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6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2-06 06:2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看图思考:为什么四川盆地形成紫色土壤?
导入
土壤:位于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由各种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组成,具有一定肥力,能生长植物的一层疏松物质。
一、土壤及其物质组成
理想土壤的组成
土壤的形态
颜色:土壤颜色变化可作为判断和研究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化的依据。
质地:土壤颗粒组合特征,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等。
结构:土壤颗粒的胶结情况,有团粒结构、块状结构、核状结物、柱状结构和片状结构等、松紧度、土壤疏松和紧实的程度。
松紧度:疏松或紧实。
孔隙:土粒之间存在的空间。它是土壤水分、空气的通道和仓库,决定着气液两相的共存状态,并影响着土壤的养分和温度状况。
干湿度:土壤的干湿程度,反映土壤中水分含量的多少。
砖红壤
红壤
黄壤
褐土
黑土
荒漠土
高山漠土
紫土
土壤剖面
土壤剖面:从地面向下挖掘所裸露的一段垂直切面,深度一般在两米以内。
土壤剖面
层类
有机质层 凋落物层
腐殖质层、泥炭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母岩层
土壤的形成因素
土壤的形成过程:
母岩层—成土母质—原始土壤—成熟土壤
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1.成土母质
母质的特性决定了土壤的性质,包括土壤的质地、矿物养分与酸碱度等。
2.生物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1)植物
(2)土壤微生物
(3)土壤动物
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3.气候
⑴影响有机质积累和分解
⑵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
(3)水热状况
思考:
同一座山体的阳坡,其山麓和山顶的土壤在厚度和肥力方面有何不同?
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4.地形
(1)通过控制成土母质、气候及生物因素,对土壤的发育和特性产生强烈的______影响。
(2)主要表现在高度、坡度和______上。
间接
坡向
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5.时间
在上述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随着时间推移土壤从无到有,都是随时间的增强而加强的。
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水稻土指在长期淹水种稻条件下,受到人为活动和自然成土因素的双重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耕作土壤。
(1)人类通过改变某一成土因素和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来调整土壤的发育方向。
(2)人类农业生产实践中,利用和改良土壤,定向地培育土壤,使原来的自然土壤经人工种植朝向肥沃土壤发育,形成耕作土壤
(3)人类对土壤的影响也具有两重性,利用合理,有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利用不当会破坏土壤。
6.人类活动
小结:成土因素的作用
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的性质,包括土壤的质地、矿物养分与酸碱度等。
生物:影响发育程度,提供有机养分
气候:影响水热状况,影响理化过程,影响风化强度、土壤厚度,影响有机质含量
地形:间接影响发育特性
回归课前导入
四川盆地有些地方的土壤为什么是紫色的?
(1)盆地底部海拔多数在250~700米,地势东南倾,盆地内各河流均由边缘山地汇聚盆地底部的长江干流,形成向心状水系,地表为大面积的中生代紫红色砂岩与泥岩所覆盖。
(2)四川盆地多夜雨是因为相对湿度大。
(3)紫色土有机质含量 1.0%左右,其发育程度较同地区的红、黄壤为迟缓,尚不具脱硅富铝化特征,属化学风化微弱的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
· 素养应用
例2: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1)~(2)题。
B
(1)下列成土因素,比较活跃的是(  )
A.气候和地形 B.气候和生物
C.母质和生物 D.地形和母质
(2)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  )
A.自然植被茂密 B.有机质积累多
C.生物残体分解快 D.矿物养分流失快
B
3.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生物 D.成土母质
C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