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语文必修三《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课一练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悼词(dǎo) 逝世(shì) 空白(kōng) 永垂不朽(xiǔ)
B.估量(liàng) 抹杀(mǒ) 嫉恨(jì) 豁然开朗(huò)
C.诅咒(zhòu) 给予(jǐ) 肤浅(fū) 纷繁芜杂(wǔ)
D.诽谤(fěi) 污蔑(miè) 索然(suǒ) 卓有成效(zhuō)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驱逐 既使 水乳交溶 坚忍不拔
B.奚落 赏鉴 原形毕露 浅尝辄止
C.困顿 觉悟 眼花潦乱 食不果腹
D.衷心 忌恨 旁证博引 欢渡佳节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这位巨人逝世后所形成的 ,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②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 。
③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 的发现。
A.空间 摸索 独特 B.空白 摸索 独到
C.空白 探索 独到 D.空间 探索 独特
4.下面句子的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看到左邻右舍的孩子上大学的上大学,参军的参军,王阿姨心里就难受:从小娇惯了的“宝贝儿子”小学毕业后就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实在不 。
(2)你们不是夸奖说他很有能耐吗?怎么这回又说他办事 呢?
(3)每次交代任务,他总是找借口 。
(4)一个人偶然一天两天不洗脸,固然也不好,洗后脸上还留着一个两个黑点,固然也不 ,但是倒没有什么大危险。
A.成材 不利 推托 文雅 B.成才 不力 推脱 雅观
C.成才 不利 推脱 文雅 D.成材 不力 推托 雅观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科学工作者正是以这种特有的风格和态度不断地去探索宇宙中无穷无尽的奥秘。
B.去年我毕业时张老师送给我的那支钢笔,虽然式样陈旧,但我却敝帚自珍,一直在使用
C.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不是孤立的,都和社会休戚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D.有些同志对于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的错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十个指头中的一个指头,无关大局。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正像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的达尔文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B.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做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C.他曾经密切地注意各种电学方面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注意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D.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对马克思为人类所做的伟大贡献做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我校九十周年校庆徽标设计大赛的参赛者大多是以高二年级的师生为主,其他年级的师生也有,但数量不多。
B.我国如果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水土资源构成的巨大负担,那么环境的恶化将会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D.中宣部有关人士指出,如果不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一些消极落后的思想就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扰乱正常的社会,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
8.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劳动美学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 。因此,为了充分发掘生产劳动中的审美因素,加强劳动美学的研究已成为我国当前美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A.但是,我们一直没给予应有的重视。 B.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我们应有的重视。
C.但是,我们研究得还不够深入。 D.但是,一直没有被我们研究过。
二、阅读课文节选段落,回答问题。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做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注意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1.文中“豁然开朗”、“在黑暗中摸索”的意思是什么?
2.结合全文说说上文中“不仅如此”中的“如此”指代什么?这句话起什么作用?
3.文中“一生中能有这样①两个发现”、“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②”、“这样③的领域是很多的”三个句子中加点词“这样”分别指代什么?
4.上文第三段的意思是什么?找出关键性的句子。
二、阅读课外文段,完成问题。
世间最美的坟墓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斯?茨威格)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快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候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注]: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1.如果要简述托尔斯泰墓的环境和形状,下面的语句中哪四项是必不可少的?( )
A.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 B.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
C.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 D.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E.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
F.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G.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H.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声 I.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
2.“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的意思是( )
A.(他的一生)曾像流浪汉一样遭遇坎坷,曾像士兵一样战斗。
B.(他)终于与流浪汉、士兵那样的社会底层民众融为一体。
C.(他)就像倒毙的流浪汉、无名的阵亡士兵一样在世上消失。
D.(他的声名)像流浪汉、士兵等劳苦大众那样被社会吞噬。
3.“风儿……和暖的阳光……冬天,白雪……”这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在不容大声说话的地方,描写自然景物的动态,反衬出墓地的宁静。
B.象征伟人将与大自然一样永世长存,更显示了他人格的崇高。
C.由于没有奢华装饰,描写自然景物更显示坟墓的朴素。
D.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活泼的景物可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情调。
4.作者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来进行比较,这样写起到什么作用?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可以显示出三人与托尔斯泰思想品格的差异,从而表明托尔斯泰才真正伟大。
B.从坟墓的迥然不同的风格,可以反衬出托尔斯泰墓的逼人的朴素。
C.三个人都闻名世界,只有伟人与伟人相比较,才能使人体会到这幽暗小土丘的“宏伟”。
D.前文虽提到托尔斯泰墓与其他伟人墓不同,但较笼统,以这三人的墓为例,读者才能得到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5.作者说托尔斯泰墓“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参观者这种崇敬之情的句子。
6.作者用哪两个字来形容托尔斯泰墓的基本特征?
7.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
参考答案
一、选择: 1.C(A悼dào 空kòng B量liáng 嫉jí D卓zhuó ) 2.B(A水乳交溶——融 C眼花潦乱——缭 D旁证博引——征 欢渡佳节——度) 3.B 4.D 5.A(“异想天开”在句中是贬义褒用,和“实事求是”一起用来说胆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和态度很恰当。B句把珍爱他人送给息的物品说成“敝帚自珍”,不妥。C句“休戚相关”说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用在人的生活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上,不妥。D不以为然意为:不认为是正确的。可改为“不以为意”) 6.B(A改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 C改为“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 D缺少主语。) 7.C(A句式杂糅,应将“大多是以高二年级的师生为主”改为“大多是高二年级的师生”或“以高二年级的师生为主”;B搭配不当,“缓解……负担”动宾不搭配,应将“负担”改为“压力”;D成分残缺,“扰乱”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社会”一词后面加上“秩序”。) 8.B (AC两项与上句主语不一致,排除;D项与下句句意矛盾,排除)
二、课内阅读: 1.“豁然开朗”的意思是剩余价值的发现使资本主义社会所隐蔽的剥削实质一下就清楚了。“在黑暗中摸索”比喻在马克思之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批评家由于没有找到事物本质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2.“如此”指代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句话的作用是结构上概括上文,自然过渡到下文。 3.①“这样”指马克思两大发现的不同寻常。 ②“这样”指每一个领域中都有独到的发现。 ③“这样”指像数学家一样的科学领域。 4.第三段大意是马克思关注科学对实践的影响。关键句是“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三、课外阅读: 1.B、D、E、I 2.C 3.B 4.A 5.①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 ②成百上千到他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一朵花留作纪念。 6.朴素 7.托尔斯泰诞生一百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