__。
(2)我们曾学过的余光中的《乡愁》和本诗在写法上共同的特点是__________;《乡色酒》还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
(3)本诗的意境悠远、绵长,请展开丰富的想象,任选其中一节把它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柳树 椰树 月亮 喜悦温馨 漂泊无依
(2)借物抒怀 对比 拟人
(3)诗的第二节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让人回味悠长。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现代诗歌的赏析能力。诗歌赏析:
⑴可以从语言角度赏析,一定要联系全诗主旨,反复咀嚼品味,领略含义深刻、隽永的字词,把握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进而通过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方法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 ⑵可以从意境上赏析,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诗歌的主题通常是借助它来表达的。诗人常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或者雄浑开阔,或者苍凉悲壮,或者清新明丽等。
⑶还可以从思想感情方面赏析,赏析时,可以从感受诗情入手。在具体分析中,考生如果能正确把握作者的喜忧、爱恨之情,就能正确判断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歌颂什么,痛斥什么等问题。
⑷最后还可以从表达技巧方面赏析,现代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所以要全面深入地欣赏诗歌,就必须感悟诗歌的表达技巧,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十八、阅读下面的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10分)
跌 倒
牧 也
风,跌倒了
才有了美丽的落叶
云,跌倒了
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
太阳跌倒了,
才有了静谧的夜晚。
所以
让我们不再害怕跌倒
让我们在跌倒时
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
【答案】《跌倒》一诗用童趣化的语言将“跌倒”换一种思维呈现给孩子们,旨在引领孩子们不怕困难,能从感情上正确看待困难,从行动上战胜困难,这首诗适合送给遇到困难总是退缩、害怕的孩子,让他们学会坚强;也适合送给勇敢乐观的孩子,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对他们的鼓励!
【解析】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 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朦胧诗古已有之,并非当代专有。其实,朦胧诗只是诗歌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朦胧诗的第一特征是“不直白”。“不直白”在诗人而言,是一种创作习惯或思维习惯;对阅读者而言,则增加了解读介入的机会。
5第十八讲 现代诗歌鉴赏 达标检测 (学生版)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湖州市20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50 分)
方向邵建航人生就像小溪我们都有自己的方向我们会在春天遇见就像树会长大草要发芽
灯塔王柏龙海上的光若隐若现却依然明亮就像成长总会找到前进的方向
(上面两首诗歌均选自《大山里的小诗人》,人民日报出版社)
请以“我们都有自己的方向”或“总会找到前进的方向”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2)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诗中的“它”指的是 ,本诗蕴涵着诗人艾青对 的向往和追求。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火与冰
罗伯特·弗罗斯特
有人说这世界将在火中灭亡,
有人却说将在冰中埋葬
凭借我对欲望的品尝,
我赞同那些持火说的主张
不过如果这世界将毁灭两次,
我想我会在心底恨恨地,
说那冰的破坏暴力,
也决不可低估,
足以将世界结束
1.本诗表明了诗人对人类自身弱点造成可怕后果的态度,这种弱点是“ ”和“ ”,这种可怕后果是 (用诗中原句作答)
2.罗伯特·弗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最富盛名的诗人之一,其风格明朗清爽,善于在风土人情中发掘诗情画意,借助一些远离现实的现象和科学来反映现实生活,本诗就是借“ ”与“ ”的破坏力来批判人类心底的“ ”与“ ”的消极因素。
3.这首诗写作技巧上以 见 ,以恢宏来衬托细巧,读来朗朗上口,思之韵味无穷。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题。
发现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注:罡风:道家语,高空的风,又作“刚风”
1.诗人“发现”了什么?
