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春》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春》课件(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6 20:0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1. 春
朱自清
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1.扫除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作家作品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其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春》等。
背景链接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使他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能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本文写于1933年7月,作者写此文时,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早春野景”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春》描写并讴歌了一个蓬勃的春天,对春天进行了田园牧歌式的抒情,它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听课文朗读
要求:
听准字音,听清节奏,把握感情,注意重音和停连。
初读感知
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酝酿 黄晕 应和 嘹亮
披着蓑 戴着笠 抖擞 捉迷藏
yùn niàng
yùn

liáo
suō

sǒu
cáng

盼春
绘春
赞春
春草
春花
春风
春雨

图——草报春
图——花争春
图——风唱春
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1.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春”的?你能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吗?
2. 细读第三至七自然段,交流讨论:作者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文中具体描绘了哪几幅春景图?请你分别给每个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理清结构
你认为作者笔下哪幅画面最美?你能为你最喜欢的画面配上一句古诗吗?
示例一:春草图——草色遥看近却无
示例二:春花图——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乱花渐欲迷人眼)
美点追踪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拼音。
(1)风qīng qiāo qiāo_______的,草软绵绵的( )的。
(2)风里带来些新fān_____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rùn shī________的空气里酝酿( )。
(3)鸟儿将cháo____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hū péng yǐn bàn________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wǎn zhuǎn ________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 )着。
(4)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huáng yùn________的光,烘托( )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5)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ō_____戴着lì_____。
第二课时
分析“绘春”部分,学习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明确:盼望着,盼望着
2.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明确:运用反复的手法,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拟人修辞手法,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1)第三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
明确:质地:嫩嫩的;颜色:绿绿的;长势:一大片,一大片
(2)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明确:“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1)第四段写了哪些地方的花?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明确:树上的桃花、杏花、梨花,地上的小野花。作者的视线是从上往下的。
(2)本段突出了春花的什么特点?
明确: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3) “闹”改为“飞”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因为“闹”字中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景象;如果用“飞”字,则无声无息,只能表现飞时的形态,而不能表现声响和景象。
第五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感官角度把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声的?
明确: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来写春风。首先从触觉方面,作者引用诗句,又打一比方,让人感觉到春风是温暖的。然后写“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仿佛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接下来从听觉的角度来写,鸟鸣的清脆、宛转,风声和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仿佛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
第六段(1)春雨有什么特点,哪些语句表现了这些特点
明确: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
(2)作者绘“春雨图”时,写景的层次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段在写景的层次上由物及人,由近到远,由静到动,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情的江南春雨图,流露出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由景及人,春到人欢,与开头呼应。
文章怎样描写“迎春图”
①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④“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为上面文字按原文顺序排序____________。
2.给文中加粗的字注音。巢(  )清脆(  )
3.解词 卖弄—— 宛转——
4.这段文字从________觉写春风的柔和,从________觉写春风的芳香,从________觉写春风的和悦,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
5.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段文字中,作者渗透其中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
1.分析“赞春”部分。
2.学习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
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三个比喻各自成段,看看它们的顺序能否颠倒,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结尾三个句子,不仅比喻巧,意义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后有序。这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进程。所以顺序不能颠倒。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则层次不明显,表达效果没有这样强烈。
示例:
(1)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视觉上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运用了比喻、排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象。
(3)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多而细密、亮而闪烁、柔而绵长的特点。
语言赏析
1.古人描写景物,由于观察入微,写出了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粗字是从人体感觉的哪个角度写的。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    )
②两个黄鹂鸣翠柳。(    )
③踏花归来马蹄香。(    )
④一枝红杏出墙来。(    )
⑤处处闻啼鸟。(    )
⑥天街小雨润如酥。(    )
2. 学完《春》这篇课文,班级拟开展“寻觅春天的踪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人们对春天的称呼特别多,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几个。
(2)古人写过不少歌咏春天的诗句,请你从学过和积累的诗句中写出两句吧。
(3)班级拟组织同学们进行一次野外踏青活动,打算邀请语文学科的宋老师一同参加,如果派你去请,你该怎么说?请写下来吧。
(4)假如以《寻觅春天的踪迹》为题办一期手抄报,请你为这期手抄报设计两个有创意的栏目。
想一想有哪些带“春”字的成语?
春花秋月 春回大地 春暖花开
春色撩人 春色满园 春深似海
春生夏长 春意盎然 雨后春笋
搜集含有“春”字或描写“春”的古诗词。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本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的主要特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从不同角度,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心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把握人生的春天
创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