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部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部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6 09:1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部分名校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题精选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黑龙江省八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尉佗楼
许浑
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岛夷中。
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
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
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万古风。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秦末刘项逐鹿中原,战祸绵延不绝,身为南海尉事的尉佗在此时审时度势,选择了自立为王,偏守岭南。
B. 颔联概述尉佗的政治经历,将力主独立的任嚣与力促统一的陆贾对比,意在表达诗人对不同历史人物的褒贬之意。
C. 颈联写时至今日,当地祭祀尉佗的社庙依然热闹,旌旗飘扬犹胜过昔日的行宫。突出后人对尉佗的尊重与感念。
D. 尾联化用“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的典故,说明越人实际上已深受中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
15. 越地百姓至今对尉佗感怀难忘有哪些原因,请具体概括。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十三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古诗文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上西平·送陈舍人
吴 泳①
跨征鞍,横战槊,上襄州②。便匹马、蹴踏高秋。芙蓉未折,笛声吹起塞云愁。男儿若欲树功名,须向前头。
凤雏寒,龙骨朽,蛟渚暗,鹿门幽。阅人物、渺渺如沤。棋头已动,也须高著③局心筹。莫将一片广长舌,博取封侯。
【注】①吴泳:字叔永,南宋潼川人,关心国事,正直敢言,不避权贵。②襄州:襄阳,位于鄂西北,地处汉水中游,属南阳盆地边缘,当时处在宋金对峙的前线。③高著:高明的招数。
19.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各用“征”“战”分别形容“鞍”和“槊”,营造了十分强烈的战斗气氛,“便匹马、蹴踏高秋”,实写了陈舍人驰骋疆场的飒爽英姿。
B. “芙蓉”二句,进一步说明陈舍人赴襄州上任及作者鼓励他的原因就是敌人骚扰,边塞吃紧。“塞云”是不会愁的,此处运用拟人的手法。
C. “渺渺如沤”,比喻新颖生动。言外之意:历史人物已成为过去,像水泡一样地消逝了,现在就要靠你大显身手了。
D. “棋头”二句,遥接上片“芙蓉未折”二句,是说既是战争已开始,那就要有高明的招数,去对付敌人,使之不得乱动。
20.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吴淞江
蒋堂
江人见我谓谁何,行李无羁野意多。
六幅青帆趁潮去,一樽白酒扣舷歌。
沙边历历辨云树,岛外溅溅弄月波。
兴尽归来还更喜,舞鸥相送入烟萝。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作者来到吴淞江,卸下了行李对自我的羁绊去追求山野意趣,体现了作者的率性洒脱。
B. 颔联对仗工整,进一步写作者乘船出游:乘着涨潮扬帆游玩,边喝酒边唱歌,追求自由的生活乐趣。
C. 尾联整联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抒发了旅途兴尽归来的愉悦,而海鸥伴舞相送则更是令作者感到欣喜。
D. 整首诗从早出写到晚归,作者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纵情享受自然山水之乐,向往归隐生活的形象。
14. 诗歌颈联写景造境独居匠心,请作简要赏析。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立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登凤凰台①
杨万里
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
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
龙蟠虎踞山川在,古往今来鼓角哀。
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②。
【注】①相传南朝宋文帝年间,有三只凤凰,飞落在永昌里李树上,招来各种鸟类随其比翼飞翔,呈现百鸟朝凤盛世景象。为庆贺和纪念此美事,永昌里改名凤凰里,并在保宁寺后的山上筑台,名凤凰台。李白曾游此地,作诗《登金陵凤凰台》。②蛛煤:蛛网尘埃。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照应题目,交代地点及事件。“千年”一句引出凤凰的传说,后句“潮回”写出江水空流,凤凰不再的凄凉。
B. 颔联对仗工整,颜色、地名、方位、植物、动作等词语的使用严格考究,写出江草萋萋、杏花开放,生机盎然之景。
C. 颈联指出凤凰台地势雄伟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此联有实有虚,写出由古至今凤凰台犹在,鼓声哀鸣,战事不断。
D. 本诗为怀古诗,借景抒情、借古讽今,通过写凤凰台雄壮的地势和生机盎然之景,写出诗人登临古迹时的感慨。
15. 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本诗尾联。
