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2]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复习 七 人民解放战争 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2]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复习 七 人民解放战争 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6.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06 09:5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七 人民解放战争
考点一  重庆谈判 国民党发动内战
1、重庆谈判
1、背景: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在美国的支持下,国民党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2、目的:(1)蒋介石:一方面为发动战争争取时间,另一方面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意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共身上(2)中共: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3、时间:1945年8月—10月。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等。4、结果: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5、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再一次确立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6、意义: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定召开,为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一线曙光,中共也在政治上赢得主动。
2、国民党发动内战
1.内战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2.重点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考点二  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1.粉碎全面进攻:中共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解放区军民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2.粉碎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掉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o
考点三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政策调整: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2.法令文件: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3.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4.结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5.改革意义: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为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拓展延伸】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就是以解放区土地改革为主题创作的。
考点四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战略反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2.战略决战:三大战役名称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时间1948.91948.11—1949.11948.11—1949初指挥林彪、罗荣桓刘伯承、邓小平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地点锦州、长春、沈阳以徐州为中心北平(和平解放)、天津、张家口意义解放东北全境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被广大地区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3.解放南京: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2021·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历年真题)1947年3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是因为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
A. 陕北解放区 B. 中原解放区 C. 东北解放区 D. 华东解放区
(2021·江苏省镇江市·历年真题)1945年,文学家郑振铎写道:“从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开始会谈以后,我们哪一天不在探问着会谈进行的情形,不在关心着会谈进行得顺利与否?”这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是(  )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 “还我河山,守士抗战” D. “要和平,争民主”
(2021·湖北省鄂州市·历年真题)整理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图示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国共十年内战的主要进程 B. 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
C.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历程
(2021·江苏省·历年真题)蒋介石曾写道:“对毛泽东应召来渝后之方针,决以诚挚待之。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这里的“渝”指的是(  )
A. 广州 B. 瑞金 C. 西安 D. 重庆
(2021·湖北省随州市·历年真题)在一次人民解放战争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很多学习资源,如表中的学习资源与主题完全相符的一组是(  )
序号 资源 名称
① 视频 《飞夺泸定桥》《辽沈战役》
② 图片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渡江战役示意图》
③ 文献 《我所知道的党的七大》《转战陕北》
④ 遗址 遵义会议会址西安事变谈判旧址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21·山东省·历年真题)观察如图,可以看出中国人民解放军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
A. 挺进大别山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解放南京
(2021·山东省东营市·历年真题)“四十昼夜风云,三千里路程;雄师南下,越黄泛,铁骑饮马长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材料描写的事件(  )
A.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 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 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 发起了渡江战役,占领了南京
(2021·湖南省株洲市·历年真题)“毛泽东在河北西柏坡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并且取得了三大战役的完全胜利”。三大战役取得完全胜利的历史意义是(  )
A.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D.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021·湖南省张家界市·历年真题)毛泽东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南京解放