2.诗人说:“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又说:“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据此说说噩梦这个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一句起笔就在读者眼前展开了一个景象,一个海外游子一进国门就悲喊“不对,不对!”造成悬念,引人深思
B.“迸着血泪”极写了诗人重返祖国目睹现状后无限痛苦的心情,和“不对”的喊声相对应,强化了他因美好想象破灭,感情发生突变的内心世界
C.第三行和第五行的两个“我来了”的排比句叙写了自己之所以要回归祖国的真正原因,以及“空喜”的失望心情
D.“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这一景象是诗人现实主义诗情的涌现,诗人呼天抢地的哀告,为文末突出“我的中华”“在我心里”蓄势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以“发现”为题展开描写,首尾照应,虚实结合,对现实中的祖国进行了“噩梦”般的描写,同时表现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感叹
B.诗歌以“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的巧妙的比喻,将诗人内心“空喜”的感受具体形象化,并将全诗的思想推进到另一境界
C.诗人说“这不是我的中华”,“那不是我的心爱”,意在告诉读者,这正是“我”的祖国,这正是“我的心爱”,抒发了诗人埋存于心底的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D.全诗所写的实际是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双重“发现”,让人鲜明地窥见跳动于诗人博大胸怀中的一颗热爱祖国的赤诚之心
五、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题。
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
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
七月的砧声远了
暖暖
雁子们也不在辽阔的秋空
写它们美丽的十四行诗了
暖暖
马蹄留下踏残的落花
在南国小小的山径
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
在北方幽幽的寺院
秋天,秋天什么也没留下
只留下一个暖暖
只留下一个暖暖
一切便都留下了
暖暖是什么?
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那些富有古典意味的意象?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乡 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甲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乙 / 我在这头,/她在那头。
1.诗中甲、乙两处是诗句的位置,下面选填甲、乙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甲: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乙:乡愁是一条深深的海峡
B.甲: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乙: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C.甲:乡愁是一条漫长的小路 乙: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D.甲:乡愁是一条漫长的小路 乙:乡愁是一条深深的海峡
2.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的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思念亲人的真挚情感。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乡 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1.这首短诗有三节,哪一节给你的感受最深 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说“少年不知愁滋味”。假如要你“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话,请你模仿席慕蓉或余光中,写上几句诗,请试试:
答:乡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光中和席慕蓉都是____________诗人,两首乡愁诗都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余光中的《乡愁》以__________为线索,将乡愁分别比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席慕蓉的《乡愁》将乡愁比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海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下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
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形象。
D.这首诗通过对大海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深深的思考,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九、阅读昌耀的诗《河床》的节选部分,回答诗后的问题。
我是父亲。
我爱听秃鹰长唳,他有少年的声带,他的目光有少女的媚眼。
他的翼轮双展之舞可让血流沸腾。
我称誉在我隘口的深雪潜伏达旦的猎人。
也同等地欣赏那头三条腿的母狼。
她在长夏的每一次黄昏都要从我的阴影跛向天边的彤云。
也永远怀念你们——消逝了的黄河象
作者在诗歌中选择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诗的特点对这些意象加以赏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10分)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1.有人说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无理而妙,富于别趣”,如按照生活逻辑和表达习惯,“红”不能用量词“张”来修饰,“白”不能用量词“片”来限定.“香”不能用量词“朵”来衡量。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此外,“瓢、张、片、朵”是四个单位很小的量词,如果说换成“湾、园、地、片”行不行 为什么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这首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无题 邹荻帆
我们将扑倒在这大风雪里吗
是的,我们将
而我们温暖的血
将随着雪的溶化
被吸收到大树的根里去
被吸收到小草的须里去
而这雪后的平原
会袒露出来
那时候
天青
水绿
鸟飞
鱼游
风将吹拂着我们的墓碑……
[注]《无题》是诗人在解放前夕黎明前的黑暗中写成的。
A.诗篇以大气磅礴的设问起首,为全诗创造了激越奔放的氛围,也可视为对笼罩在黑暗中而采用《无题》篇名的注释。
B.这首诗理性的成分十分明显,因此避开了平铺直叙的写法,以巧妙的间接议论突出了强烈的政治色彩。
C.诗中第三至七行表现了革命者为人民解放事业甘愿牺牲的崇高精神,细腻生动,耐人咀嚼。
D.诗中生动的形象与深湛的思想内涵达到了较完美的统一。“天青”、“水绿”等一系列意象预示行将到来的历史变化,结句“风将吹拂着我们的墓碑”悲壮豪放,感人肺腑。
十二、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繁星
冰心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星,
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
A. “何曾”一句既是泛问,也是自问,“他们对语”指繁星相互对话,这一设问蕴涵对夜空繁星的赞许。
B. “颂赞”一句是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对上面设问作巧妙回答,是诗人对深蓝太空的深远,对闪烁繁星的高洁的赞叹。
C.这首诗借写夜空中的繁星寄托对自然景色的感情,渗透着诗人对大自然美的诗歌,意在唤起人们纯真、温馨的意绪。
D.这首小诗凝练、含蓄,带有哲理意味。语言清新紧凑,音调自然流畅,反映了诗人早期诗作的艺术风格。
十三、.阅读卞之琳的诗,其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A. 第一节写"你"在桥上看风景,不自觉的成了从楼上看风景的人的一道"风景".