黑龙江省肇东市四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 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纪:经营。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写得流畅自然,通过对日常生活琐事的叙述,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B. “此理将不胜 无为忽去兹”意思是“这种乐趣岂不比什么都美吗 不要匆匆离开此地”。
C. 作者认为,田园生活虽然很有乐趣,但衣食之事也要认真经营,努力耕作才会有收获。
D. 这首近体诗从不同角度写出田园生活的特色,而且集叙述、抒情、议论于一体。
15. 作者笔下的田园生活有哪些乐趣 请简要概括。
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
古风(其二十六)
李 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具体写其“花”和“叶”,并用“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三、四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比喻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D.诗歌语言清新自然,又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15.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6分)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长安春望
卢纶(注)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天宝末年举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从春风着笔,紧扣诗题,“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
B.颔联写归途遥远,在梦中都不知何日能到,然而又有几人能回乡呢?既有思家难归的伤感无奈,又有没有几人能还家的聊以自慰。
C.颈联写川原纵横交错,远至天边;宫殿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的写景,壮观中隐含衰飒之意。
D.诗人感时伤怀,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浅吟低唱,一咏三叹,表达情感细腻委婉。
16.诗中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黑龙江省部分名校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题精选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黑龙江省八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尉佗楼
许浑
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岛夷中。
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
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
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万古风。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秦末刘项逐鹿中原,战祸绵延不绝,身为南海尉事的尉佗在此时审时度势,选择了自立为王,偏守岭南。
B. 颔联概述尉佗的政治经历,将力主独立的任嚣与力促统一的陆贾对比,意在表达诗人对不同历史人物的褒贬之意。
C. 颈联写时至今日,当地祭祀尉佗的社庙依然热闹,旌旗飘扬犹胜过昔日的行宫。突出后人对尉佗的尊重与感念。
D. 尾联化用“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的典故,说明越人实际上已深受中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
15. 越地百姓至今对尉佗感怀难忘有哪些原因,请具体概括。
【答案】14. B 15. ①尉佗避乱为王,偏守一隅,护佑岭南,使百姓获得一方安宁;(首联)②尉佗借任嚣之力代行南海尉、借陆贾之力称臣汉朝,实现国家统一,带给南越安宁;(颔联)③尉佗引入中原文化教化越地百姓,促进民族融合,成就了南越平安祥和。(尾联)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 任嚣是尉佗“南来作尉”的支持者,而“力主独立”无据,作者只是客观交代对尉佗的决定有影响的两个人,没有“对比”和“褒贬之意”。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越地百姓感念尉佗,是因为他做了对百姓有好处的事。首联“刘项持兵鹿未穷”交代了秦末刘项逐鹿中原,百姓遭受战祸的背景;“自乘黄屋岛夷中”,“黄屋”是古代帝王所乘坐的车的黄缯车盖,也指帝王的车。此句是说尉佗自己来到越地自立为王。在当时的情况下,尉佗选择到岭南避乱,并自立为王,守护一方百姓,使百姓获得安宁,这是百姓怀念他的原因;
“南来作尉任嚣力”,公元前208年,正值中原战乱之时,任嚣突然病重,与赵佗共商割据岭南以避战乱,并委以其代理南海郡郡尉。尉佗接受委托,代行南海尉之职,守护岭南百姓;“北向称臣陆贾功”,秦亡后,出兵击并桂林郡、象郡,自立为南越王,实行“和揖百越”的民族平等政策,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当地经济文化。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下诏赞誉尉佗的政绩,封其为南越王,并派大夫陆贾出使招抚。尉佗接受诏封,奉汉称臣。尉佗借陆贾之力称臣汉朝,实现国家统一,带给南越安宁,这是百姓怀念他的原因;