(2021·江苏省盐城市·历年真题)管玉泉在《亲历攻占总统府》中记载:“在俘虏兵的引领下,我们登上了总统府顶楼,……我换上一面红旗。这时正是民国38年4月23日上午8时。”材料中的“总统府”属于(  )
A. 晚清政府 B. 南京临时政府 C. 北洋军阀政府 D. 南京国民政府
(2021·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历年真题)如图为某天日历。根据日历推断这一天(  )
A. 中国工农红军正式创建 B. 中国开始了全国性抗战
C. 刘灯大军挺进大别山 D.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021·湖南省娄底市·历年真题)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此时毛泽东写的诗词最有可能是(  )
A.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B.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C.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D.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2021·山东省济宁市·历年真题)根据如图反映的史实,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是(  )
A. 抗日烽火遍九州 B. 三支大军逐中原
C. 国军主力一扫光 D. 百万雄师过大江
(2021·山东省烟台市·历年真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万雄师过大江能够气吞万里如虎,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同人民一条心,军民团结如一人。”其强调了哪一战役胜利的原因(  )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2021·湖北省十堰市·历年真题)毛泽东《七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诗词创作于哪一战役之后(  )
A. 千里挺进大别山 B. 淮海战役
C. 渡江战役 D. 辽沈战役
(2021·江苏省宿迁市·历年真题)邓小平在总结这段历史时反复强调:“整个解放战争最困难是挑这个担子。”这是刘邓大军顾全大局、不怕牺牲,实现毛泽东战略决策的伟大壮举。“伟大壮举”指的是(  )
A. 辽沈战役 B. 挺进大别山 C. 淮海战役 D. 平津战役
(2021·山东省潍坊市·历年真题)1947年的华北解放区,农民纷纷购买毛泽东和朱德的画像。主要是因为(  )
A. 抗日战争胜利 B. 土地改革的开展
C. 华北全境解放 D. 国民党政权覆亡
(2021·山东省菏泽市·历年真题)某同学在学习“人民解放战争”这一单元内容时,将其划分为“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夺取胜利”四个阶段。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的是(  )
A. 转战陕北 B. 挺进大别山 C. 三大战役 D. 解放南京
(2021·湖南省怀化市·历年真题)毛泽东曾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事实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这个“转折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它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2021·四川省南充市·历年真题)如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中绘制的一幅简图,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A. 转战陕北、战略防御
B. 御敌于外、自卫反击
C. 战略决战、全胜可期
D. 千里跃进、战略进攻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2021·山东省日照市·历年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田会议决议》明确指出:军队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强调红军必须健全党的各级组织,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党小组。所以,罗荣桓说:古田会议召开后,“我们要建立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就已经定型了。”
——摘自贾永《历史选择了古田》
材料二 我军将大量地转入敌后,比较地分散配置,依托一切敌人未占区域,配合民众武装,向敌人占领地作广泛的和猛烈的游击战争,并尽可能地调动敌人于运动战中消灭之……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2卷
材料三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雕塑
(1) 你怎样理解罗荣桓所说的军队“已经定型”?
(2) 材料二取自毛泽东的哪一篇著名文献?八路军、新四军是如何贯彻这一战略方针的?
(3) 毛泽东说:“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人民军队能够克敌制胜的原因。
(2021·江苏省连云港市·历年真题)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959年,王进喜在北京大街上看到汽车顶上背着个巨大的煤气包,心想:“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工人阶级的责任。”1960年,王进喜率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当井喷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摘编自《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人民日报》1972年1月27日)
(1) 据如图,逐条归纳其中的历史信息。选择一条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2) 据材料,概括王进喜的崇高品质。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在其激励下,在石油工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3) 从上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你能得出哪些历史结论?
(2020·全国·历年真题)新中国成立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变局。经历了战火洗礼后的共产党人从容淡定,面对即将“走向的全面胜利”成竹在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转神州少见奇,恩泽东方助崛起。来挥朱笔书功德,伟人共业任弼时。
——网络诗歌
材料二:电影《决胜时刻》聚焦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激情岁月。
影片以1949年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进驻北京春山后的活动为主线,讲述:
这一年春天,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踏上了“进京赶考路”,翻开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篇章;
这一年,国共和谈破裂。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迎来解放的曙光;
也在这一年,共产党人齐心协力,负重前行,架构起新中国的四梁八柱,举办开国大典,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 这首诗共28字,涵藏第一代领导集体五位伟人名字。文意贯通,意义高远,浑然天成。相信你的慧眼很快会识别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另外还有哪两位呢?
(2) 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在踏上“进京赶考路”之前,中共中央在河北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确定党的工作重心要完成怎样的转移?
(3) 为什么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迎来解放的曙光”?