B. 第二节写皎洁的月亮成了"你"的窗子的装饰品,而"你"成了别人(楼上的人)的梦境的装饰品。
C. 两幅生动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了深刻的哲理:在同一时空中,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有可能变成客体。客体有可能变成主体。人们只要不被世俗观念所束缚,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哀乐,就可以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超越。
D. 作为一首象征诗,这首诗用朴实单纯的语言,展现出一幅明丽的生活画面;语言明白如画,内涵却丰富深邃,达到了明与隐、实与虚、具体与抽象的和谐统一。
十四、.对下面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泥土
鲁藜
老是把自己当珍珠
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做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A.小诗押韵,便于记忆,读起来琅琅上口,增强了号召力。
B.诗人把自己当成“珍珠”,经受着风风雨雨,阴晴凉热的熬煎,让众人把他“踩”了超过四分之三世纪,才“踩”出一条堂堂正正的“道路”来。
C.《泥土》是崇高的,但又蕴涵纯美的意境,既庄严又雅洁,达到了一个哲理的高度。
D.这首诗中告诉我们不要自以为是,要忠实地去做实在的事情。
十五、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掌上的心
雷抒雁
如果我能把心托在掌上
像红红的草莓托在厚厚的绿叶上
那么,你会一目了然
你就会说哦,多么可爱的红润
可是,如果我真的把心托在掌上
像红红的草莓托在厚厚的绿叶上
那么,定会被可恶的鸟啄破
我该怎么说呢
该怎么表达这裂心的痛苦?
A.诗的第一节,表现出诗人愿袒露自己的胸怀,与人们真诚相待的心愿,诗人也相信人们是向往彼此真诚相待的。
B.诗的第二节,诗人写出自己深知由于有邪恶之人存在,袒露胸怀只是个空想,他为此而困惑、退缩和消沉。
C.诗人以草莓、绿叶、鸟为喻,新颖、妥帖、形象鲜活,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奠定了这首诗成功的基础。
D.两节诗的前三句几乎相同,而两节诗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突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增加了艺术感染力。
十六、阅读《我用残损的手掌》,完成题目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
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
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
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
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
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
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
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
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
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
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那里,永恒的中国!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具体形象?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8分)
《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前后通过对比的手法,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请试着写一写。(4分)
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比喻修辞方法有什么不同,简要说说其含义。 (12分)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那里是太阳,是春天。
这首诗是怎样将众多的形象,贯穿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5分)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这些诗句通过的手法写出了江南水乡景色的变化,“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 。(5分)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的活”这里的“我们”是指 ,这句暗示了 。(5分)
诗人为什么对“辽远的一角”寄予爱和希望? (4分)
诗歌以“永恒的中国”结尾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十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10分)
乡色酒
舒兰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1)本诗为表达作者情感,所选用的意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诗歌第一节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情感,第二节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__。
(2)我们曾学过的余光中的《乡愁》和本诗在写法上共同的特点是__________;《乡色酒》还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
(3)本诗的意境悠远、绵长,请展开丰富的想象,任选其中一节把它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八、阅读下面的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10分)
跌 倒
牧 也
风,跌倒了
才有了美丽的落叶
云,跌倒了
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
太阳跌倒了,
才有了静谧的夜晚。
所以
让我们不再害怕跌倒
让我们在跌倒时
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