“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万古风”,运用虞舜和薰弦的典故,站在南越百姓的角度,对尉佗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化用“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的典故,说明越人已深受中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尉佗引入中原文化教化越地百姓,促进民族融合,成就了南越的平安祥和,这是百姓怀念他的原因。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十三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古诗文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上西平·送陈舍人
吴 泳①
跨征鞍,横战槊,上襄州②。便匹马、蹴踏高秋。芙蓉未折,笛声吹起塞云愁。男儿若欲树功名,须向前头。
凤雏寒,龙骨朽,蛟渚暗,鹿门幽。阅人物、渺渺如沤。棋头已动,也须高著③局心筹。莫将一片广长舌,博取封侯。
【注】①吴泳:字叔永,南宋潼川人,关心国事,正直敢言,不避权贵。②襄州:襄阳,位于鄂西北,地处汉水中游,属南阳盆地边缘,当时处在宋金对峙的前线。③高著:高明的招数。
19.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各用“征”“战”分别形容“鞍”和“槊”,营造了十分强烈的战斗气氛,“便匹马、蹴踏高秋”,实写了陈舍人驰骋疆场的飒爽英姿。
B. “芙蓉”二句,进一步说明陈舍人赴襄州上任及作者鼓励他的原因就是敌人骚扰,边塞吃紧。“塞云”是不会愁的,此处运用拟人的手法。
C. “渺渺如沤”,比喻新颖生动。言外之意:历史人物已成为过去,像水泡一样地消逝了,现在就要靠你大显身手了。
D. “棋头”二句,遥接上片“芙蓉未折”二句,是说既是战争已开始,那就要有高明的招数,去对付敌人,使之不得乱动。
20.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9. A 20. ①对陈舍人于国家危难之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勉励。
②对朋友谆谆叮嘱:不要学那些靠巧言利舌爬上高位的人。
③暗含对那些鼓吹和议、苟且偷安者的讽刺。
【解析】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A项,“‘便匹马、蹴踏高秋’,实写了陈舍人驰骋疆场的飒爽英姿”分析错误,“便匹马、蹴踏高秋”,这是送别时祝愿的话,非实写。
故选A。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结合注释“关心国事,正直敢言,不避权贵”“当时处在宋金对峙前线”可以得出“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结合“莫将一片广长舌,博取封侯”可以看出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对偷安者的讽刺。希望他努力向前,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当然,这也是诗人自己的抱负和志向。全词没有离别的伤感,而是洋溢着一种男子汉干生番事业的豪气和壮志;风格遒劲,语言恳切、朴实,尤其下片结构,是有意义的警句。
【点睛】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
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
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送友人赴任的词。
上片头三句,直写陈舍人赴襄阳上任。值得注意的是,把“跨征鞍,横战槊”放在开头,醒目突出。用以形容陈舍人,不难看出这是一副“横槊立马”的出征形象。尤其两句中各用“征”、“战”分别形容“鞍”和“槊”,制造了十分强烈的战斗气氛。陈舍人赴襄阳任,就带有上前线出征的意味。这也是作者对友人的鼓励和祝愿。因此,接下二句预祝对方在秋高气爽、草长马肥之时驰骋疆场,打击敌人。看来陈舍人动身是在秋天,所以作者才这样祝愿、鼓励他。这把陈舍人驰骋疆场的英姿描会得十分鲜明、突出。“芙蓉”二句,进一步说明陈舍人赴襄州上任,及作者鼓励他的原因,就是敌人骚扰,边塞吃紧。这里用“芙蓉未折”点明时间。夏日五、六月间,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故说“未折”。“塞云”是不会愁的,这里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战局的紧张,敌人骚扰带来的危急。结二句与开头呼应,用直接语气,鼓励陈舍人:国家危难之际,正是男儿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好时机。
下片头四个三字短句,叙写襄阳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这四句,一方面表明襄阳是大有作为的去处,出现过不少著名人物;一方面表明那已成为历史陈迹。庞统、诸葛亮久已去世,尸骨已朽;蛟渚、鹿门等遗迹也已破败衰颓,不似当年了。对四位历史人物的写法,前两人直写名字,后两人以遗迹指代,笔法错杂多变。“阅人物”二句,轻轻一结。总之,历史人物已成为过去,象水泡一样地消逝了。“渺渺如沤”,比喻新颖生动。言外之意:现在就要靠你大显身手了。“棋头”二句,遥接上片“芙蓉未折”二句,是说既是战争已开始,那就要有高明的招数,去对付敌人,使之不得乱动。结句,语重心长,谆谆叮嘱:不要学那些靠巧言利舌爬上高位的人。言外之意,讽刺那些鼓吹和议、苟且偷安者。
词中抒写的并不是一般的离愁别恨,而是一种男子汉气概的壮别。结合当时宋、金对峙、金人侵扰的严重局势;结合襄阳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对友人作了一番勉励。希望他努力向前,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当然,这也是诗人自己的抱负和志向。全词没有离别的伤感,而是洋溢着一种男子汉千一番事业的豪气和壮志;风格道劲,语言恳切、朴实,尤其下片结构,是有意义的警句。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吴淞江