(4) 党中央在进驻香山后,“架构起新中国的四梁八柱”。仅从制定的经济政策而言,就对新中国能否迅速完成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请你说说我国最早是怎样实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
(5) 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请简要说明你是如何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十五个字以内)
(2020·辽宁省沈阳市·历年真题)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1937年夏,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根据地军民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等战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图二:1946年6月,国民党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8年秋开始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1) 图二的照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2) 根据如图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______ ;信息点二: ______ ;信息点三: ______ 。
(3) 根据如图图文内容,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1.【答案】A
【解析】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二十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当时在陕北的红军与敌人相比,众寡悬殊,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等撤离延安后,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直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进行了多次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重点进攻的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史实。
2.【答案】D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体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同时国民党内战准备还没有完成,所以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进行谈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3.【答案】C
【解析】1946年6月,国民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粉碎全面进攻后,国民党军队开始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进攻陕甘宁解放区时党中央“转战陕北”粉碎了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国民党进攻山东解放区时,人民解放军通过孟良崮战役粉碎了对山东的重点进攻,1947年8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连续组织了与国民党主力战略决战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在东北、华北和华东战场上的主力;解放战争第四年,人民解放军1949年4月发起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题干所给战役均为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役,也说明了解放战争的逐步胜利。仔细观察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了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4.【答案】D
【解析】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据“对毛泽东应召来渝后之方针,决以诚挚待之。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及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渝”指的是重庆。
故选:D。
5【答案】B
【解析】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②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飞夺泸定桥是长征时期,排除A;中共七大是抗战时期,排除C;遵义会议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D。
本题主要考查了解放战争相关史实,注意对表格史实的掌握,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解放战争相关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6.【答案】A
【解析】由材料和所学可知图示反映的是挺进大别山,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1947年夏,刘邓大军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牵制了国民党军队,缓解了解放区军事和经济压力,开辟了新解放区,改变了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人战略进攻。
7.【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雄师南下,越黄泛,铁骑饮马长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的解放军主力,在山东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起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B正确;1946年,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故A错误;1947年4月,国民党军开始对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集中主力,将国民党王牌军整编第74师包围在孟良崮并消灭,打乱了敌军重点进攻山东的计划,故C错误;渡江战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D错误。
8.【答案】C
【解析】A、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二十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当时在陕北的红军与敌人相比,众寡悬殊,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等撤离延安后,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直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采取蘑菇战术,进行了多次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故A不符合题意。
B、1947年6月,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歼敌5.6万余人,横跨陇海线,涉越黄泛区,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威胁着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故B不符合题意。
C、1948年11月,东北解放军又挥师入关与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1949年初,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故C符合题意。
D、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故D不符合题意。
9.【答案】D
【解析】“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诗句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冲破长江天险、解放南京的消息传到北京,毛泽东兴奋异常,挥笔题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10.【答案】D
【解析】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民国38年为1912+38-1=1949年。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标志着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建立。三大战役后,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开始,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放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中的“总统府”属于南京临时政府。选项D符合题意。
11.【答案】D
【解析】由一幅日历图片判断是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放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本题以一幅日历图片为切入点,考查解放战争后期渡江战役的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渡江战役与南京解放的时间。
12.【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与题干内容不符。
本题考查渡江战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13.【答案】C
【解析】依据三幅图片信息‘沈阳’‘徐州’‘北平’可知,三幅图片是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的形势图。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与国民党军队战略大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故三幅图片‘沈阳’‘徐州’‘北平’确定的主题为战略大决战。
本题以三幅图片为切入点,考查三大战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掌握解放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14.【答案】D
【解析】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的百万雄师在西起江西省的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分三路发动渡江战役,彻底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本题考查了渡江战役。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从1927年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至1949年南京解放,国民党在大陆统治22年。
此题考查的渡江战役,属于基础性的知识点,结合教材熟练记忆即可。
15.【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出自毛泽东的《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反映了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发起渡江战役,向长江以南地区进军,解放南京,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C正确;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A排除;淮海战役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BD排除。
本题考查渡江战役的史实。掌握渡江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南京解放,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16.【答案】B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伟大壮举”指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刘邓大军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中间发起进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刘邓大军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17.【答案】B
【解析】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大批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实行“耕者有其田”土地政策,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1947年的华北解放区,农民纷纷购买毛泽东和朱德的画像。主要是因为土地改革的开展。
18.【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过一年多的作战,人民军队先后挫败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使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人民的变化。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19.【答案】D
【解析】1947 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D符合题意;A、B和C属于三大战役,属于战略决战,排除。
20.【答案】D
【解析】据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中间发起进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刘邓大军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8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解答本题要把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21.【答案】【小题1】因为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把基层党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军队必须服从党的领导的原则。
【小题2】《论持久战》;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辟大量敌后抗日根据地,打击日本侵略者;在八路军、新四军带领下,国家队军民实行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大量歼灭日军有生力量等。
【小题3】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坚持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人民军队官兵浴血奋战等。(有理即可)
22.【答案】【小题1】①历史信息:可从歼敌时间地点、人数、方式等角度获取历史信息,其他角度符合题意也可。②原因:任选一条信息分析即可。如:三大战役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队的原因: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支持、解放军的英勇奋战。
【小题2】①精神品质: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拼搏、吃苦耐劳的“铁人精神”。②成就:建成大庆油田等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小题3】历史结论:只有共产党才能挽救中国;坚持党的领导。(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3.【答案】【小题1】刘少奇、任弼时。
【小题2】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必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恢复与发展生产是城市工作的中心。
【小题3】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小题4】三大改造。(或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农业合作社)
【小题5】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
24.【答案】【小题1】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是1946年6月
【小题2】三大战役结果是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
【小题3】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