蒋堂
江人见我谓谁何,行李无羁野意多。
六幅青帆趁潮去,一樽白酒扣舷歌。
沙边历历辨云树,岛外溅溅弄月波。
兴尽归来还更喜,舞鸥相送入烟萝。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作者来到吴淞江,卸下了行李对自我的羁绊去追求山野意趣,体现了作者的率性洒脱。
B. 颔联对仗工整,进一步写作者乘船出游:乘着涨潮扬帆游玩,边喝酒边唱歌,追求自由的生活乐趣。
C. 尾联整联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抒发了旅途兴尽归来的愉悦,而海鸥伴舞相送则更是令作者感到欣喜。
D. 整首诗从早出写到晚归,作者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纵情享受自然山水之乐,向往归隐生活的形象。
14. 诗歌颈联写景造境独居匠心,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3. C 14. ①写景视角由近及远,远近结合。“沙边历历辨云树”写近景,“岛外溅溅弄月波”写远景,层次安排井然有序。
②运用叠词的修辞手法。“历历”写出了周围树木的茂盛,“溅溅”写出了月光洒在水面上,水面在微风吹拂下银光闪闪的优美景象。
③动静结合。“历历”所述之景为静态景,“溅溅”所述之景为动态景,通过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写晚归所见的吴淞江之景,表现了吴淞江环境的优美、宁静,映衬出作者恬淡的心境。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尾联整联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错误,诗歌尾联前一句作者通过“兴尽”、“更喜”等词,直接表达了游玩晚归的愉悦心情,但后一句“舞鸥”“烟萝”等景象则采取以景作结的抒情方式来渲染和烘托此时作者的心情,间接表达了游玩晚归的愉悦心情。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以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沙边历历辨云树,岛外溅溅弄月波”,意思是吴淞江边树木茂盛,月光之下江面波光粼粼。
写景视角由近及远,远近结合。“沙边历历辨云树”,写江边的树木是近景;“岛外溅溅弄月波”,写广阔的江面上空月光明亮,月光之下,江面在流水在闪动,这是远景,从近到远,层次安排井然有序。
运用叠词的修辞手法。“历历”,意思是物体或景象一个一个清清楚楚的,写出了月光明亮,树木茂盛;“溅溅”写流水,写出了明亮的月光洒在水面上,水面在微风吹拂下银光闪闪的优美景象,叠词使句子不仅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突出表现了树木和水面的状况。
动静结合。“历历”所述之景是茂密的树木,为静态景;“溅溅”所述之景为江水,是动态景,通过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写晚归所见的吴淞江之景,因为内心轻松愉悦,所以所看之景也充满了灵性,表现了吴淞江环境的优美、宁静,映衬出作者恬淡的心境。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立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登凤凰台①
杨万里
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
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
龙蟠虎踞山川在,古往今来鼓角哀。
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②。
【注】①相传南朝宋文帝年间,有三只凤凰,飞落在永昌里李树上,招来各种鸟类随其比翼飞翔,呈现百鸟朝凤盛世景象。为庆贺和纪念此美事,永昌里改名凤凰里,并在保宁寺后的山上筑台,名凤凰台。李白曾游此地,作诗《登金陵凤凰台》。②蛛煤:蛛网尘埃。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照应题目,交代地点及事件。“千年”一句引出凤凰的传说,后句“潮回”写出江水空流,凤凰不再的凄凉。
B. 颔联对仗工整,颜色、地名、方位、植物、动作等词语的使用严格考究,写出江草萋萋、杏花开放,生机盎然之景。
C. 颈联指出凤凰台地势雄伟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此联有实有虚,写出由古至今凤凰台犹在,鼓声哀鸣,战事不断。
D. 本诗为怀古诗,借景抒情、借古讽今,通过写凤凰台雄壮的地势和生机盎然之景,写出诗人登临古迹时的感慨。
15. 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本诗尾联。
【答案】14. D 15. ①用典。照应李白诗歌《登金陵凤凰台》,抒发了凤凰台繁华不再、古今变迁的感慨。②拟人。“春风掌管”“拂”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只有春风吹拂落满尘埃的蛛网,表现凤凰台的衰败,人迹罕至。③以景结情。尾句以景结情,借凤凰台的破败荒芜,引发昔盛今衰的感慨。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借古讽今”错误,应为“咏史怀古”,并无“讽今”之意。
故选D。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杨万里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使用典故,“谪仙”是李白,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创作的一首怀古抒情诗。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春风掌管拂蛛煤”“拂”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凤凰台的衰败;诗词结尾一般抒情,“春风掌管拂蛛煤”收尾,即以景结情,写凤凰台的破败荒芜。
【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黑龙江省肇东市四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 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纪:经营。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写得流畅自然,通过对日常生活琐事的叙述,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B. “此理将不胜 无为忽去兹”意思是“这种乐趣岂不比什么都美吗 不要匆匆离开此地”。
C. 作者认为,田园生活虽然很有乐趣,但衣食之事也要认真经营,努力耕作才会有收获。
D. 这首近体诗从不同角度写出田园生活的特色,而且集叙述、抒情、议论于一体。
15. 作者笔下的田园生活有哪些乐趣 请简要概括。
【答案】14. D 15. ①在美好的时光登高赋诗。②邻里乡亲关系融洽,淳朴自然。③农忙时各自耕种,农闲时聚在一起喝酒聊天,兴趣无穷。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项,“这首近体诗从不同角度写出田园生活的特色”分析错误。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近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本诗是魏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应属于古体诗。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诗歌主要内容的能力。
诗人描写自己“登高赋新诗”,意为在美好的春日登高赋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写朋友们相互呼唤,斟酒品尝的情景,体现出了乡村邻里之间融洽的人际关系;“农务各自归”,写农田忙碌时的情景;“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写思念朋友则披衣拜访等场景,写出了农村生活的闲适恬淡,乐趣无穷。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纯真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不过多修饰,采用白描手法。
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
古风(其二十六)
李 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具体写其“花”和“叶”,并用“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三、四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比喻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D.诗歌语言清新自然,又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15.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6分)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长安春望
卢纶(注)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天宝末年举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从春风着笔,紧扣诗题,“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
B.颔联写归途遥远,在梦中都不知何日能到,然而又有几人能回乡呢?既有思家难归的伤感无奈,又有没有几人能还家的聊以自慰。
C.颈联写川原纵横交错,远至天边;宫殿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的写景,壮观中隐含衰飒之意。
D.诗人感时伤怀,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浅吟低唱,一咏三叹,表达情感细腻委婉。
16.诗中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16.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在梦中都不知何日能到”错误,“家在梦中何日到”是恨自己不能回去,家乡只能在梦中出现。故选B。
17.①“逢世难”表达了对遭逢世难的伤感;②“独将”表达了孤独寂寞的愁苦;③“衰鬓”表达了对人生已老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④“客秦关”表达客居他乡的羁旅惆怅。(任意答两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尾联收束到感时伤乱和思家盼归的主题。“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大意是说:自己以一儒生遭遇世难,独自客居长安,又有谁来怜悯我呢。作为儒生,如果遇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完全可以凭借才华博得功名,而作者却“逢世难”,表达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懑。“衰鬓”,并非指衰老,而是表现一种衰颓感伤的神态。沈德潜说“遭乱意上皆蕴含,至末点出”,确实如此。表达了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伤。“客秦关”“独将”表达客居异乡的孤寂与惆怅。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